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小说)文/陈常河(山东)
—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在鲁西南地区农村里的故事。
六月的天热的邪乎,夜里两三点啦刘家村的刘茂才躺在床上烙开了烧饼,翻来复去的怎么也睡不着,他手拿巴蕉叶蒲扇一个劲的扇着。
刘茂才的老伴王金花躺在旁边见老头子一个劲的折腾忙坐了起来:“您达达你不睡觉,折腾么哩,你不睡觉搅活的我也睡不着”。
刘茂才:“你个熊老妈子真是没心没肺,咱大军今年都三十二啦,到现在也说不上个媳妇,你不愁的慌”。
老两口的儿子大军和他爹一样,是个本分的庄稼汉,人长的倒不丑浓眉大眼的,一张四方大脸随他娘,就是稍微有点黑,这可能是整天在地里干活晒的,农村人土里刨食日子过得挺穷,所以都三十多啦婚姻还没有着落。
大军有两个妹妹,大的叫大凤今年二十五啦,一张瓜子脸白白净净的,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脑后一双大辫子,人长得挺漂亮,他爹是个长脸,村里人说两个闺女长得像他爹,大军的二妹妹叫二凤今年才十七,上学上到初中就不上了,现在在家帮着他娘干点家务活,二凤和她姐姐一样长得一张瓜子脸,浓眉大眼的,扎了一对羊角辫,二凤可能不怎么下地干活,脸显得比她姐姐白些,也比她姐姐更显漂亮。
此刻刘茂才坐了起来,拿过桌子上的烟袋锅子装了满满的一锅子烟划着火柴点着烟吸了起来。
王金花接过刚才老头子的话茬:“愁有什么法,谁让咱老刘家过得穷来”。
刘茂才:“您娘,你说咱大凤今年也二十五啦!按说早就该出门子啦!还不是因为大军没娶上媳妇,大凤要是出了门子,二凤又小才十七,还能指望二凤给她哥换亲,也不太合适呀”。
王金花:“咱这是有俩闺女,要是只有二凤一个不也得照样拿她换亲吗”。
刘茂才:“你明天先给大凤说说,大凤要不愿意也不能光依着她”。
王金花:“行啊老头子,面里让大军把老姜婆子叫咱家来合计合计”。
王金花说的这个老姜婆子叫姜桂圆是这十里八村有名的媒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编了句俗话叫“老姜婆子出马一个顶俩”,意思就是老姜婆子说媒十有八九准成。
刘茂才:“大军去显得不重视,面里俺爷俩都去”。说完打了个哈欠又说道:“行啦您娘天不早啦,快点睡会吧!要不一会都明天啦”。
二
一大早郑家庄的郑强东和他老伴王小梅正在屋给他的二闺女郑惠云做思想工作,他有一子二女,大闺女郑惠珠最大,二十三岁时嫁到了王家村,第二年生了个儿子,现在孩子都八岁了,他的儿子郑国庆长了一张驴长脸,厚嘴唇,一对死鱼眼,可能因为人长得丑今年都二十九啦,可还没娶上媳妇,老两口整天愁的吃不好睡不着,没办法就打起了换亲的主意。
王小梅:“小云好闺女,你看您哥哥明年都三十啦,到观在还没娶上媳妇,你就体谅体谅你爹娘的难处,答应换亲吧!”
郑惠云今年二十四岁长了一张四方脸,眼长得挺大,留着披肩长发,听完她妈的话满眼含泪:“他娶不娶上媳妇给我什么关糸”
王小梅:“你看你这孩子说的么啊,您哥哥娶不上媳妇咱老郑家不绝户啦,以后没您达达和我了以后您哥哥靠谁呀”。
郑强东:“别哭啦妮来,您哥哥要娶不上媳妇以后你走娘家连个给你做饭吃的人都没有,那个时候你就不难过啊?”
