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绽开的时候》
【校园短篇小说】
文/郭洪涛
(一)
初春时节,整理书柜,那夹在书丛中的红色日记本,又让我心头一热。
轻轻地翻开它,扉页里,两朵已成标本的迎春花,似翩翩欲舞,正隐隐飘溢着岁月的芳香;花朵旁,几行俊秀潇洒的毛笔字,已微微泛黄,仍翩翩飞舞着激情的笔锋。
我抬头望向窗外,那片绽开笑脸的迎春花,金色的花丛中,似乎又飘然浮现出她婀娜的身影......
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初春,也是迎春花绽开的时候。
父亲工厂搬迁去支援新盘锦,我也从省城随迁到镇里的育红中学读书。
刚入校没几天,在校门口的那片迎春花丛前,一位身着绿军装、颈系红纱巾,臂戴红袖章的女生拦住了我:“喂,同学,你是哪个学校的,要进校园请这边登记......”
她是一位很漂亮的女生,粉嫩的圆脸上,忽闪着一对明亮的大眼睛,两个浅浅的酒窝儿闪动在灿烂的微笑里,那微笑就像一朵绽开的鲜花。
突然被拦住,我很诧异,不禁愣愣地看着她:“我就是咱校的!”“那你怎么戴着外市红卫兵的袖章呢?” (那时的红卫兵和初期的红卫兵不同,只是学校里如少先队一样的学生组织。班级为排,年级组为连,除学习外,就是开展学工、学农、学军等活动)。“哦,我是新转来的,还没来得及换袖章呢。”她的微笑感染着我,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是的,我作证,他是刚转到咱排的。”这时,我同桌李洪林同学赶上来,大声嚷着替我作证。
“够厉害的,外市的袖章都逃不过她的眼睛......”进了校门后,我边说着边冲李洪林一吐舌头。“你知道她是谁吗?‘迎春花’!咱校两大红卫兵女连长之一。还有一位叫‘刺儿玫’,也有人叫她‘假小子’,那个总是瞪着眼睛说话,盛气凌人。可人家这位,没开口先微笑,满面春风的,和蔼又亲切,她最喜欢迎春花,所以,大家常把她‘花迎春’的姓名给倒过来叫了。她人缘儿好,有能力,父母都是军人,她爸还是武装部政委呢......”李洪林一口气儿说完,连标点符号都不带,听得我新奇又饶有兴味。
(二)
不久,我被安排在学校政宣组兼职搞美术,才发现,那位“迎春花”还是政宣组的副组长。
那天,政宣组长、教导主任杨老师拿来一幅画,我一看是美术家汤小铭的画作《永不休战》。作品展现的是文坛战士鲁迅先生在病中仍奋笔疾书,向黑暗势力宣战的高大形象。
杨老师让我把它画成大幅油画,要挂在学校的礼堂中。
我也很喜欢汤小铭老师的这幅画,就专心致志地将它放大临摹起来。
画快完工时,已是一天下午的一点半多了,但画到兴头处,我不想停下来,所以午饭也没去吃。
为了观察一下整体效果,我便眯起眼睛后退,可刚退出就“硌”了脚,撞了人:“哎呀……”我们几乎同时叫出声来。
我回头一看,正是李洪林说的那位“迎春花”。那撞在她身上软软的感觉,让我的脸腾的一下就烧了起来,她也红着脸羞涩地瞄了我一眼,瞬间低下了头......
稳定了一下,她又笑出一朵花儿来:“你画得真好!我叫花迎春,参加培训刚回来。欢迎你加入我们政宣组。”她说着便抬手要和我相握,我忙摊开双手,示意自己手上有油彩。她并不介意,主动握上来,那柔软纤细的小手,握得我心跳加速......
