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
文/李广昌
在吉村镇游仙的旅游胜地——桃树下,几株紫薇树映入眼帘。此情此景,瞬间唤醒了我深藏的记忆。儿时每逢盛夏,紫薇花开得正盛,红的、白的、紫的,缤纷绚烂,我们便常去采摘玩耍。犹记得清晨,当露珠尚未被朝阳蒸散,我们还会溜到树下,捕捉那些栖落在枝叶间的“新娘婆子”(一种绿背翅膀的昆虫)。几十年光阴流转,这记忆的潮汐,依然时时拍打着回忆的堤岸。
紫薇,属千屈菜科,是姿态优雅的小乔木或灌木。其树干常显弯曲虬劲,幼枝呈四棱状,树皮则光滑润泽,多呈褐色或棕色。叶片质地稍显厚实,对生或近于对生,形状多为倒卵形、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叶尖圆润而微凸,边缘光滑无缺。夏末时节,细长的枝梢便顶出圆锥状的花序,绽放出红、白或紫色的花朵。其花期绵长,从炎夏直至清秋,次第开放,经久不绝,故而在园林中备受青睐,是观赏价值极高的树种。花谢后结蒴果,椭圆状球形,玲珑别致。
紫薇之名,始载于《滇南本草》。它还有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别名:百日红、胭脂柴、爆皮柴、怕痒树、抓痒树、佛相花、满堂红、五里香、红薇花、蚊子花、无皮树、宝幡花……不胜枚举。
它性喜山野路旁、阴湿肥沃的土壤,却也随遇而安,如今在寻常庭院中栽培更为多见。
紫薇之美,固然令人流连,然其药用价值亦不可小觑。
紫薇花,味苦、微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的作用。
紫薇叶,味苦、涩,性寒。具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之效。
紫薇根,味微苦,性微寒。能清热利湿、活血止血、止痛。
紫薇皮,味苦,性寒。功在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散瘀止血。
民间智慧,常以紫薇入药疗疾:
取紫薇根适量,与猪瘦肉同煮服食,可缓解"偏头痛";
以紫薇根水煎,加糖调服,能"痢疾";
鲜紫薇叶捣烂外敷患处,可疗"皮肤溃疡";
紫薇叶煎水外洗,可缓解“湿疹”瘙痒;
紫薇根水煎加糖服,民间用于"黄疸”;
紫薇根水煎取汁,再与鸭蛋同煮服食,可止"齿痛";
紫薇干花适量煎服,用于"小儿惊风";
紫薇树皮研末,调酒外敷,可消"无名肿毒"。
如今,紫薇以其绚烂夺目的花色和绵延数月的花期,其观赏价值已远超药用。它装点着我们的庭院和记忆,是值得呵护的美丽生灵。故而谨记:若非万不得已,切莫轻易伤害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