郑惠云擦了一把脸上的泪:“达达你别说啦!你说么我也不答应换亲,换亲找不着好对象,你当我傻啊!”
王小梅:“孩来,你是不傻,可你就算可怜可怜我和您达达不易,你说咱家这么穷,您哥哥指望么娶个媳妇。”说完她也掉起泪来。
郑强东:“小云你吉美要不答应我和您娘就给你跪下啦”。说着真的跪在了郑惠云面前:“您娘你也给小云跪下”。
王小梅一听老头这话也跪在了闺女面前。
这一下郑惠云受不了啦,他一手拉着爹一手拉着娘:“达达,娘啊您俩快起来,这不是折您闺女的阳寿吗,我听爹娘的话答应给我哥换亲啦”。
郑强东老两口一听闺女这话喜出望外忙站了起来。
郑惠云无奈地:“哎!我这是什么命啊!”心里想着“换亲能找个什么好主,自己只能认命啦!”
郑强东:“你放心妮来,咱家再穷爹娘也不能亏了你,就算是砸锅卖铁您爹也一定给你置办几样像样的嫁妆”。
王小梅一把把闺女搂在了怀里,眼泪又止不住地掉下来了:“还是俺闺女明理,知道爹娘的难处,您爹说的对,不能亏了俺妮。”
郑强东:“我明天就去刘家村请老姜婆子说媒”。
三
刘家村的媒婆姜桂圆正坐在门外大树下扇着扇子凉快,一扭脸正看到刘老汉和他儿子大军朝她走过来。
姜桂圆:“你干么去老刘大哥?”
刘茂才:“大妹子你在这里凉快哩,这不俺爷俩来找你来,想让你到俺家里有点事求你。”
姜桂圆:“什么事啊?不能在这里说,还得去你家里?”
刘茂才:“其实也没什么,这不我儿子大军三十多了也没娶上媳妇,想让你去我家里合计合计,我们家过的穷孩子说媳妇也不好说,要不你给找个合适的人家,让他妹妹大凤给他换亲”。
这时他儿子大军从他爹身后走上前:“婶子,麻烦你就去一趟吧!俺娘在家里等着你哩”。
姜桂圆:“您爷俩先走吧!我上家里把猪喂了,一会就过去”。
刘老汉:“行大妹子,俺爷俩先回去,你尽量快着点”。说完爷俩一前一后就朝自己家走去了。
此时王金花正在自己家里给大凤做思想工作。
王金花:“大凤来,你看您哥哥今年都三十二啦,到现在也没娶上个媳妇,我和您达达都愁的睡不着觉,我和您达达想咱家里就数俺大凤最听话啦,要不你就听您娘一回,给您哥哥换亲吧!”
大凤一听马上撅起了小嘴,眼里也流出泪来:“娘来,你别糊弄俺啦,为么俺哥哥娶下上媳妇拿我去换亲,俺又不憨,谁知不道换亲女的找不到好对象,咱家里又不是我一个闺女”。
王金花:“你看你这孩子说的么,您妹妹二凤才十来岁还是个孩子,也不能让她去换亲呀!你都这么大了体谅体谅您爹娘的难处吧!”
大凤:“我体谅您谁体谅我啊,俺哥哥娶不上媳妇怨他没本事,拖累我干么”。
正说着话她爹和她哥大军从外边走了进来,大凤的话爷俩正好听见。
刘茂才:“大凤,我和您娘夜里刚夸奖完你,说你听话,这是怎么啦又不听话啦”
大凤:“达达娘您二老听着,我死也不会答应换亲,我和俺哥哥都是您的孩子,为么他娶媳妇,您二老要把我推到火坑里”。
刘茂才一听闺女这话气的立即举起了巴掌就要打大凤,大凤一见哭着就往门外跑去。
大军一见妹妹往外跑边追边喊:“大凤你别跑,你干么去”。
大凤也不答理他哥哥,一边哭着一边往街上跑去,迎面正碰上姜桂圆向她家走来。
姜桂圆:“大军你妹妹大凤这是怎么啦?”
