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同学情
吴伦林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如今,我们己经步入从心之年,亨受着安逸幸福的退休生活。回首青春岁月,最难以忘怀的依旧是那份浓浓的同学情。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那份纯真始终如初,未曾改变。
1985年9月,怀揣着报国的热忱,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中国轻工业管理干部学院,48名同学相聚于政经班,一同度过了两年难忘的时光。这两年里,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共同体验考试的紧张与压力,相互鼓励,彼此支持。这段同窗岁月,将我们紧紧相连,让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岳应麟、邬成梁、陆从标、吴伦林
毕业后,我们各自奔赴工作岗位,在不同的领域默默耕耘,努力拼搏近四十年。再回首时,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人都在自已的岗位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了各条战线上的佼佼者和领导者。更难得的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始终坚守初心,没有一人受过处分,没有一人离婚的。这是一支多么纯真、多么令人骄傲的队伍。
退休后,为了重拾往昔的情谊,北京的邬成梁、孙娟、王运民及杨军等人开始积极筹划同学聚会事宜。邬成梁和杨军两人分别自掏一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孙娟率先行动,联系同学们建立了通讯录。刘文萍创建了QQ同学群,郑建平则建立了同学微信群。陆从标、孙娟、邵泽新、肖殿琮、唐新民等同学不辞辛劳,通过各种方式,与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同学取得了联系,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
陆从标、郑建平、孙娟、吴伦林、王军
2012年6月,由邬成梁、孙娟、王运民及江苏同学发起的淮安同学聚会,开启了我们同学聚会的新篇章。这次聚会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大家克服重重困难,不远千里赶来相聚,场面热烈而温馨。此后,除了受疫情影响,我们一年相聚一次,成为惯例。每次聚会,大家都激动不已,那种重逢的喜悦和激动,久久难以平息,也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回忆,这样频繁而真挚的同学聚会,实属罕见。
2013年9月,银川的胡占荣同学精心筹备,率先向全班同学发出邀请。他提前做好调研,安排周到细致,隆重的欢迎欢送宴会,还游览了风景名胜、公园街景等,让同学们大饱眼福,塞外明珠名不虚传,将同学聚会的热情推向了高潮。为了让同学们聚会常态化,原班委适时提岀并经全体同学协商一致,成立班级同学聚会协调组,并制定了五年聚会规划,明确了协调组专门负责落实聚会的各项事宜。此后,2014年9月由陈方辉邀请在长沙聚会、2016年1月由陈达邀请在昆明聚会、2017年由北京的邬成梁、孙娟等同学邀请参加毕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2018年9月由郑建平邀请在桂林聚会、2019年9月邬成梁邀请在上海、长兴聚会、2023年6月冯成礼邀请在沈阳聚会、2024年9月陆从标等同学邀请在连云港聚会,使得同学聚会高潮迭起,精彩不断。

陆从标与吴伦林
我们的同学聚会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唠了家常,而是每一次都会赋予本次聚会有新意。每次聚会结束大家却意犹未尽,收获满满,快乐无比,并期待着下一次聚会的故事。
聚会成功的背后,却有着许多感人至深的付出。同学聚会协调组的邬成梁,我称他为总指挥,对聚会率先考虑,对吃、住、行进行调研总体安排,对景点事先进行踩点,只为同学玩的开心。孙娟老姐勇挑重担,细心操办落实具体事务。每次聚会通知的起草传达联络,住宿就餐的落实,帐款的收交,上传下达等忙得她不可开交。陆从标同学他却不顾高龄,甘心情愿为同学服务,主动承担拍照摄影工作,为同学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
毕业30周年的纪念活动是同学聚会中重要的一次。经协调组商定在北京举行。在京的几位同学积极沟通和筹划,在总指挥邬成梁同学指导下,分工协作;邬成梁多次联系住宿宾馆和外出活动的交通车。刘文萍联系院系主任和任课老师,并带领她的学生把会场布置得隆重且喜庆;由于固安校区餐饮条件有限,她还亲自找到校区食堂负责人,想方设法接纳众多人的就餐。老大姐张效娅和生病行动不便的王运民,纷纷提岀为把这次庆典搞的隆重圆满,不能出力一定要出钱。活动当天,同学们倘佯在校园里看着曾经熟悉的教室、操场、食堂、卫生所以及住过的宿舍上下铺,无不感慨万千。当年的任课老师万定邦主任和张广泉老师,在朱宝贵、罗玉华两位年轻老师的陪同亲临现场,看到他们九十多岁还精神矍铄,情不自禁鼓掌。老师们对八五政经班同学毕业30年表示祝贺并给予殷切希望,使我们倍感亲切。