“我都在这看了半天了,你一点儿没察觉,也太投入了吧。”她笑得更灿烂了。“还没吃饭吧,杨老师让我买了些吃的,你先吃点吧。”我这才注意到,她手提的网兜里装着包子和饭盒。
把网兜摊开在桌上,她轻轻打开饭盒,一股浓郁的香味儿扑鼻而来,那是切成片的香肠,还有香油花生米等拌成的什锦咸菜。也真是饿了,我的口水立马就涌满了口腔,强忍着也不好意思往下咽,怕她看出来笑话。
“快吃吧,还等啥?”她微笑地催着。我这才反应过来,拿起包子就咬了一大口,“好香!”我不由地叫出声来。又戳起两片香肠,一下子都放到嘴里。刚要大嚼,张着的嘴又停下了,因突然想到在她面前自己的吃相不雅观,就立马背过身来才红着脸快嚼起来!她却在身后咯咯咯地笑开了......
十五六岁的年龄正是能吃的时候,再加上我是真的饿了,吃起东西狼吞虎咽,如风卷残云。她又咯咯地笑起来:“看你吃东西的样子,怎么那么香呀!”我知道自己的吃相还是暴露了,尴尬着脸只是傻笑。
没几分钟,她拿的好吃的就全让我填进肚子里了。拿起空饭盒我正要去洗,她笑了:“别洗了,我的饭盒,我自己回去洗吧。”“啊,是她的?”我边想着,脸又烧起来了......
(三)
五月的盘锦大地,彩旗飘飘,喇叭喧嚣,人们都忙碌在广阔的水田间。镇里的各单位也都有相应的“责任田”,我们学校也不例外。
“大干红五月,不插六月秧”这是当时农忙中响亮的口号。我们“政宣组”成员除了和师生们一同劳动,还要宣传大干中的先进人物事迹。
这天,政宣组长杨老师拿给我一个稿件《小铁人常守义》:“这篇文章很好,你和作者一起把它改成连环画脚本,再以连环画形式,刊登在大干红五月的墙报上。”
我接过稿件,那秀丽的字体一下映入眼帘。让我眼睛一亮。翻到最后一页,落款是:二连三排花迎春。“啊,她还是个才女!”我心中的敬佩油然而生。
不一会儿,花迎春跑来了:“杨老师说,让咱们把我那稿件改成连环画脚本......任务挺紧,走,咱们回学校吧。”
我骑上自行车,与花迎春一同回到了校政宣组办公室。
在路上我们就做了分工:她先把稿件分解成二十个自然段;我再按照视觉形象要求加以修改,构思连环画面;之后,我绘制图画,她把定稿的脚本内容,对应着写在图画下面。
花迎春的文字功底很棒,画面感也很强,我几乎没做太大的修改,就采纳了。而且这也打开了我构图的思路,我的构图也让她很是欣佩,连连称赞。
可是,水田里有些挑秧、插秧的基本动作叫不准,让我在绘制中时有犯难。花迎春一笑:“没事儿,看我的。”她拉开架势,主动给我当起了模特。那一举手一投足,边做着动作,边微笑着征求我意见的俏丽模样,让我感动中每每地脸上发热,心里发慌......
她的毛笔字更让我惊叹:“看来你至少练过两年以上颜真卿的楷书吧?”我问她。“你怎么知道的?”她美丽的眼睛盯着我,惊讶地微笑着。她这一眼直视,又让我脸上发烧,马上避开那热辣辣的光柱:“当然,没两年以上的功夫,是写不成这样子的。”“是呀,爸爸让我练柳体,可我更喜欢颜体的。开始,是爸爸逼着我练的,可练着练着,就有兴趣了,都练两年多了。”她得意地微笑着。那天真的样子,真是动人......
