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 菜
文/李广昌
端午时节,南安镇北门农贸市场如往年一般,草药盈街溢巷:山银花、半枝莲、半边莲、石猴子、五叶崖爬藤、青竹蛇、野甘草、石蜘蛛、石仙桃、七叶一枝花、海金沙、草珊瑚……林林总总。然而最丰茂的,仍是艾梗与蕺菜。其中,蕺菜最引我注目。
这蕺菜,在不同人的眼中,自有一番天地:
老中医眼中,它是清热解毒的常用要药,更是疗治肺痈的圣品。
寻常村民眼中,它是泻火的良方,也是可口的时蔬——嫩叶与根茎,凉拌、炖汤、清炒皆宜。它亦是猪食的上好饲料。集药效、野菜、饲料于一身,堪称农家至宝。
植物学者眼中,它是三白草科蕺属的多年生草本。肉质白根有节,脆嫩可感;茎常泛紫红,下部伏地生根;卵形或心形叶片互生,叶面暗绿,叶背紫红,基出五脉,叶柄鞘状抱茎。穗状花序与叶对生,小花细密,花序下托四片皎洁苞片。蒴果近圆,熟时顶端绽裂。
蕺菜之名,首见于《别录》。人们依其形、嗅其味,又唤它鱼腥草、岑草、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子、臭猪巢、侧耳根、折耳根、肺形草、臭节草、九节耳、猪耳朵、狗贴耳……名号繁多,足见其深入民间。
它偏爱沟边、溪畔、墙角及阴湿林下。味辛,性微寒,功在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攻肺痈吐脓、痰热咳喘、喉蛾、热痢、痈肿疮毒、热淋诸症。
民间智慧赋予蕺菜千姿百态的应用:
治肺痈,取全草配臭牡丹根煎服;
解中暑,鲜根井水捣汁,略加白糖顿饮;
疗白带,佐三白草根、猪瘦肉同煎,食肉饮汤;
缓慢性鼻窦炎,鲜草捣汁滴鼻;
消疔疮作痛,捣烂外敷;
解痈疽肿毒,晒粉蜜调外敷;
止外阴瘙痒、肛痈,煎汤熏洗;
祛热淋、白浊、白带,煎水内服;
平荨麻疹,鲜品捣烂揉搽患处……
现代医学揭示,蕺菜全草富含挥发油,其核心抗菌成分为鱼腥草素。药理研究证实,此草兼具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利尿、抗钩端螺旋体,以及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之效。
然其性寒,虚寒之体当慎服。
曾几何时,蕺菜化身的鱼腥草注射液,广施于肺部、耳鼻喉炎症、急性黄疸型肝炎、术后感染及钩端螺旋体病预防。然终因引发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末梢神经炎、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之虞,被打入冷宫。由此观之,东方千年的用药智慧,西方医学的钥匙未必能轻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