吴伦林与孙娟
毕业30年岁月刻画的痕迹都是我们人生阅历的见证。同学们不管工作在哪里都把学到的知识努力用于实践中,不管是升职还是调动,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把自己工作、生活的各种体会向老师、向学校汇报。尤其是我们公认的才女吴莲蓉同学即时演讲,生动幽默。当年在学校生活、工作、学习的场景历历在目,大家在笑声中体会着那时的不易和坚守。
在京的同学为了表达对远道而来参加活动的同学深厚情谊,组织了欢送宴会。王运民尽管行动不便仍坚持参加,他的爱人推着轮椅带着好酒给大家敬酒。那热烈的场面太难忘了。
沈阳聚会时,冯成礼同学己七十好几,不久前他做过一场大手术,在未痊愈的情况下,却带着夫人马不停蹄地从沈阳岀发、考察了鞍山、抚顺、本溪、丹东等地,为聚会同学游览景点踩点,具体落实旅店、吃住安排。聚会报到那天他不顾疲劳还亲自驾车到机场、高铁站接同学,并安排隆重的欢迎、欢送宴会。他还精心组织一班老年管乐队爱好者为同学们演出助兴,他还亲自登台吹奏萨克斯来上一曲,令人感动不已。
上海、杭州、长兴之行富有特色,美丽富饶的江南风光留下深刻印象。邬成梁为了让同学们玩得开心,轻松舒适,他不仅亲自驾车,还邀请兵团战友、小弟也驾车给同学岀行带来方便,让我们在长兴顾渚村这座青山绿水环绕的美丽山村度过了一个轻松潇洒、热情奔放、却难以忘怀的一周。
为了参加同学聚会能与同学能见上一面:唐新民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后,毅然决定先参加淮安同学聚会后再做手术;张效娅老姐年高体弱,由于行动不便,为了参加沈阳聚会,她特意安排两个儿子开车陪同前往;王贺祥三十年未曾与同学见面,他却从繁忙中抽出时间带着夫人从天津赶往沈阳,并设宴款待同学;当我们来到抚顺唐新民向同学介绍这就是我的家乡,他早有准备己订好酒店热情款待大家;青海的闫宁霞刚从江苏淮安旅游回到家中,接通知同学聚会在淮安举行,她毫不犹豫地又从千里之外的西宁赶到淮安……
同学聚会我们每位同学不仅积极参与而且主动付出,齐心协力,互相体贴照顾,就像亲姊妹亲兄弟一样,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同学聚会得到了同学家人的支持和响应,绝大多数同学都携爱人一起参与活动。我们的任教罗玉华老师对同学聚会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全力支持,并亲自参与。她对全班同学讲:我就是八五政经班的一员。你们的每次聚会我都参加。我们的校友蓬莱戚继光研究会常务付会长兼秘书长、作家叶玉杰带着夫人,也参加我们的聚会活动,这是对我们活动的肯定,也是鼓励。
在同学聚会期间我们还组织同学在韶山向毛主席塑像敬献花蓝;教师节期间举行座谈会;为同学过生日;在连云港组织同学集体去医院看望生病康复中的沈学生同学。这些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

吴伦林与胡占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同学情谊不仅未减退而且更亲更浓。24年7月我患恶性肿瘤急需做切除手术,那时心情十分焦急,为了保险,不愿在当地做,想到北京找大医院,我就打电话给了在北京的老同学邬成梁请他帮忙,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那时他在上海组织兵团战友聚会,结束后他亲自驾车马不停蹄赶回北京,帮我联系选好国内顶级医院和专家,并亲自帮我排队挂号,术后陪护关怀照顾,直至出院;手术非常成功,让我身体恢复如初。这种同学情比亲兄弟还亲,让我一辈子都难以报答的恩情。
人生之路起起落落、功名利禄,过眼烟云。如今我们已走到花甲古稀之年,王运民、郑建平 、刘洪成同学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然而我们八五政经班的同学群仍活跃在微信中。不管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始终不忘传播正能量,相互鼓励和帮助,时刻彰显人格魅力和坦荡情怀。我们同学虽然老了,但总是怀着一颗年青的心,总是满怀期待,盼望来年的再团聚。这不,我们的老同学王军、杜春发出邀请2025年6月在包头、呼和浩特举行同学聚会。
天南地北,不变的是我们的情谊,斗转星移,不改的是我们的初心。这份同学情,是我们一辈子最美好的回忆,今生今世,都难以忘怀。
2025年5月6日

吴伦林与邬成梁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喜欢文字和舞蹈。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中华头条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