从写脚本、绘草图,画画写字,直到上墙报。由于我们配合默契,仅用了三天半时间,就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了校领导的表扬,还参加了地区大干红五月事迹宣传展览活动,并受到了表彰。
从此,我和花迎春就成了好朋友。
(四)
水田的大面积插秧工作开始了。
我们学校的政宣组也有自己的一块水田。我和花迎春回到田间时,我们那块儿田已插了一半儿的秧苗了。还有半块田的苗儿也都运送到位,只剩下插秧了。
组长杨老师开会去刚走,两个广播员也去了广播室,还有一个通讯员,要下去采访,正洗手换衣服呢,剩下这半块田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我和花迎春的肩上。
只见花迎春微笑着卷起裤腿儿,却把现有的唯一一双水田靴扔给了我。我的脸腾地热起来,又把靴子扔给她。她收起笑容把它又扔了回来:“别让了,待会儿太阳下山了,快穿好靴子干活吧,你没干过这活,和我们比不了......”那命令的口吻和目光,让我只得听令了。
她先把小捆的秧苗投撒到水田各处,再到田中拿起一捆儿来解开绑绳,弯下腰去,一手握苗捆儿一手迅速分出几棵来插入水中,麻利的犹如小鸡啄米,我佩服得都看呆了。等我穿好水田靴下到田里,她已快插完一行了。
我笨拙地解开一捆秧苗,拿出一撮来使劲儿往田里插,可不是插深了,几乎露不出水面,就是刚插下又漂起来,好不容易才插了歪歪扭扭的半行,已是大汗淋漓了。
花迎春又插完一行秧苗回来,见我满头大汗的,她微笑着:“别急,慢慢来。”说着就给我做起示范来:“你看,不要攥得太紧,那会伤着秧苗,手指夹住苗根儿,插时,不要太深,也别太浅,深了影响生长,浅了站不住......”
然后她让我操作。见我没得要领,索性抓起我的手指手把手地教授,让我惭愧又感动。那柔软的小手温柔地握着我的手,让我又心跳加速......
晚霞缓缓退去,月亮悄悄升起。
最后一行秧苗插完了。花迎春直起身,望着初升的月亮,灿烂地笑了。这些秧苗大部分都是她插的,我开始不得要领,没帮上多少忙,等得了要领了,插秧也快结束了。
然而,她并不介意,看到我也熟练起来了,却非常高兴,不住地夸赞,我可是心中惭愧,脸上发烧:男子汉本该是劳动的主角儿,却让人家女孩子出大力,真是羞愧不已......
回去的路上,花迎春又兴奋地打开话匣子,和我分享校里的趣事。
月色溶溶,洒满茫茫水田;秧苗婷婷,随风翩翩起舞。波光粼粼的田野上,荡漾着长长的月影。我们骑行在浅草青青的田间小路,习习清风中蛙鼓不时响在耳畔。
这美好的田园夜色让我深深陶醉,真想沿着田间小路和她一直就这样驱车前行......
“想过将来吗?将来,你想做什么?”花迎春也被这迷人的夜色打动了吧?她微笑着望向黛蓝天空上那轮皎洁的圆月,向我发问。
“我?我想当个画家。”我脱口而出。“好哇!有志向!”她扭过头来,笑得很灿烂。
“你呢?你想做什么?”我微笑着问她。
“我嘛——想当个作家,写几部长篇小说!”她头一歪,咯咯地笑起来。
“好!那我一定为你的小说设计封面,绘制插图!”我兴奋地朝她笑着。
“那咱说定了,谁也不许失信,不许反悔!来,拉钩!”她又咯咯地笑开了。说着,真的下了车,像孩子一样,伸出手和我拉起钩来......
突然,花迎春止住说笑,眼睛一亮看向路旁,我扭过头,见一丛迎春花正在如水的月光下翩翩舞动。她已跨过去,小心翼翼地折下一枝鲜嫩的花来,轻轻插在车筐上。“都说你喜欢它,还用这花名叫你,为什么呀?”我忍不住,说出了一直憋在心中的疑问。“冲破严寒,首先绽开笑脸,勇敢地拥抱春天,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所以我喜欢它,也愿像它一样......”说着她又咯咯地笑了,而我则被深深地感动着。
(五)
冬去春来,又到了迎春花绽开的季节。
校园的花坛里,一簇簇迎春花竞相开放,她们绽开金色的笑脸,飘溢着青春的芬芳。
我站在校门口巨幅油画板前,正在画大幅宣传画《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此时,画将收尾,我跳下搭在画板前一米多高的台板,准备到远处观察整体效果。
刚退几步,差点撞上一个人,扭头一瞧,又是“迎春花”。
我冲她一笑:“怎么,又在这看了半天了吗?”因想起了当初画鲁迅肖像,她头一次观看时说的“我都在这看了半天了......”的那句话,就来逗她。
可是,她并没有绽开灿烂的笑容,只是牵强地苦笑了一下......
