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稔:匍匐山野的良药
文/李广昌
在吉村镇解放村袁久禄的南酸枣基地,除有三白草、竹叶花椒、臭牡丹、犁头尖、阔叶十大功劳等植物之外,于山坡下又见成片的地稔,悄然点缀着这片土地。
地稔,属野牡丹科,是一种匍匐生长的亚灌木。它最早以“山地稔”之名载入《生草药性备要》。民间则依其形态,赋予了它诸多形象的美名:山地稔、地茄、铺地锦、地葡萄、地红花、金头石榴、地石榴、铺地王、红地茄、铺地粘……
它偏爱海拔1250米以下的酸性土壤山坡,常生于矮草丛中。其茎匍匐蔓生,多分枝。叶片对生,呈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钝圆或短尖,基部阔楔形至钝圆。叶面翠绿有光泽,叶背灰绿,清晰可见3~5条主脉。叶柄被长毛。夏季,其腋处或枝顶会绽放出1~3朵紫红色的花朵。果实为坛状球形蒴果,顶端平截,成熟时转为诱人的紫红褐色,可生食,亦可酿酒入馔。
地稔全身是宝,药用价值丰富:
全草:味甘涩,性凉。功擅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主治高热、肺痈、咽肿、牙痛、痢疾、黄疸、水肿、痛经、崩漏、带下、产后腹痛、瘰疬、痈肿、疔疮、痔疮及毒蛇咬伤。
果实:味甘,性温。长于补肾养血,止血安胎。适用于肾虚精亏、腰膝酸痛、血虚萎黄、气虚乏力、月经过多、崩漏、胎动不安、阴挺、脱肛。
根:味苦微甘,性平。能活血止血,利湿解毒。常用于痛经、难产、产后腹痛、胞衣不下、崩漏、白带、咳嗽、吐血、痢疾、黄疸、淋痛、久疟、风湿痛、牙痛、瘰疬、疝气、跌打损伤及毒蛇咬伤。
民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稔用药智慧:
治子宫脱垂:取全草适量,加红糖少许,水煎冲酒服。
治贫血、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胎动不安:用果实适量,水煎服。
治妇女白带:取根适量,加猪瘦肉同煮服。
治咳嗽吐血、血淋:取根适量,水煎服。
治鼻衄:取叶适量,水煎服。
治瘰疬:取全草带根,与猪瘦肉或鸡蛋同煮服。
治妇女崩漏:取根适量,与猪瘦肉或墨鱼同煮服。
治阳性肿毒:取鲜叶适量,捣烂外敷。
治虚火牙痛:取根适量,水煎服。
治肾炎水肿:取鲜根加鲜海金沙茎叶,水煎服。
治皮肤湿烂:取鲜叶水煎,洗患处。
治腰部挫伤:取根适量,水煎内服。
现代医学研究印证了地稔的价值:其所含鞣质具有确切的止血作用。已有临床报道,将地稔全草按1:2浓度制成水剂,微温开水冲服适量,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需注意的是,地稔有活血之效,孕妇应慎用。古书《闽东本草》亦载其“恶麦冬、硫黄、雄黄”,配伍时需留意。
当地稔承载的东方用药智慧,在现代西方医学研究中不断得到印证与阐释,我们怎能不为先民们洞察自然、守护生命的深邃智慧而心生赞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