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端午感叹
薛有毅(山西榆次)
每到节前思屈子,龙舟竞技汨罗江。
千秋绝唱忧天问,一代离骚斥地降。
浪漫源头今古始,精神高尚宇寰窗。
楚辞鼻祖修兮远,报国无门忠骨寒。
七律·端午吟
薛有毅(山西榆次)
似火榴花共一觞,菖蒲艾草老夫狂。
九歌天问扶君楚,屈子离骚振我皇。
身跃汨罗千古恨,舟划时代万民康。
香包米粽承宗祖,祭祀精忠华夏昌。
古韵铿锵诉端午,诗心赤诚咏忠魂——薛有毅端午七律赏析
薛有毅创作的两首端午七律,以凝练的笔墨、深沉的情感,融入端午传统元素,致敬屈原精神,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文化传承意味。
在《七律·端午感叹》中,诗人开篇直抒胸臆,“每到节前思屈子,龙舟竞技汨罗江”,每逢端午佳节,便自然思念起屈原,将人们端午赛龙舟的习俗与屈原紧密关联,奠定了缅怀先贤的基调。颔联“千秋绝唱忧天问,一代离骚斥地降”,高度赞扬《天问》《离骚》两部经典作品,一个“忧”字、一个“斥”字,精准提炼出作品中屈原对家国命运的忧虑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凸显其作品的思想深度与文学价值。颈联“浪漫源头今古始,精神高尚宇寰窗”,从文学地位与精神影响层面展开,指出屈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其高尚精神如同照亮寰宇的窗口,让后人得以窥见伟大的人格光辉。尾联“楚辞鼻祖修兮远,报国无门忠骨寒”,既点明屈原作为“楚辞鼻祖”的重要地位,又以“报国无门忠骨寒”,道出屈原壮志难酬、含恨而逝的悲剧,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惋惜与悲叹之情 。
《七律·端午吟》则从端午时节的景物与习俗起笔,“似火榴花共一觞,菖蒲艾草老夫狂”,描绘出端午时节火红榴花盛开,诗人手持菖蒲艾草,开怀畅饮的场景,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九歌天问扶君楚,屈子离骚振我皇”,再次强调屈原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报国之志,他试图以自己的才华与思想匡扶楚国。“身跃汨罗千古恨,舟划时代万民康”,前句紧扣屈原投江的悲壮结局,抒发千古遗恨;后句则从现实意义出发,指出端午赛龙舟的习俗象征着时代的发展、百姓生活安康,形成古今对比与情感转折。尾联“香包米粽承宗祖,祭祀精忠华夏昌”,以端午佩戴香包、食用粽子等习俗为切入点,点明这些习俗承载着对祖宗的缅怀、对屈原精忠报国精神的祭祀,升华主题,表达出传承精神以促进华夏昌盛的美好愿景。
整体来看,这两首七律格律严谨,用典自然,将端午习俗、屈原精神与诗人自身感悟巧妙融合,既有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又有对当下与未来的思考,以传统诗歌形式展现出端午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