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游记
文/吴凤存(黑龙江)
佳木斯市座落在松花江畔,是祖国最早迎接太阳的东方第一城。解放初期号称东北小延安,是新中国解放战争前后,和知青上山下乡年代秀木于林的城市。
走出车站前行,映入眼帘的是华夏东极广场石碑,它记录着东北制药厂的发展史。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在佳木斯市建立了东北制药厂,为东北的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1949年,佳木斯东北制药厂南迁辽宁省沈阳市。
位于佳木斯市中山路的东北银行旧址,是1945年东北银行从沈阳迁到佳木斯所在地,并在佳木斯建立东北银行总行。在佳木斯期间开设了印钞厂,发行货币支援抗战,开办干部培训学校,也就是吉林财经大学的前身。
佳木斯市到处都留有东北小延安的历史痕迹,其中现在的红军小学还保留其原名。
我漫步在松花江畔的木栈道上,这里的纪念广场向来往游人诉说着,佳木斯市曾是东北小延安的历史,也是东北革命文化的摇篮。
佳木斯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合江省的省会。众多延安文化单位和文艺工作者跨越5000里聚集于此,以佳木斯为中心,开展了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文艺活动。马可就是在此创作了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此歌流传至今,久唱不衰。
为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党中央决定延安的各大院校,迁离延安到东北办学,于是延安大学(后改为东北大学)、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大队、中国医科大学(延安红军军医学校)、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药科学校等搬到合江省会佳木斯市。相继搬来的还有东北民主联军测绘学校。
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在佳木斯还创办了东北供给(军需)学校、东北汽车学校、东北民主联军部队艺术学校,东北部电管理总局创办了东北邮电学校,合江军区创办了合江军区后勤部卫生学校。合江省政府创办了合江军政干部学校、佳木斯联合中学等。
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源于延安电影团。首任团长是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开国大
将)。抗战胜利后,延安电影团在吴印咸、袁牧之带领下告别延安,奔赴东北,先到长春接收“满映”制片厂,正式成立东北电影公司。
1946年5月,东北电影公司向佳木斯市转移,于7月下旬将延安电影团迁到佳木斯市江北的兴山(现鹤岗市)建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电影发行公司设在佳木斯市。成为第一个初具规模的电影生产基地,揭开了新中国电影的史册。
抗战解放前后,佳木斯经济萧条,商品匮乏,为了支援前线和恢复经济,佳木斯先后搬迁来,和建设了多个工厂。
如1947年东北第二纺织厂,由辽宁省瓦房店迁到合江省省会佳木斯市,也就是1949年改称的佳木斯纺织厂。
著名的也是当时是亚洲最大的佳木斯造纸厂,是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之一。在我国造纸行业中,是规模最大、综合程度最高、设备最先进的大型造纸厂家。该厂始建于1953年,厂长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任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东北电工六厂从沈阳迁至佳木斯市,称佳木斯电机厂。该厂是全国最大的特种防爆电机生产厂,也是机械工业部专项生产防爆电机的骨干企业。
十万官兵建设北大荒,北大荒总部设在佳木斯市。
1958年1月24日,中央军委发出《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解放军各军兵种机关、部队、院校的复转军人8.15万人,及随军家属和各类人员达十万之众,迅即从全国各地向黑龙江省进发。在这些复转军人中,既有参加长征的老红军,也有身经百战的师、团指挥员;既有战斗英雄,也有先进模范。10万大军按照当时“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的方针,在三江平原辽阔的土地上,展开规模宏大的垦荒战斗。
知青岁月,是那一代人永远记忆犹新的年代。
佳木斯是当年知青生产建设兵团的总部、农垦总局的所在地、是大多数北大荒知青的必经之路。
1968年到1976年间,五湖四海的知青来到北大荒佳木斯,在这里吹响了青春的集结号,奔赴三江平原,在黑土地上开荒种粮,挥酒热血。人艺艺术家濮存昕、棋圣聂卫平、相声艺术家姜昆、赵炎、作家梁晓声、张抗抗等都曾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岁月,这里是知青的第二故乡,是他们度过青春岁月的地方。
佳木斯市,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座具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
杏林公园烈士纪念碑,四周苍松翠柏环抱,广场歌舞相伴。
我漫步前行到儿童公园广场,伟大领袖毛主席雕像高大魁梧,在向来往行人、向曾经辉煌过的佳木斯市、向华夏儿女挥手致意。
吴凤存:黑龙江省绥化市人,六零年出生,七六年来东北,装修木工。现已退休,爱好文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