大军也顾不上回答,他一个劲的朝妹妹大凤追去,大凤跑的很快,她哥哥愣是追不上。
姜桂圆嘴里嘟嘟囔囔:“准是为了换亲的事”。
大凤一个劲地朝村外跑去,村外半里多地的地方有条河,河水有两三米深,大凤的性格太烈了,她爹的巴掌没打到她身上,她为了和命运抗争,竟然要轻生,此时她跑到了河上的桥上一下跳到了河里。
大军一见妹妹大凤跳了河可吓坏了,他顾不了许多也一下跳进了河里,大军平日里学过游泳,水性不错,此时大凤在水里一上一下地起伏手一个劲地抓挠着,情况万分危急,大军伸手从大凤身后一下把她的上衣领子抓着啦,大军在水里拖着妹妹大凤往岸边游去。
此时刘老汉老两口和二凤还有姜桂圆也追到了桥上,另外还有几个村民也来到了桥上。
王金花和二凤此时大声的哭了起来,刘老汉也急得大声喊了起来:“大凤,孩来你怎么这么倔强啊!你不要您达达您娘啦!”
大军把妹妹大凤拖到了岸边,几个村民七手八脚一起把大凤拽到了岸上,其实大凤跳入河中当吋就后悔了,求生的欲望使她没命的扑腾,两手一个劲地在水里抓挠,此时她被救上了岸已经昏迷了,几个人把她放在了岸上,姜桂圆比较有经验,她伸手按压大凤的肚子,眼见大凤嘴里不断吐出水来,不一会工夫大凤醒了过来。
姜桂圆:“你这孩子性子这么烈,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非要跳河”。
二凤:“姐姐你可醒过来了,吓死我们啦”。
大凤此时已明白了过来:“是谁把我救啦”。
王金花:“是您哥哥把你救上来的,你这孩子脾气怎么这么倔,您达达举起巴掌来又没真打你,你就跳河不活啦”。
大凤一扭脸看见了哥哥大军眼中流下泪来她心想:“哥哥为了救我不顾生死,真是个英雄”。此时她心中有了愿意为哥哥换亲的意念。
说话间邻居刘二勇从家里拉来了地排车,几个人把大凤抬到了车上拉回了家。
四
姜桂圆正在厨房做饭,见一陌生人进了家门。
姜桂圆:“你是谁?怎么来俺家里?”
来人:“你是姜大嫂吧?俺叫郑强东是郑家庄的,听人说你在咱这十里八村的说媒很有名,今天想来请你给俺两个孩子保个媒,麻烦你啦姜大嫂”。说着把手里拿的一个新提包放在了椅子上:“姜大嫂,我听别人说你爱喝茶,给你买了二斤茶叶几包饼干,你别嫌孬”。
姜桂圆:“原来是郑家庄的老郑大兄弟,你家两个孩子什么情况?先给我说说吧!”
