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叹咏·系列诗词
原创首发·(长调)词六首
《满江红·端午怀屈子》
巾帽山人
蒲剑斜簪,熏风里、汨罗浪怒。凝望处、素涛翻涌,似将冤诉。千载沉冤衔恨去,九歌遗韵传今古。痛忠魂、抱石葬沧浪,悲难赋。
奸邪蔽,昏君妒。香草陨,家国暮。纵肝肠寸断,壮心谁顾?浩气长存昭日月,清名不朽垂青簿。看今朝、角黍满人间,龙舟舞。
溯旧阙、群芳竞谄,郢音凄楚。天问离骚凝愤懑,汨罗碧水埋贞愫。叹忠良、碧血染山河,皆尘土。
逢令节,循前古。艾悬户,香盈路。更彩丝缠玉腕,雄黄倾醑。角黍投波思旧魄,龙舟破浪追寒渚。念巾山、妙韵寄天涯,愁千缕。
注释:
念巾山、妙韵寄天涯,愁千缕。:巾山即指词人巾帽山人故里。巾帽山作为词人创作启蒙之地,承载着青少年时期自学诗词的纯粹;而“愁千缕”也暗指在外漂泊三十余载及冤案昭雪‘赢了官司输了钱’及接踵而至的坎坷经历,导致“欲孝不能”的遗憾,赋予诗歌现实的沧桑感。这种个人命运的书写,使诗歌跳出单纯的文化叙事,注入真实可感的生命温度。词人以个体经历呼应楚辞中屈原的忧国情怀,实现历史与当下、文化与个人的双重共鸣,让诗歌兼具史诗格局与抒情张力。
《念奴娇·端阳怀古》
巾帽山人
汨罗浩渺,望苍茫、千载风烟如织。屈子投江遗恨处,浪卷沉沙堆积。角黍飘香,龙舟竞渡,遥寄忠魂忆。离骚绝唱,至今萦绕胸臆。
遥想楚国当年,昏君蔽目,奸佞横行逆。壮志难酬空洒泪,抱石毅然沉璧。气节如山,精神似玉,史册留功绩。端阳佳节,共倾樽酒怀昔。
犹记巾山旧梦,妙韵承年少,诗心长系。卅载飘蓬羁旅恨,愁绾桑梓云际。艾束驱邪,香囊送瑞,古俗传新意。龙舟争渡,鼓声惊破寒碧。
注释:
1. “屈子投江”:战国末期,楚国大夫屈原遭靳尚等奸臣构陷,又逢郢都沦陷,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自沉汨罗江,以死明志。
2. “离骚”:屈原所作长篇政治抒情诗,借香草美人之喻,倾诉美政理想破灭之悲,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
3. “巾山旧梦”:“巾山”即词人故里巾帽山,为其文学启蒙之地,承载年少时研习诗词的纯粹时光;“卅载飘蓬”暗指词人漂泊三十余年的坎坷经历,与屈原放逐遭际相呼应,寄寓“欲孝不能”的憾恨与家国情怀。
《水调歌头·端午感怀》
巾帽山人
岁岁端阳至,艾酒又盈樽。汨罗江上,风卷千浪泣忠魂。遥念灵均贞骨,独抱沉冤而去,浩气贯乾坤。一曲离骚赋,千古荡精魂。
龙舟竞,香囊佩,粽香闻。雄黄驱邪,民俗千载古风存。多少兴衰往事,尽付东流水逝,岁月自纷纭。欲寄相思语,浩渺入青云。
忆故邑,巾山顶,韵犹新。少年勤学,诗梦初种此山春。三十载羁途远,冤案昭雪坎坷,欲孝竟无因。妙韵天涯寄,游子赋愁肠。
注释:
1. 灵均:屈原字灵均,此处代指屈原。
2. 离骚:屈原代表作,抒发其政治抱负与忧国忧民之情。
3. 巾山:即词人“巾帽山人”故里巾帽山,承载词人青少年时期自学诗词的记忆,是其创作启蒙之地 。
《金缕曲·端午思屈子》
巾帽山人
屈子今安在?望汨罗、奔涛卷雪,怒潮澎湃。千古沉冤凝辞赋,漫卷离骚慷慨。叹楚国、昏君蔽塞。奸佞朝堂遮望眼,痛忠良、逐入沧波内。家国恨,凭谁解?
