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熟了》
童年的饥饿叫醒了黎明
屋后的老柿子树下
我又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
把沉淀的记忆装进背包
用崭新的心情去收获
期盼一年的感动
也许饥饿离我们还不太远
夏风翻动的书页
依然沉重
只有在这麦熟的季节
才肯把饱满的诗句写进诗集
麦子熟了
每一个漂泊的游子
都会把问候寄回家乡
有祝福
也有童年甜蜜的梦想
麦子熟了,老农笑了
岁月的沧桑绽放在麦芒
把心底恣意的感动
在今天释放
千百年的殷切渴望
丝丝缕缕都是闪动的泪光
麦子熟了
旭日托起冉冉麦香
再给世界一个靓丽的新妆
这首诗以“麦子熟了”为线索,在时光纵深里铺展农耕文明的记忆与游子的精神归依。开篇用“童年饥饿叫醒黎明”的痛感切入,老柿子树下的布谷鸟声如时光纽扣,将沉淀的农耕记忆与“崭新心情”的收获期盼并置,形成苦与甜的情感张力。
诗中“夏风翻动的书页”隐喻精妙,既呼应麦浪翻滚的视觉意象,又以“沉重”二字道破粮食背后的生存重量。“饱满诗句写进诗集”的转化,让麦熟的物理收获升华为精神层面的诗意表达,使土地馈赠有了文化承载的厚度。
“漂泊游子寄问候”的段落,将个体乡愁融入麦熟的集体记忆。“童年梦想”与“老农笑纹”在麦芒间交织,岁月沧桑被“恣意感动”冲散,千百年的农耕渴望化作“闪动泪光”,让土地与人的情感联结有了历史纵深感。结尾“旭日托麦香”的意象明亮温暖,以“新妆”喻指土地轮回的生机,在丰收喜悦中完成从生存到生命的诗意升华。
全诗如一幅乡土风俗画,从饥饿记忆到丰收欢悦,从个体乡愁到集体期盼,让麦子成为贯穿时光的精神图腾——它既是裹腹的粮食,也是安放灵魂的文化符号,在麦芒闪烁间,照见中国人与土地血脉相连的永恒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