郑强东:“姜大嫂,我吧有三个孩子,大的是个闺女已经出嫁了,二的是儿子叫郑国庆,今年二十九岁了,三的也是闺女,今年二十四岁,我家里比较穷,儿子到现在也没娶上媳妇,所以就想拿闺女给儿子换亲,在家我都给闺女说好了,她已经愿意了”。
姜桂圆:“那行大兄弟,你一会在我家吃点饭,我骑车去你家看看两个孩子长得怎么样,我好帮你合计合计”。
郑强东:“大嫂,饭我就不吃了,咱们多大会走”。
姜桂圆::“你等一下,我收拾收拾家里马上就走”。
刘家村村道上姜桂圆骑着自行车和郑强东一前一后朝郑家庄而去。
郑家庄郑强东的家在村里最东头,郑惠云此时正在厨房拉着风箱帮她娘做饭,她哥郑国庆在扫着院子,只见他爹推着自行车领着一陌生的老太太进了家门。
郑强东边进门边喊起来:“国庆他娘快出来,我把大嫂请来啦”,又对他儿子郑国庆说:“国庆快把你大娘的车子接过去”。
郑国庆知道他爹是请媒婆来为自己说媳妇的,忙上前接过了自行车:“大娘来啦,快屋里坐”。
郑国庆放好自行车和他娘一前一后进了屋。
王小梅笑着:“来啦大嫂,叫你受累啦”。
姜桂圆笑着:“受么累,说媒是行善积德”。
王小梅:“大嫂,你看有舍适的人家吗”。
姜桂圆:“这事得好好合计合计,我们村老刘家的儿子今年三十二,他们家的大闺女今年二十五啦,老两口也打算让孩子们换亲,可他大闺女不愿意,为了这事那天闺女还跳了河,多亏了她哥哥把她救啦,我想我给她家里人好好给她说说,也许会同意,如果她家闺女答应换亲了,你们两家结成亲家行吗?”
郑强东:“两家换亲不好,以后生了孩子双方不好叫,孩子叫姑就不能叫妗子,叫妗子就不能叫姑,叫舅就不能叫姑父,叫姑父就不能叫舅,所以说两家换亲不好,还得麻烦大嫂再合计合计找一家”。
姜桂圆:“你把你们家闺女叫过来,我看看长得么样,我好仔细地合计合计”。
王小梅:“俺二闺女叫郑惠云,女孩子腼腆,她在厨房做饭哩,我去叫她”。
不一会郑惠云随着她娘进了堂屋。
王小梅:“小云,这是你大娘,快叫大娘”。
郑惠云:“来啦大娘”。
姜桂圆和郑惠云一对脸心想::“老郑家这一双儿女都长得不咋地,闺女比她哥也好看不到哪去”。
郑强东:“大嫂,我们家的事让你费心啦”。
王小梅:“是呀大嫂你就多费心吧!我和闺女炒了几个菜,你在这吃了饭再走”。
姜桂圆:“既然你这么说,我也就不外道啦,咱们两个村离着几里路也不远,亲戚里道的,以前咱们不认识,今天大兄弟为了孩子的事既然找我操心,我会尽心尽力的”。
郑强东:“小云你和您娘快去把菜端上来,让你大娘边吃边说”。
郑惠云和他娘答应着便去了厨房,不一会八样菜陆续端上了桌。
郑强东:“国庆,你上桌给你大娘倒酒,小云她娘你也上桌陪客吃饭”,又转向郑惠云:“小云你一会去下点面条”。郑惠云答应一声去了厨房。
姜桂圆:“我们村还有一户姓黄的人家,男人叫黄庆春在他兄弟中排行老三,邻居都叫他黄老三,他家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二十八,闺女今年二十五,家庭条件一般,两个孩子都不小啦,儿子也是到现在没娶上媳妇,我回去问下他家愿不愿意给孩子们换亲”。
姜桂圆在郑强东家吃过了午饭,喝了
会茶就骑车回到了刘家村。
五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刘茂才的闺女大凤身体基本上恢复了,她知道自己的命是哥哥大军救回来的,心里也非常感动,又经过她爹和她娘的劝解,终于答应给她哥哥换亲,她爹娘心里高兴极啦。
这天一家人正说着话,媒婆姜桂圆走了进来,刘老汉一家忙起身让坐。
刘茂才:“大妹子过来啦!我正要去你家找你呢!孩子们的亲事还得麻烦你帮忙,你就多费心吧!”
姜桂圆:“大凤答应了吗?”大凤一听害羞地忙进了里间屋。
王金花笑着说:“孩子答应了,答应了”。
美桂圆:“这就好办啦!正好我夜来刚从郑家庄回来,郑家庄的郑强东家儿女也要换亲,一会我再去咱村黄庆春家问问他家有换亲的意思吗?”