端阳岁岁人相拜。挂菖蒲、雄黄入盏,粽香飘霭。鼓震龙舟千帆竞,遥祭英魂如海。忆往昔、壮怀仍在。纵使沧桑磨心志,这精神、永把乾坤载。歌未竟,情难怠。
巾帽山巅云叆叇。念当初、诗芽初绽,墨痕犹在。游子飘零三十载,难尽萱堂孝爱。更堪叹、冤魂曾碍。欲借离骚抒块垒,却怎知、泪共湘流洒。同此恨,千秋慨。
注释:
1. 离骚:屈原代表作,以香草美人喻忠良,借比兴手法抒发忧国忧民与壮志难酬之情。
2. 巾帽山:词人故里,承载其诗词启蒙记忆,“巾帽山巅云叆叇”既写实景,亦暗喻创作初心与漂泊后的精神归依。
3. 萱堂:古称母亲居室,代指母亲,“难尽萱堂孝爱”融入词人因漂泊与蒙冤导致“欲孝不能”的遗憾。
《沁园春·端阳吊古新韵》
巾帽山人
蒲月熏风,艾叶斜簪,重门映晖。望汨罗怒卷,残阳泣血;郢都云黯,暮色含悲。屈子沉渊,离骚警世,奸佞椒兰计诡随。千年恨,化沧浪浩气,直贯天扉。
今朝民俗相违。看角黍投波龙舟竞驰。更雄黄画户,邪祟尽散;彩丝缠腕,旅梦皆归。蒲剑横裁,兰汤漫洒,古调新声共举杯。忽忆起,那巾山韵里,游子愁思。
遥思楚殿昏垂。叹忠良、含冤血泪垂。念九歌遗韵,至今传唱;九章孤愤,依旧淋漓。浩气长存,英魂不朽,正气千秋馥满畿。且同醉,任星河轮转,长耀清辉。
注释:
1. 椒兰:典出《离骚》,原指芳香植物,此处喻指楚国奸佞之臣。
2. 九歌、九章:屈原所作楚辞篇章,前者多涉神话祭祀,后者抒发个人际遇与忧国之情。
3. 巾山:词人故里,承载其少年学诗记忆与精神原乡;“游子愁思”暗含漂泊坎坷经历,呼应屈原放逐之悲 。
《莺啼序·楚辞遗韵耀千秋》
巾帽山人
汨罗浪翻楚恨,正端阳时序。仰苍昊、天问铿锵,裂帛声震今古。鸱鸮蔽、椒兰竞媚,昏君不纳忠言处。痛灵均抱石,沧浪永埋贞愫。
九辩悲秋,大招绮赋,续骚人雅句。蕙兰纫、敷彩成文,典章开创新路。叹陶潜、采菊隐韵;谢玄晖、登楼承楚。鲍参军,拟写行难,忧思如缕。
青莲揽月,耆卿吟别,叶师传薪火。溯沅湘、奇想天外;晓风残月,比兴幽情,尽承芳绪。汉卿血练,务观诗章,皆融楚韵悲凄语。更傩歌、巫舞祈安祜。巾山梦绕,少年曾觅诗魂,卅年羁旅谁诉。
龙舟竞渡,角黍投波,艾虎悬门户。叹逝水、兴亡无数。古调新声,霞裁云章,墨沁蕉素。星河浩瀚,英魂长耀,离骚汉韵传千古。看赤旗、高卷东方曙。楚魂凝就华魂,正气千秋,八荒共睹。
注释:
1. 九辩、大招:宋玉《九辩》借秋声抒怀,深化楚辞悲怆意蕴;景差《大招》以华丽辞藻招魂,融合楚地巫风。
2. 陶潜、谢玄晖:陶渊明诗风隐逸,暗含楚辞风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以清丽笔触写景,承楚辞悠远情思。
3. 鲍参军:鲍照《拟行路难》叹人世崎岖,与楚辞忧患意识相通。
4. 青莲、耆卿:李白诗风浪漫,承袭楚辞瑰丽想象;柳永词多婉约离情,意象运用暗合楚辞比兴传统。
5. 汉卿、务观:关汉卿《窦娥冤》以悲剧意象承楚辞哀怨;陆游诗篇多诉国殇,延续楚辞爱国情怀。