“怎么了,出啥事了?”头一次见她这种表情,我心头一紧,关切地问她。
花迎春迟疑了一下:“我——要走了。”她声音低沉又颤抖着。“啊!”我一怔,以为听错了:“谁要走,上哪去?”“我爸妈调营口去工作,我也得跟着呀。”说着她哽咽了,眼睛也湿润了。
我听说过盘锦要并入营口市,有些干部要调营口工作的消息,不曾想她的父母也会调走。
这件事虽有耳闻,但听她说出还是让我震惊。
一年多的相处和默契配合,让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突然要走,使我骤感失落,说话都有些颤抖了:“必须走吗?能——能不走吗?”“是的,必须得走了......”她的声音也颤抖得厉害,眼泪几乎就要流下来,她忙背过脸去,抬手抹了一把。
我不知说什么好,木讷地站在那里,如同遗失了瑰宝,心中异常地难过。
花迎春伸出背后的一只手,亮出个大红皮日记本儿,上面别着一支英雄牌钢笔。她双手捧着它庄重地递到我面前:“这个留给你,看到它就会想起我们共同学习、宣传、劳动的日子......”她又哽咽了。
我颤抖着手,虔诚地接过来,眼泪却不知怎么就流了下来。
也没啥思想准备,我下意识地摘下别在衣兜里的金星钢笔,那是我最珍爱的笔,又掏出一本儿崭新的“三合一”毛主席语录,并用钢笔在扉页上写下了:友谊万岁!赠挚友花迎春。又签上自己名字。觉得好像还少点啥,低头看见了自己胸前佩戴的酷爱的刻有韶山故居的毛主席像章,就摘下来夹在扉页前的塑料皮里,庄重地捧给她。
花迎春也非常激动,她接来的手都在抖。
这时有人喊她:“花迎春,杨老师找你,快去吧!”
花迎春应了一声,忙向我告别。她紧紧握住我的手,眼泪已流了下来。我的泪水再次涌出。她那颤抖的小手,紧握了一下又松开,然后转身快步跑开了。
她跑到那片盛开的迎春花丛前,又回过身来,向我招手:“再见——”“再见——”我也挥手道别。她婀娜的身姿,灿烂的笑脸,掩映着金色的迎春花,是那样的美丽动人,更激起了我心中的波澜......
我翻开她那红色的日记本,扉页处夹着两朵鲜艳的迎春花,那清新的芳香霎时飘溢起来;花旁,秀丽的毛笔小楷更是亮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谊天地广,日久见真心。”
我抬起头来,望着那金灿灿的花丛掩映着的渐渐远去的婀娜背影,不禁喃喃自语:“再见,何时能再见呢......”
“嘿嘿,还没走就想着再见了?”身后有人说笑。我回头一看,好友李洪林不知啥时站在那里。见我一脸惊异,他调皮地笑了:“光想着女友,就忘了男友!饭也不吃了?”我这才想起,早上让李洪林帮着热饭盒来着。“去你的,别瞎说啊!”我接过了饭盒,李洪林也抢过了那个红色日记本“嗬,够浪漫的,还夹着一对儿金梅!你知道这金梅(迎春花)代表了什么?”“啊?”“相爱到永远!”“滚,别胡说!”“真的,不信你问去......”李洪林一本正经地瞪大了眼睛。我的脸一下子又烧了起来......
“再见——”
我的耳畔时常会响起她那甜美的声音。可是,离别后,我们至今却没能再见,她那迎春花丛中婀娜的背影,成了我永久的青春记忆。
我想,有一天,就在迎春花绽开的时候,我们会再相见。她一定还是那样的婀娜美丽,那样的笑容可掬;她也一定不会忘记那明月下的拉钩承诺......
2025.5.19二稿
作者简介:
郭洪涛 网名 红土,大专学历。
做过工,做过美术设计、文字和法律工作。
诗歌、散文、小说和美术作品发表于多家报纸刊物和网络平台。
在《诗词天地》“中秋诗赛”中获优秀作品奖,在《全国首届玉兰杯新创文学网络电视大赛》中获铜奖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