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艾(随笔)
文/范良义
我在县城生活了几十年,极少见端午节当天下雨,今天下了。我早上披着雨衣去买艾。
从城北的白羽国际行到老街五里桥镇政府的南面,才见到有一位白发大嫂手扶推车在卖艾,心中一阵欢喜。但走近几步,却见车上已空,只剩几片艾叶。“没有了?”我惊讶地喊了一句。手拿鲜艾正在付钱的几位女同志还未离开。其中有一位被雨衣的帽子遮得严实,看不清她的脸,她见我有些“失落”的样子,说:“我分给你两把。”我心怀感激,有一种被“爱”的感觉,回她说:“有收获了,没有冒雨白跑!”忘了说谢谢,只顾着给卖主付钱。一把10根,一把一块。
买到两把新艾,已有满足感。雨不停地下着,由小变大,身上的雨衣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我认为不会再有卖艾的了。出乎意料之外,回头路上走到五里桥政府北面不远处,又见一位中年女子在售艾,中等个儿,瘦削的瓜子脸。她的“货架”是两轮电动车,后轮上靠着艾,脚踏板上放着艾,数量不多。“咋卖的?”“3块钱一把。”“我刚才买的才1块钱一把!”“我不卖。”
她指了指自己的裤子说:“你看,裤子都湿完了!我今天起大早跑到石门湖里头的山坡跟,从茅草窝里掏出来的,是真正的端午艾!”此时,一把长把子月牙形镰刀还放在车上,和割麦用的镰刀一个样。
听她说着话,我的心脑合一,一秒也没闲着。想着她在茅草窝里割艾的身影,看着她淋湿了的长发,看着她被淋湿的衣裤…,我的心中想的是做人的难,是她雨中“小买卖”的难。再看眼前的艾,鲜生生的,水灵灵的,枝楞楞的,香喷喷的。“我要10把。”我做出了今年端午节的第一个决定。付钱时,她对我说:“你是最懂艾的,端午的艾最成熟,香味最浓。”
回到家里,我先在家门两边放上艾,拍个照发给在外地值节日班的儿子。然后打开室内窗户,把艾排放在窗下面的玻璃上,让邻居们能看到端午的艾,闻到艾的香味。
小时候听大人说,端午早上要吃粽子,缅怀屈原;早上到河里洗脸不害眼。今天早上,我在买艾的路上停下来,用双手捧着雨水洗了洗脸。我感觉今天的雨水很宝贵,也很干净。
端午节前夕,我们老年体协户外徒步委员会组织了几十个队员去屈原岗、屈原庙拜谒屈原,回来后几位文学爱好者写诗作文缅怀屈原。今年端午节的雨,我感觉是屈大夫被感动后流下的热泪!
2025.5.31(五月初五)
作者简介
:范良义,男,西峡县人,退休干部,经济师,新闻和文学爱好者。曾任西峡县新闻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高校秘书集团兼职研究员、河南商报特邀通讯员、西峡县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等职。著有《西峡县集体工业志》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