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恶水扎营盘 (1)
“先治坡,后治窝!”这句叫响全国的艰苦奋斗的口号,在援越抗美部队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因为他们没有修建正规营房的必要和可能。用于安身的只能是棚户,也有少许山洞。“将就着”安身,当是不争的事实。
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北方有春、夏、秋、冬四季,但不明显,主要分雨季和旱季。尚未统一的北越,形如棒槌,以高山为主,是喜马拉雅山的余脉。西北有黄连山、横山、茶山,中部有华斯潘山、普塔冷山和三岛山,每座山都在三千米以上,山地占了全域的2/3以上。水系以发源于我国的红河、元江为主体,有马江、黑水河、九龙江、沧河等众多支流和2600多条10公里以上的溪水,在越池、海防、河内一带形成广袤的水网湖区。乍看青山绿水,可恶劣的气候和战争早已让它面目全非,给人们的真实感受是穷山恶水。种植热带水果的土山,大都荒芜,光秃秃一片;山岗丛林中,蠎蛇、眼镜蛇、大蜈蚣、黄蜂、黄掠蚁、旱蚂蟥、隐翅虫无处不在,人人都说眼镜王蛇可怕,如果遇上两三只食肉黄蜂,比遇上眼镜王蛇还可怕,而隐翅虫的毒性要比眼镜王蛇强10倍以上;还有用铁丝网隔离在山岗上,随处可见的“麻疯村”。水体中,主要是非洲寄生虫病,如线虫、丝虫、蛲虫、吸血虫等。“守在河边无水吃”是越南的民间俗语,饮用水不能直取河水,较多的是打井取饮用水。
44分队营房工地,一排长展超正带领全排战士砍茅竹清障,一块块空地沿着米兰河铺开,间隔适宜有序。
辜连长来了,展超排长迎上前问:“有什么事?”
辜连长见他全身红斑,没有回答,而是问:“你身上怎么回事?”
展超排长如实相告:“竹林中蚊子太多,小咬(蠓)、子弹蚊一抓一把,全排战士个个都是一身红斑;陆成湘班长点了几堆火烧才好些。”
“我还以为就你一人哩。”辜连长见一排战士都这样,生出几分责怪来:“你们怎么不去找阎队长治病?”
“相去两三公里,怕耽搁时间。”展超排长答道。
“我去叫阎队长他们过来,另外和你商量一件事。”
“什么事?”
“连里准备派其他人出去寻找建房材料,你们只管建房和挖防空掩体。”
连长的安排完全不是展超排长的设想,他立即否定:“连队施工任务很重,再不能抽人了。找材料的事,还是我们排来解决。”
辜连长思忖片刻,也认同了他的意见。不过提醒他:“防空掩体也不能耽搁,还要保证坚固。”
展超排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喊了章水泉:“把那本书拿来!”
章水泉拿着书跑来,展排长对他说:“给连长看看。”
这是一本讲防空掩体构筑的油印小册子,连长接过一边翻看一边微笑。展超排长笃定了连长满意,便对连长说:“您可以‘躺在灶台上睡觉了——井(尽)罐(管)放心’。”
“蛮会说俏皮话嘛!我没有不放心的,只是提醒你们注意安全,出去寻找建房材料也是一样。”
建房材料主要是竹子。既可以做骨架,也可以做屋面底衬,还可以编成竹壁做隔断;而越南是一个盛产竹子的国度。或遍布群山成片生长,聚成郁郁葱葱的一片竹海,春有笋,时可裁;或是顺着河道蜿蜒成林,扎根在两岸的沃土中,坚实地护卫堤岸免受洪水冲垮;或是环绕着村庄与人为伴,为村民遮风挡雨蔽日纳凉,默默地见证着一个个村庄的历史变迁。越南最有名的竹子是龙竹和巨竹,也是最适宜建房的竹子。
当晚,展超排长领着一班战士扎好了竹筏。第二天,天边刚泛鱼肚白,他就带着陆成湘班长和章水泉等一帮战士顺着米兰河去寻找竹源;留下的两个班去挖防空掩体。
米兰河,是两山间的一条丰水河,环山逶迤,河水清澈;初阳下,河面镀上了一层金红色,微风吹拂,鳞波闪烁;竹筏掠过,溅起朵朵白花跳跃;山岭苍翠欲滴,随风鸣响;从山林间飞出的“越南鹇”,时而鸣叫,时而翻飞,艳丽的羽衣在阳光下更是光彩夺目……眼前的景致让陆成湘班长陶醉了,他从随身小包里拿出纸和笔,很快画出一幅素描图来。他递给展超排长,展排长接过,只见两岸翠岭夹清流,鹇鸟飞翔竞自由,随即一番感叹:“不愧是大学生,有才有艺呀!”“排长,给取个名吧!”陆班长请排长赐名。展超排长思忖一会,说:“就叫‘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吧,它抒发着我们革命战士的战斗豪情!”陆班长认同了排长的说法:“我创作的本意就是这个。”战士们个个伸出大拇指,又自叹不如地说:“还是排长、班长有文化。”“文化是学来的,以后我教你们。”陆成湘班长给了战士们一个暖心的承诺。
