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咏昭通枇杷
文/蒙世清(云南昭通)
野径繁柯缀集黄,乌蒙芦橘大甜乡。
叠层碧荫莺声脆,几处琼枝噙蜜香。
润肺止咳承古典,和羮清气入陶囊。
昭通嘉树千门喜,初夏先分四面芳。
注:芦橘,枇杷古称
附《七律·咏昭通枇杷》解析∴
根据现有信息,这是一首描写云南昭通枇杷的七言律诗,作者为蒙世清。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昭通枇杷的生态特征和文化价值。以下从三个层面解析该作品:
意象描写特点
首联"野径繁柯缀集黄,乌蒙芦橘大甜乡"以视觉与味觉结合的方式,点明枇杷果实金黄繁茂的地域特征。"芦橘"为枇杷古称,既体现历史渊源又突出昭通作为优质产地的特质。颔联"叠层碧荫莺声脆,几处琼枝噙蜜香"通过听觉(莺声)、嗅觉(蜜香)的多感官描写,强化了枇杷树的生态美感。
药用文化内涵
颈联"润肺止咳承古典,和羮清气入陶囊"揭示枇杷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等古籍确有记载其润肺功效。诗人将中医药理融入诗句,"和羮"典故出自《尚书》,喻指枇杷可调和食养。
地域情感表达
尾联"昭通嘉树千门喜,初夏先分四面芳"以"嘉树"定位枇杷的经济地位,"四面芳"既实指果香四溢,又暗喻产业惠及四方。全诗通过时令(初夏)、空间(乌蒙山)、人文(陶囊典故)的多维交织,完成对地方特产的文学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