刘茂才:“郑家庄的什么情况?”
姜桂圆:“郑家庄的郑强东他家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大闺女已经出嫁,孩子七八岁啦,他儿子郑国庆今年二十九,二闺女今年二十四,说实话老郑家的两个孩子长得不如咱这边两个孩子受看,我的意思,我问问咱村老黄家,如果他家算一家的话,让这边大凤去老黄家,老黄家的闺女去老郑家,老郑家的闺女来咱这边,老刘大哥你看行吗?”
刘茂才:“好啊!老黄家的儿子小强这孩子不错,我记得今年二十八是吧?小孩挺厚道,长得也不错,如果他家同意,也不委屈我们家大凤,不知道老郑家的闺女怎么样?”
姜桂圆:“老郑家的闺女长得不丑一般人,他儿子长得差点,不知道老黄家能同意吧?要是同意就有点委屈了黄秀娟啦,不过老郑家的国庆这孩子品性挺好的”。
刘茂才:“大军他娘,你去炒点菜让大妹子在咱家吃了饭再去老黄家”。
王金花答应一声叫着闺女二凤去了厨房。
姜桂圆:“吃饭我回家吃去就行,离的又不远”。
刘茂才:“大妹子你看你说的么,老俗话当媒人成不成四两瓶,你跑前跑后的到现在还没吃过我家一顿饭,那你图么”。
姜桂圆:“行,那就快点,越简单越好,我抓紧时间吃点饭好去老黄家问问,省得他家里人下了坡”。
王金花做饭挺麻利,不一会娘俩把八个菜端上了桌。
刘茂才让儿子大军倒酒,又让大闺女大凤出来和她娘一块上桌陪客,大凤却不上桌,叫着妹妹二凤去了厨房,一会好烧火下面条。
姜桂圆在刘茂才家吃罢了饭,没顾上喝茶,抬脚往门外走,刘茂才家好几口子把她送到了大门外。
六月的太阳依然毒辣,姜桂圆走在街上感觉如蒸笼一般,她快步向黄庆春家走去,不一会到了老黄家门前,她迈步走了进去。
六
黄庆春一家四口吃过午饭后闺女黄秀娟刷洗完餐具和饭锅后回房休息,儿子黄小强也回了里屋,黄庆春和老伴周玉娥,二人正坐在吊扇底下围桌喝茶,二人看见姜桂圆进门忙起身让座。
周玉娥:“婶子来啦快坐下喝茶,我再换点茶叶”。
黄庆春和姜桂圆的老伴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发小,邻里之间黄庆春叫姜桂圆的老伴大叔,因此黄庆春夫妻俩叫姜桂圆婶子。
黄庆春:“婶子吃饭了吗?”
姜桂圆:“吃过了”。
三个人聊了些家长里短的话后姜桂圆直接步入正题:“庆春玉娥,我吉美来你们家是来给你们家两个孩子保媒的”。
黄庆春两口子听完这话心中有些愕然。
黄庆春:“给两个孩子保媒,怎么保”?
周玉娥:“是啊!怎么保”?
姜桂圆:“你们家小强今年多大啦?”
黄庆春:“二十八啦!”
姜桂圆:“秀娟呢?今年多大?”
周玉娥不等丈夫回答抢过了话荏:“二十五,婶子你问两个孩子岁数,什么意思?”
姜桂圆“你们俩应该也听说刘茂才的大闺女大凤跳河的事吧?那就是我给他们家说媒闹的”。
周玉娥:“知道,不是让大凤给他哥换亲大凤不同意,她爹举手要打她,没等打到大凤身上,孩子就跑出去跳了河,这和我们家有什么关糸?”
姜桂圆:“当然有关糸啦!你光知道这些,后来的事你知道吗?”
黄庆春:“后来有什么事啊?”
