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村无古树(微小说)
文/吴岳华
我进入北空机关不久,就随吕部长下部队调查。
这个团住在北京名胜古迹门头沟潭拓寺(那时有这个情况)。
宣传干事绘声绘色地讲了古树的故事。
北京共有古树四万余株。
末代皇帝溥仪来到潭拓寺游览,他来到一棵高大的古银杏树下,用手指着西侧的矮小树枝笑着说:“你们看这棵小树干就是因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长成了歪脖树。”
溥仪为何将一小树干和自己类比呢?因为这棵树不是一般的树,这棵银杏树相传种植于唐代贞观年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相传清朝每一位皇帝登基,从树的根部就会长出一枝新枝干来,与老枝干合为一体生长,每当有一朝皇帝驾崩,便会从这树上掉下一枝树杈,所以被乾隆封为“帝王树”。
(写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吕部长的曲折人生,他高个子,大扁脸,喜欢说笑话。我们下部队不久,他被调到“林办”当副主任,林彪出事后,他被审查,后安排到石家庄空军医院当副书记)。
古树是历史的记录和见证。当年,我就到天坛公园、中山公园等名胜古迹,去寻访北京的古树名木,照了相,写文或写诗。
尔后,到山西、河北、内蒙的部队,我也到处遍访古树名木。就是转业后,旅游也不忘,去访古树名木。自然少不了用相片、诗文要为古树名木立传。
在我退下领导岗位前的两年,我们市号召栽银杏,银杏是长寿树、子孙树、摇钱树。
我下决心到老家栽了十亩银杏。
为啥这样做,爱人与儿女都不赞同。我的理由是 ,我虽然当了二十多年的一把手,但从不伸手,是个“穷”领导,栽个绿色银行,光明正大地送给儿女。
有机关有单位聘请我,有相当高的待遇,我一概谢绝,一门心思扑在我的十亩银杏地上。
在这期间,我反复钻研两山理论,对绿色入了迷,对古树入了迷。
我们村是千年的古村,但没有一棵三五十年的老树,我感到很失落和遗憾。
开始了就不晚,对从前的三千年来说,是晚了,而对后面的三百年、三千年、三万年来说,就不晚。到那时,我们村就有了百年千年万年的古树。
爱人和儿女笑我,大白天做美梦,何以能做到天长地久,一以置之,这很难做到。
正因为大家都这样想,都不为,所以我们村就没有一棵三五十年的古树。
搞十亩银杏,我已把积蓄用掉了不少,再动用,爱人坚决反对,幸好儿女支持我的千年大计千年绿色工程。
我又承包了十亩田,栽果树栽杂树(快要灭绝的树种)。林下养鸡养羊,增加收入。
三年后,面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我们所在的东风圩告急,面临崩溃成为汪洋。我果断决定,二十亩树筑围,日夜抽水,幸好,保住了,用掉了四万多元。爱人数落埋怨,说我找罪受找苦吃。
我建立档案,写树谱,并制定了乡规民约,使我的宏伟蓝图一代代传下去,被实行。
我的事迹被媒体宣传后,文化旅游部门,将我的二十亩树田纳入他们的旅游景点。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形势的发展出于意料之外,当年一果难求,一斤白果卖到三十多元,而今只有一二元,无人问津。
我家卖树砍树的声音压倒了护树的声音。但在林学院上大学的孙女发声,研究生毕业后,回乡继承爷爷的绿色事业。
村、乡、市三级部门坚决支持我和我孙女的想法和做法。
我村修订家谱,为我立传,写了三千字。并把千年的绿色工程列为我村头等大事,世世代代做下去。
在吕部长病重期间,我到北京看望了他,并专门到潭拓寺故地重游。
弹指一挥间,已过去四十多年。那老棵老银杏深深扎根我的心田,开花结果。
诗人臧克家有句名言: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死了,还活着。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眼里老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一生爱诗,一生写诗,唯有我这二十亩的诗,能永久地活下去,家祭无忘告乃翁,子子孙孙会年年告诉我栽下的树已成了百年千年的古树。
作者简介:吴岳华,出版过长篇小说和随笔五本。发表 微小说、闪小说、诗歌、歌词一千多篇(首)。在微小说、闪小说和歌词征集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 《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