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端午
作者:那寒
我昨夜从彭州归来没雨没星星
沿途麦黄卧地正与五月告别
五月份是条金灿灿的河流
敲着六月之前的音符将从我双手间流走
远方最亲的人却没一个回音
没有哎,只有整日的雨落与我缠绵至黄昏
明天就端午节了,端午节,离人的端午节
我不能靠雨不停的上午三杯午后半斤来述说我的离愁
悲是悲了点,是人总要给自己找点方法化解
明早的端午节我就要去菜市买点粽子、猪脚豆腐、花生米
昨夜从彭州带回的喷布和车贴立放檐下竹椅上快要与我高
它两的眼神整日齐刷刷的望着我想早日的离开我这个忧伤的主人
我光阴的河流啊正渡我,我从没写出过的
新的《问天》和《离骚》......
2025年5月30日。
这首诗以端午为切入点,在时空交错中编织出漂泊者的离愁与怅惘。诗人从彭州归来的夜路写起,“没雨没星星”的空茫与“麦黄卧地”的衰败,暗喻五月时光如“金灿灿的河流”流逝,而远方亲人的沉默与连绵阴雨形成呼应,让节日前夕的孤独感愈发浓稠。
诗中最精妙的是将生活细节与诗意哲思融合:用“上午三杯午后半斤”的酗酒冲动反衬离愁的沉重,又以“买粽子、猪脚豆腐”的日常动作试图消解悲伤,这种反差让情感更显真实。檐下的“喷布和车贴”以拟人化的“眼神”凝视主人,将漂泊者的行囊化为忧郁的见证,而“从没写出新的《问天》《离骚》”的自嘲,既呼应端午的文化基因,又道出普通人在时光洪流中难以言说的生命之惑。
全诗以“光阴的河流”贯穿始终,从五月逝川到端午渡口,个体的忧伤在传统节日的背景下被放大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我们都在时光中漂流,试图用日常琐碎抵御生命的虚无,却终究在“没雨没星星”的夜晚,与沉默的行李一同成为岁月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