展超排长和战士们一路观赏,一路观察,终于找到了一块中意的竹林。竹林在山梁的坡面上,翠绿的竹叶摇落片片阳光,墨绿的竹竿挺拔着股股张力,还有缕缕竹香,让人心旷神怡……邀它们出山建房的打算,让战士们无法停下手中的刀斧,经过大半天的劳作,砍下500多根盅子口粗的竹子,扎成了两个竹排,展超排长和陆成湘班长各在一个竹排上带行。
竹排顺流而下,很快来到了“壶口瀑布”前方。这里河滩狭窄,河床垂直断裂,形成20多米落差的“河中瀑布”。瀑布上沿如半个壶口,壶口前的一段河面,奔腾的浪花完全没了踪影,静如碧波,而河流飞崖直下,瀑幕龙腾,浪花激荡,发出巨大的响声,当地老百姓称它“跳壶口”。在如此险滩渡筏,危险性是极高的。
他们去时,既有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回来时竹排渡滩的准备。上游200多米处,展超排长听到了瀑布的咆哮声,在命令身边战士减速靠岸的同时,向跟随在后的陆成湘班长他们大声喊叫:“快靠岸停下!”
“知道了!”陆班长一面回应,一面用力驳筏减速靠岸。
展超排长和陆班长两人来到了壶口瀑布,商量怎么渡滩。
“人肯定不能跟着竹排一起下了,只能拴上绳,前拉后拽,慢慢放。”这是展超排长的计谋。“就这么办。”陆班长完全同意。
他们按照这个办法很快把第一个竹排放下去了,并在静水区拴好。就在他们回头沿坡岸爬上吊坎的时候,走在头前的展超排长抬头一看,竟然有人在“跳壶口”前放排过来,他惊出一身冷汗,大声呼喊:“快停下!危险!”放排人扭头看了看,巨大的轰鸣声把声声警讯吞噬,抑或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依然放排前行,一百米……六十米……离瀑布壶口越来越近;展超排长等人沿岸追赶呼喊,待他们听明白的时候,一切都无济于事了。刹那间,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竹排带人一起冲了下去。
人命关天的危急时刻,展超排长等人立即跑下水救人,同时派出前置哨,以防后续有人放排过来。
垂直砸下的竹排散架了,一些竹子在漩涡中盘旋,一些竹子顺急流漂走,三个放排人不见了踪影。心急如焚的展超排长立即命令:“手拉手,横排搜寻!”好在河水不足两米深,很快在杂草中找到两人,就坡实施人工急救。
展超排长和陆班长每人负责一个,其他战士继续下水寻找“第三人”。他俩按照出国前培训的“溺水自救”方法,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随着急救法的正确操作,两个溺水人慢慢有了知觉,渐渐苏醒过来。他俩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问:“我们的排长呢?”“正在找。你们好好休息,我俩这就下去。”展排长说完便同陆班长一起重新下到水里。
“情况怎么样?”展超排长问。
“找遍了周围,没有发现。”战士们异口同声。
展超排长盯上了瀑布跌落处的漩涡。“把撑篙拿来给我!”他对陆班长说。
触石沧沧喷碎玉,回湍渺渺翻漩涡。险象深藏杀机,展超排长完全不去考虑。他接过竹篙,在瀑布下的漩涡中探个究竟。章水泉急忙问排长:“您行不行?”“我不行,你行?”排长回怼他一句。“我行!我是在黄河边长大的。”“我还是闹海的渔民呢!”……其实,他俩都是深谙水性的人。排长在前,章水泉紧跟着,站在了漩涡边。
展超排长把撑篙插进了漩涡中,上十米长的篙子,只剩下不到一半了。经过不间断地横扫查找,不仅知道了瀑布下有一漩涡深坑,还在坑底边沿触碰到了异物,感觉似人体。他放下竹篙,索性一个猛子扎下去,章水泉也跟着扎了下去。这一下可把战士们惊呆了,汹涌的瀑布、不断翻滚的漩涡,可怕的后果,无不为他们捏着一把汗。不一会工夫,俩人竟然把“第三人”带出了水面;大伙立即上前将人接过往岸上抬。那两个守在河边的战士一眼看见是排长,急忙跑下水,一把抱住,“排长!排长!”呜咽哭喊。展超排长、陆成湘班长和战士们的眼窝湿润了。
