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025年5月22日,我与妻子和毛兄、侄女婿一行四人驱车来到麦积山景区旅游。我们的车不能直接上山,大家一致同意步行前往,走了近半个多小时还没到达目的地,看到其他的游客坐观光车上下山,才知道原来的路线早已被旅游公司的车代替,我们走进山门拍照几张照片后,紧随人流上了山。
我曾3次到过麦积山,但印象最深的是现在的山路的安全措施做的非常好。只是大部分洞窟用铁网封堵,只能爬在窗户外向内看望,模糊不清,不象之前看的那么直观……
下山后,一幅长廊介绍麦积山的历史和重要洞窟的图片及说明,终将我吸引,我一一拍照,回到宾馆,结合所见所闻,做足功课,写4首拙作初稿,记录一下这次游玩活动。回到西安,反复校检推敲定稿,分享给文朋诗友和亲人们点评斧正。
(平起首押,平水韵)
作者:张富贵
2025.5.22
孤峰拔地揽秦川,雾锁丹崖叠翠烟。
栈道凌空惊绝壁,浮屠照影叩云天。
千年佛骨藏幽窟,万卷经幡诉善缘。
莫问禅心何处觅,松风带雨自成篇。
(注)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后秦,现存窟龛221座,泥塑万余尊,壁画近千平,与莫高窟、云冈、龙门并称四大石窟。
(平起首押,新韵)
作者:张富贵
2025.5.22
丹霞映日旷苍穹,神麦堆积仙气崇。
窟内雕花凝史韵,松涛漱玉伴随钟。
拈香信众祈尘外,尔忆仙踪入画风。
纵是浮生皆幻想,烟云过眼亦从容。
(注)麦积山因形似麦垛得名,现存造像7000余尊,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5.22
麦积嶙峋接碧霄,丹梯百转叩天朝。
龛中妙相拈花笑,壁上飞仙带露飘。
追汉月,溯秦潮,劫灰千载未销凋。
浮生若寄禅心老,一壑松风酒半瓢。
(注)麦积山石窟历经1600余年风雨,融合多朝艺术风格,尤以北魏“薄肉塑”飞天壁画为绝。
① 意象选取:综合诗中“孤峰”“栈道”“浮屠”“松风”等高频词,结合石窟的“雕塑”“壁画”特色,构建视觉与禅意交融的画面。
② 历史纵深:引用“后秦始凿”“劫灰千载”等时间线索,强化沧桑感。
③ 情感升华:以“禅心”“浮生”等词收尾,呼应古人“悟道”主题,如诗中“禅茶一味”的哲思。
④ 注释补充:结合学术注解(如四大石窟并称、造像数量)增强文化厚度,避免单纯写景。
作者:张富贵
2025.5.22
三度登临廿载前,孤峰麦垛倚青天。
云梯悬栈接苍昊,铁网封龛隔远眸。
曾抚石纹参佛影,今窥雾色辨花钿。
秦川烟雨迷离处,丹壑松涛缥缈连。
千龛彩塑笼纱黯,万卷经声伴铎咽。
壁画犹存南朝韵,浮屠空锁盛唐烟。
危栏护客行安稳,残窟栖霞守寂然。
栏外苔痕侵栈朽,窗中佛面隔尘缘。
摩崖故事苔斑老,题壁诗痕墨色鲜。
香积山前云聚散,菩提树下月缺圆。
泥塑千年凝佛泪,金身百劫证桑田。
昔时烽火惊驼影,此日铎铃慰客眠。
下山忽见图文展,旧照新碑溯史篇。
特窟高清呈细节,残龛特写补缺全。
佛陀低首含悲悯,伎乐飞天舞袖翩。
犹闻丝路驼铃远,恍见秦州铁马喧。
劫火沧桑存妙相,人间法雨润心舟。
重峦叠翠藏真谛,一柱凌虚立大千。
纵使风霜蚀玉骨,且将敬畏寄诗笺。
丹霞不改春秋色,梵呗长萦陇右巅。
他年若许重开龛,再沐佛光证宿缘。
(注)全诗以今昔对比为主线,首四联追忆三度旧游的直观感受,中段十二联描摹铁网护窟后的朦胧景象与安全设施,末八联通过展馆图文深化文化认知。化用"香积山”、“泥塑”“浮屠”等文献意象,嵌"丹霞绕烟"、"劫火沧桑"等前人诗句精髓,兼融"文物保护"与"观赏遗憾"的双重思考。
【麦积山简介】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一座高142米的孤峰,山上有石窟,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子景区组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是丝绸古道的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
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
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
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
麦积山塑像有数千尊,尊尊活灵活现,神彩飞扬,下面仅展示几张摄影作品,“窥一斑而知全豹",借此缅怀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巧夺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