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焰 的 史 诗
——颂65式军装着装20年
啊
六五式军装
这浸透革命烽火的战袍
那红星领章
如朝阳喷薄欲出
草绿色似战马在草原奔涌
这不是普通的布料
这是井岗星火织就的旗帜
是延河波涛染成的灵魂
周总理披它踏遍五湖四海
朱总司令穿它横掃千军
小平同志裹着它开天辟地
二十年风云激荡
珍宝岛的冰霜记得你
老山前线的炮火认识你
唐山废墟的瓦砾拥抱过你
军装上的每一道褶皱都是战史
每一块补丁都是勋章
每一粒盐渍都是战士的心血
啊
六五式军服
你比罗马战袍更雄伟
比拿破仑的军装更辉煌
谁敢说比斯大林元帅服逊色
呸呸
当军事博物馆的灯光
照在你的身上
整座大厅都在震动
那是百万雄师的脚步声
正踏着绿色的雷霆向朝阳走來
今天我们以老兵的名义宣誓
六五式的荣光永不退色
这抹绿色
早以化成长城的筋骨
在神州大地上
永远挺立
永远咆哮
永远燃烧
文/万重山
2025年6月1日
《绿焰的史诗》诗评
全诗以“六五式军装”为精神载体,在历史与情感的交织中构建起厚重的颂歌。诗人以“革命烽火的战袍”破题,将红星领章比作“朝阳”、草绿色喻为“草原奔涌的战马”,通过视觉与动态意象的叠加,让军装超越服饰本体,成为革命精神的具象化符号。井冈山星火、延河波涛等意象的植入,更将军装与红色基因深度绑定,赋予其“旗帜”“灵魂”的神圣属性。
诗的中段以领袖与士兵同着绿装的群像,打破身份壁垒,凸显“忠诚灵魂”的统一性。毛主席“指点江山”、周总理“踏遍五湖四海”等场景化描写,既具历史纵深感,又以细节勾勒出军装在时代进程中的见证意义。转至“二十年风云”章节,珍宝岛冰霜、老山炮火、唐山废墟等意象形成蒙太奇式叙事,让军装上的“褶皱”“补丁”“盐渍”成为战争与奉献的物质印记,将个体记忆升华为集体史诗。
诗的张力在于对比与升华:以罗马战袍、拿破仑军装、斯大林元帅服作比,用“呸呸”的口语化驳斥强化民族自信;军事博物馆灯光下“百万雄师的脚步声”,则通过虚实转化,让静态展品爆发出雷霆万钧的历史回响。结尾“长城筋骨”的隐喻,将绿色精神锚定在国土肌理中,“挺立”“咆哮”“燃烧”的排比收束,让情感如火焰般迸发,完成从具象军装到永恒精神的诗意升华。
全诗语言兼具浪漫主义的炽热与现实主义的沉郁,意象选择紧扣军旅特质,在“雷霆”“朝阳”等宏大叙事中,穿插“盐渍”“补丁”等细腻细节,使史诗性与个人情感达成共振,让六五式军装成为刻进民族记忆的精神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