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633》「飘舞的剑」(8072辑)

晨间寄语
随着端午节的到来,无疑又是话题。追根溯源,中国的节日,大多是欢乐祥和,并有一定的纪念意义。我不反对人们对节日的界定,认识不同,观点自然不一样。现今属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和文说导向途径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然而,殊途同归,节日的名称不变,习俗有异。吃什么、做什么,凭各人的认知和感觉,怎么高兴怎么来,没有必要否定或强加给别人,也许这样的观点要中性一些,我昨年也写过这个话题。
还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红铸书院院长蒙曼的讲述引证,端午节可以说“快乐”,也可以说“安康”。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端午节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中华民族有着快乐的人生态度,因此在端午节互祝“快乐”是合适的。她建议大家在接收信息时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做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查了一下,“端午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早于屈原投江。端午节最初作为禳灾避疫的岁时节气存在,其核心习俗如挂艾草、饮雄黄酒等,源于古人应对‘恶月恶日’的禳解实践。
端午节的具体日期和习俗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端午节的日期原本指午月首个午日,后固定为五月初五。唐代文献称其“日叶正阳,时当中夏”,凸显节气属性。”
禳解一词的解释,指迷信的人向鬼神祈祷消除灾殃,希望通过祭祀和祈求来化解困境。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在江边祭祀屈原,这一行为逐渐演变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公元前278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自发形成的江边祭祀行为,可视为纪念仪式的雏形。
所有的节日,都有历史的印记,也有顺应历史发展的需求,我们有尊重和选择如何过的权利,可谓“古为今用”、灵活运用也。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安康[玫瑰][玫瑰][玫瑰][爱心][爱心][爱心][蛋糕][啤酒][咖啡][抱拳]!
新的一天,早安!
2025.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