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非遗风华
作者:田金轩
在时光长河的缓缓流淌中,非遗文化宛如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历史的浩瀚星空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对我而言,每一项非遗都是一座装满往昔记忆与深厚情感的宝藏,等待我用文字的钥匙去开启,探寻其中无尽的魅力与奥秘。这几首词,便是我以笔为舟,畅游在非遗文化海洋里的心灵记录,是我对这些珍贵文化遗产饱含深情的倾诉。
《沁园春·长湖莲响》一一邂逅灵动之美
《沁园春·长湖莲响》的创作灵感,源自一次与乡村的美妙邂逅。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日子,我步入宁静而又美丽的长湖村。长湖的水,在阳光的亲吻下波光粼粼,似一幅流动的金色绸缎。岸边蒲草随风轻舞,发出轻柔的沙沙声,宛如在低声讲述古老的故事。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传来,那是莲响的鼓点。寻声望去,一群身着艳丽彩衣的女子,手持系着银铃的莲响,迈着灵动的步伐,舞动着纤细的身姿。她们动作整齐又不失活泼,银铃随莲响敲击发出清脆声响,与笑声交织成一曲美妙乐章。湘裙在风中飘动,如波浪起伏;玉腕起落间,似霜花闪烁,在阳光下散发迷人光辉。
她们的每个动作,踏碎了如诗的时光,敲开了宁静的氛围。那一曲清歌,如潺潺溪流,绕着画梁流淌,萦绕在每个人心间。荷风送来清爽,女子们的笑靥似绽放花朵,散发着迷人芬芳。这如诗场景深深触动我心,让我沉醉其中。
创作此词时,我深入了解长湖莲响历史。它不仅是民间艺术,更是当地人民生活写照,承载千年文化传承。“千年文脉流芳。引多少、骚人醉此乡”,这不仅是对其艺术魅力的赞美,更是对背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敬仰。长湖莲响见证了当地人民生活变迁,是先辈智慧结晶,民族文化瑰宝。
《满江红·临江龙舟》一一传承奋进精神
《满江红·临江龙舟》诞生于临江那热闹非凡的龙舟竞渡之时。临江,虽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江,却有老县河静静流淌,它承载着这里的历史与文化。每到端午,老县河便成了欢乐与激情的海洋。
我来到老县河临江河段,眼前景象令我热血沸腾。河面上,鼓声如雷,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龙舟上的健儿们齐心协力,喊着有力口号,他们的身姿在阳光下闪耀着汗水的光芒,充满力量与激情。
河岸旌旗飘扬,人们的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棹影翻飞千顷雪,号声裂破三更月”,我试图描绘这震撼场景。龙舟船桨在水中快速划动,溅起层层浪花;激昂号声仿佛能冲破一切阻碍。
在热闹背后,我看到龙舟文化深刻内涵。它不仅是竞技比赛,更是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正端阳、角黍祭忠魂,情如铁”,端午时,人们用赛龙舟、包粽子等方式,表达对屈原的崇敬,传承爱国情怀。
“承先志,开新页;传古俗,坚如铁”,我在词中表达对传承精神的赞美。临江龙舟文化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生机勃勃。在新时代,我们更应坚定传承,让文明薪火延续。
《鹧鸪天·临江采莲船》一一描绘诗意画卷
《鹧鸪天·临江采莲船》的灵感源于一次夕阳下的老县河漫步。夕阳余晖洒在河面上,整个老县河被染成金黄色。一艘艘采莲船在河岸上轻轻摇曳,如诗如画。
采莲船上,笙歌婉转,悠扬旋律在河面飘荡。艄翁篙点船头,微笑着指向如梦的远方,船中娇女身着绚丽服饰,轻轻摇动船桨,姿态轻盈优美。
“佳节至,意飞扬,非遗盛景焕荣光”,在佳节时分,采莲船这一非遗更显魅力。它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是临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采莲船让临江古街充满文化气息,成为亮丽风景。
“临江共赏风华处,一脉乡思入醉乡”,我希望读者能感受其中的乡思之情。采莲船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眷恋,是情感纽带,让人沉浸在美好氛围中。
《定风波·杨河高跷》一致敬匠心传承
《定风波·杨河高跷》的创作源于对杨河高骁绝技的震撼。我观看表演时,铁架高耸,表演者如飞鸟在铁架上展现惊人技艺。
他们动作精准流畅,腾挪翻转间轻盈灵活。“踏雾凌云惊俗眼,如燕,腾挪翻转戏穹苍”,描绘出他们表演的精彩。
深入了解后,我得知这绝技凝聚数代人心血智慧。“数代匠心凝雅韵,坚定,非遗薪火永流芳”,表达我对传承者的敬意。他们的坚持让杨河高跷绝技传承发扬。
创作背后:挖掘与传承
在创作这几首词的过程中,我不只是描绘画面,更是挖掘每项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我查阅大量资料,走访当地老人与非遗传承人,听他们讲述故事传说。这些经历让我更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坚定了我用文字传承非遗的决心。
我深知非遗文化是民族瑰宝、历史见证。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许多非遗面临失传风险。我希望通过这几首词,唤起更多人对非遗的关注热爱。
我期待读者能走进非遗世界,感受其魅力价值。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传承,这些古老技艺定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绽放光彩。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文化遗产,让非遗文化永远流淌,成为民族的精神家园 。
附:原词如下
《沁园春·长湖莲响》
蒲岸浮光,楚水摇金,鼓点韵长。恰银铃系彩,纤肢掠影;湘裙翻浪,玉腕飞霜。踏碎云阶,敲开月色,一曲清歌绕画梁。惊鸿处,正荷风送爽,笑靥生香。
千年文脉流芳。引多少、骚人醉此乡。念先民巧技,熔金淬玉;今朝妙手,镂月裁章。且借清音,遥追古韵,击节同欢岁月长。期来日,看非遗焕彩,再绽辉煌。
《满江红·临江龙舟》
鼓震江天,飞桡动、云涛迸裂。临江岸、旌旗蔽日,呼声穿阙。棹影翻飞千顷雪,号声裂破三更月。正端阳、角黍祭忠魂,情如铁。
承先志,开新页;传古俗,坚如铁。叹文明薪火,未曾消歇。战楫劈开沧海浪,精魂化作中天阙。待明朝、击水再扬帆,凌霄越。
《鹧鸪天·临江采莲船》
画舸凌波映夕阳,笙歌婉转韵悠长。艄翁笑指烟霞路,娇女轻摇云锦妆。
佳节至,意飞扬,非遗盛景焕荣光。临江共赏风华处,一脉乡思入醉乡。
《定风波·杨河高跷》
铁架凌霄势欲翔,杨河绝技展锋芒。踏雾凌云惊俗眼,如燕,腾挪翻转戏穹苍。
数代匠心凝雅韵,坚定,非遗薪火永流芳。且看今朝承妙术,争睹,英风傲骨雄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