应城城市精神表述语
作者:田金轩
"蒲骚剑鸣楚天阔,盐晶玉振四海清"
"膏都月照《曹风》句,盐海波吟《郑笺》声"
"采采蒹葭盐陌上,汤汤汉水卤烟中"
"昔有屈完盟师处,今看盐工勒石铭"
"楚辞未载膏盐赋,我补新章入《国风》"
"地火千年熬玉魄,井绳万丈系云心"
"盐根扎透三叠纪,晶簇绽成五月花"
"卤水点豆腐的城,烈火锻金刚的魂"
"石膏开花春带雨,盐晶作骨夜生光"
"莫道咸腥无大味,万家羹火仗此调"
"温泉濯足亦濯缨,半池烟雨半池星"
"汤池不疗王侯疾,只暖寻常布衣心"
"泉眼无声温楚骨,盐花有泪忆吴钩"
"七十二泉熬药处,三千弱水取一瓢"
"浴罢灵泉披月去,衣襟犹带卤花香"
"盐工号子惊敌胆,膏矿镐痕刻战书"
"毁家纾难寻常事,盐袋藏金买战机"
"蒲草编鞋送军去,卤池照影盼卿还"
"应城血沃中原土,盐晶红作赤旗星"
"当年盐道运军饷,今朝铁轨载复兴"
"盐晶铺就青云路,膏都正写《冲刺》篇"
"钻头已触AI脉,卤水新调数据咸"
"百强榜上寻吾邑,早在《禹贡》第一州"
"5G信号穿盐层,千年矿井变硅仓"
"不信盐都无创客,且看创客正造盐"
应城城市精神表述语的创作感受
作者:田金轩
身为文学之痴,自幼浸淫于古今诗词与名著的浩瀚海洋,唐诗三百首熟稔于心,五言七律亦能信手拈来。在创作应城相关诗篇时,心中似有千般情愫交织,下笔如有神助,语句皆为对这片土地深情的倾诉。
每当忆起“蒲骚剑鸣楚天阔,盐晶玉振四海清”,《左传》中“蒲骚之战”的壮烈场景便如在眼前。那金戈铁马之声,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在楚地的广阔天空回荡。而盐晶碰撞的清脆声响,恰似现代产业文明的激昂序曲。我以“玉振”描绘盐柱之形,更寓意应城精神如编钟雅乐般传扬。七言句式暗藏《诗经》四字句的铿锵节奏,是我对这片土地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独特表达,满心皆是对其辉煌过往与光明未来的豪迈期许。
构思“膏都月照《曹风》句,盐海波吟《郑笺》声”时,我仿若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探寻应城深厚的文化脉络。《曹风》《郑笺》所承载的文化经典,如熠熠星辰,照亮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天空。月光洒在膏都,海波轻吟,我试图用诗句捕捉这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我对家乡文化底蕴的自豪与珍视。
“采采蒹葭盐陌上,汤汤汉水卤烟中”,创作此句时,应城那独特的风光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盐陌上蒹葭随风摇曳,汉水之畔卤烟袅袅升腾,自然的柔美与产业的质朴相得益彰。我沉醉于这般景致,试图将其凝固于诗句之中,向世人展现应城别具一格的美,那是对家乡山河与特色产业交织之美的由衷赞叹。
“盐根扎透三叠纪,晶簇绽成五月花”,于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句表述,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2.8亿年的地质沉淀与近代抗战的红色历史,在“根 - 花”的植物意象中完美融合。我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厚重,又能感受到城市精神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这一构思,是我对家乡坚韧不拔、历久弥新精神的深刻领悟与生动诠释。
当写下“钻头已触AI脉,卤水新调数据咸”,我深刻感受到时代的浪潮正席卷而来。我尝试打破传统认知的束缚,将古老的盐业工艺与前沿的大数据技术并置。“数据咸”这个看似陌生的表达,实则是我对传统产业现代转型的大胆想象与期许。我期望通过诗句,展现应城在时代变迁中勇于创新、积极拥抱未来的决心与活力。
创作过程中,严格遵循“起承转合”结构,是我对传统诗歌章法的敬意与传承。而化用词牌格律技法,如暗合《浣溪沙》格律、借鉴《鹧鸪天》结句,让诗句在韵律与表达上更具韵味。我宛如一位执着的匠人,精心雕琢每一个字句,力求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
这些表述语,是我心血的结晶,是我对家乡应城热爱的具象化。每一句表述语,都倾注了我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与无尽的祝福,我愿用诗意的语言,让更多人领略应城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