姜桂圆:“我刚从刘茂才家来,大凤已经同意给她哥换亲啦!现在老刘家一家加上郑家庄有一家,如果两家换亲将来生了孩子不好叫,所以我想算上你们一家,不知道你们俩怎么想,你们家儿女都不小啦!我想换亲也是可以的”。
周玉娥:“我们家孩子不着急,年龄不是太大,可以再等两年”。
黄庆春:“什么再等两年,小强都二十八啦!再等更不好弄,就听婶子的吧!我做主婶子你就多费心吧”!
周玉娥:“婶子你打算三家怎么个换亲法?”
姜桂圆:“你们家秀娟去郑家庄老郑家,老郑家的闺女去咱村刘茂才家,刘茂才家的大凤来你们家给小强当媳妇,你们俩看行吗?”
黄庆春两口子一听大凤要嫁给他们家小强,两口子心里乐的都找不着北了,只是不知道闺女秀娟要嫁的郑家庄的那家男孩子怎么样,心里有些打鼓。
周玉娥:“婶子,郑家庄老郑家的儿子长的怎么样?不知道我们秀娟能看上不?”
姜桂圆:“说实话你们三家三个男孩子当中要数老郑家的儿子长的差点,没办法,不可能好事都落到一家身上,人家大凤人长得哪么漂亮,你闺女秀娟再摊个俊小伙,那就不是换亲啦!”
黄庆春:“哎!婶子说的倒是,不知道秀娟能不能同意”。
姜桂圆喝了一口茶水接着话说:“那就定个时间,让老郑家的孩子先来这边,你们家都相看相看,说实在话老郑家的儿子人虽长的差点,可孩子忠厚又能干是个好小伙子”。
于是姜桂圆先定了第二天郑强东的儿子郑国庆来黄家相亲。
第二天郑国庆有姜桂圆领着来了黄庆春家,结果黄秀娟死活看不上郑国庆,黄庆春两口子倒是没什么意见,晚上两口子苦口婆心给闺女做工作,黄秀娟说什么也不愿意,黄庆春气的冲闺女大发雷霆,黄秀娟委屈到了极点,她趁家里人都睡着后找出来家里藏的半瓶敌敌畏一口气喝了下去,等到第二天周玉娥一开闺女的门发现闺女死在了地上,顿时大哭了起来,老黄家喜事变成了丧事。
七
老黄家丧事过了没几天,姜桂圆又找了王家庄一户姓王的人家,老汉叫王金有,老伴叫胡彩霞,老两口膝下一子叫王龙龙小伙子今年三十岁,一米七八的个子,人长得挺好,闺女叫王美丽今年二十六岁,人长的也挺俊,只是老王家因为太穷了,四间土坯房子麦草的屋顶,儿子龙龙三十啦也没找着个媳妇,老两口都愁坏了。
姜桂圆是听亲戚说起的,上门一提老王家挺愿意换亲,闺女挺孝顺爹娘,也听爹娘的话。
于是三家相了亲,刘茂才的大闺女大凤也看上了王龙龙,王美丽也同意嫁给郑国庆,郑惠云也看上了刘大军,三家挑日子儿女们都换了手绢定了亲。
选了日子,到了年底几天功夫三家各自
娶媳妇嫁闺女忙了个不亦乐乎。
又过了一年多,刘大凤给王龙龙生了个大胖儿子,王美丽也给郑国庆生了个女娃,郑惠云也给刘大军生了个儿子,换亲的三家各自欢喜不尽。
两年多后黄庆春的儿子黄小强也娶了个寡妇,又过了一年寡妇给黄小强生了个儿子,黄庆春周玉娥老两口抱上了孙子自然是高兴,也忘了丧女之痛。
刘家村外一片树林中,只有黄秀娟的一座孤坟孤零零地上面长满了荒草。
注:
①换亲这种社会现象多发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这是一种陋习,它扼杀了多少女孩子的一生幸福,甚至生命。
②山东方言吉美就是指的今天,面里就是明天,夜来就是昨天,达达就是爸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