展超排长向两个获救的战士询问了一些情况才得知,他们是高炮支队609大队37炮连的,昨天走陆路寻找竹子过来,对于米兰河上的“跳壶口”完全不知情。两人千恩万谢地说:“要不是遇上你们,我们俩也会同排长一样死去,后面还有两条竹排也会发生同样的危险。”
被前置哨拦下的两个竹排上的战士被带到了这里,他们对展超排长等人不停地感谢,还一再说,“排长死得悲壮”,因为他是在前带路牺牲的。随后,他们按照展超排长交代的渡滩方法,把两条竹排放到下水,载上排长遗体离开。
傍晚时分,展超排长带着两架竹排安全回到驻地,又开始了紧张的忙碌。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44分队的营房建好了,14栋住房、4栋功能不同的用房,成六个“品”字坐落在米兰河边,掩映在竹海中。班与班、排与排、班排与连部有防空壕相通,每栋房子都有自己的防空洞,称得上一绝的还是连部的那个。连部的房子中央开挖有壕沟,由一架滑梯下到底层,走步道进入防空掩体。整个防空掩体修在一大棚竹子下,盘根错节的竹根连同滋养它的土壤做了拱顶,防空效果应该不错,如果遇上钻地弹或重磅弹,就很难说了,因为层土只有四五米,再往下便是水了。
为了烘托营区氛围,每栋房子的门框门楣上都挂上了匾牌。油毡衬底,漆红,用黄漆或白漆书写上春联一般的内容,如“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求和平决不卑躬屈膝,反侵略定要挺胸战斗。”……同时,在适当的地上也嵌出了标语。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在乌区吧黑的地上嵌出显眼的字来,嵌字的材料必须是耐久的、与地的颜色完全不同的东西,“白石头”当属最好。为了找到白石头,连队专门利用一个休息日,在连长、指导员带领下,下河淘“宝”。有了材料,很快,诸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标语口号,出现在了营房周围。激荡心魄的励志语,正映着年轻军人激情燃烧的青春年华。
陆成湘班长带着全班战士住进了竹屋,结束了倚坡露营的日子。他肩上的背包还没有放下,驻足四望,与战友们亲手建造起来的营房,今天显得特别整洁漂亮,更有一种亲近感油然而生。山谷清风悠然,林海绿波荡漾,深情地拥抱着每一栋竹屋,散发出沁人心脾的缕缕竹香;旁边的米兰河滚滚东去,阳光下的河水如打碎的白银闪亮,好一道美丽的风景。她,不恋身后的花与景,毫无停歇之意,逐波赶浪的声韵演奏着“向前!”的生生哲理……他,情不自禁地吟诵出心中流淌着的诗篇:“根根青竹架成屋,层层茅草屋面铺,励志标语随处见,林海深处起红楼。”(《营房》)又一首:“南国烽火连天涌,铁马金戈志气豪,苟利家国生死以,我自横刀向天立。”(《情怀》)
“班长,”章水泉在叫他:“你说得蛮好,把它写在板报上让大伙都知道就更好了。”
“对,办板报去!”陆成湘把肩上的背包丢给章水泉,径直去了连部,同文书一起办出了连队入越后的第一期板报——《青春,在椰林怒火中闪烁》。
喜延明月长登户,自有春风奉扫门。战士们住进来了,营房有了年轻的生命无不生机盎然。
每个班都是木板统铺,背包整理得如“豆腐干”一样,线条划一,整齐摆放;每个人的床单都缝在了一起,铺展开来是整洁了,可“跑马图”却成了谈笑的噱头,不过也成了经常拆洗的理由,屋子里最洁白耀眼的就是它了;枪架放在另一边,整齐摆放着十余支枪;还有每人一个钢筋架支撑、帆布绷面的马扎也靠边放着,但凡学习、写信都会用到它……
每当放工休息和节假日,人气最旺的地方,除了新平整的操场,多是连队俱乐部,这里成了战士们身心愉悦的好去处。每每这时,总政文化工作队的几位老师和担任连队文化教员的陆成湘班长一定是最忙的人。反映连队好人好事的文艺节目经常在这里排演,章水泉无疑是文艺活跃分子,评书、单口相声、歌舞……样样拿手;只要他出演,总是高潮迭起,用辜连长的话说:“他是一个人能活跃一个连队的人。”
“识字班”的灯亮了,一群老战士迅速挤了进来,规规矩矩地坐在黑板前,翻开陆成湘班长自己编写、刻印的《识字课本》,一笔一画地跟着写,一字一音地跟着读……他们的目的,就是尽快摘掉文盲帽子,能自己写家书。同时,这里还是阅读、代写家书的地方。战士们与千里之外的亲人,靠了不同的事由载着满满的思念与牵挂在这里抵“港”,又在这里得到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