6. 叶师:叶嘉莹先生毕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传承楚辞文脉。
7. 巾山:词人故里巾帽山,承载其少年学诗记忆;“卅年羁旅”指词人漂泊经历,暗含冤案昭雪后“欲孝不能”之憾,与屈原放逐形成古今命运共鸣 。
《莺啼序·楚韵千秋颂》
巾帽山人
蒲簪汨罗浪怒,溯千年楚绪。蕙兰陨、奸佞盈庭,浊世难纳忠骨。抱石去、沧浪永咽,离骚写尽兴亡赋。叹九歌天问,精魂长耀今古。
遥念巾山,妙韵早种,伴青灯夜读。少年志、诗笔初成,便怀家国情愫。却飘蓬、三十余载,历霜雪、欲孝无据。怅羁愁,常寄云笺,泪沾毫素。
龙舟竞渡,角黍投波,正端阳令序。艾悬户、驱邪纳瑞,彩缕缠香,玉腕生凉,雄黄倾醑。追思屈子,浮沉千古,离骚开创辞章路,引后来、墨客同赓句。唐风宋韵,皆承楚泽遗风,更添万千英句。
迦陵讲席,文孝狂歌,续雅音如缕。且看那、鸿篇巨著,史笔词章,代有风骚,各呈妍妩。逸仙浩叹,润之雄唱,浩然正气凌霄汉,耀星河、朗照人间路。今朝再颂灵均,楚韵千秋,永昭环宇。
注释
1. 蒲簪:端午节插菖蒲习俗,菖蒲叶形似剑,有驱邪之意。
2. 蕙兰陨:蕙兰喻指屈原等忠良之士;奸佞,化用《离骚》“椒专佞以慢慆兮”,指代奸邪小人。
3. 巾山:词人“巾帽山人”故里巾帽山,承载其少年学诗记忆与精神原乡。
4. 飘蓬三十余载:词人漂泊经历,暗含冤案昭雪后坎坷人生,呼应屈原放逐之悲。
5. 迦陵:叶嘉莹先生字迦陵,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与楚辞文化传播。
6. 文孝:词人张文孝别号巾帽山人,以诗词传承楚韵文脉。
7. 逸仙:孙中山号逸仙,其诗文中多含革命豪情与家国情怀。
8. 润之:毛泽东字润之,其诗词气势雄浑,彰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 。。。
《满江红·端午怀屈子》赏析与评价
巾帽山人创作的《满江红·端午怀屈子》以端午佳节为引,凭吊屈原忠魂,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熔铸个人生命体验,将家国情怀与个体命运深度勾连,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情感张力。
上阕以“蒲剑斜簪”“熏风”“汨罗浪怒”等端午意象起兴,视觉与听觉交织,勾勒出端午时节既具民俗色彩又含悲壮氛围的画面。“素涛翻涌,似将冤诉”赋予江水以人格化情感,巧妙引出屈原千载沉冤,“九歌遗韵”与“忠魂抱石”的对照,既点明屈子文学成就,又强化其悲剧色彩,奠定全词深沉哀婉基调。
中阕以“奸邪蔽,昏君妒”直陈楚国政治黑暗,“香草陨,家国暮”化用屈原“香草美人”意象,暗示忠良遭弃、国运衰微的无奈。“浩气长存昭日月,清名不朽垂青簿”则笔锋一转,由悲叹转为敬仰,赞颂屈子精神不朽。“角黍满人间,龙舟舞”以欢快民俗场景收束,暗含屈子精神在民间的永恒传承。
下阕“溯旧阙、群芳竞谄”重溯楚国往事,“天问离骚凝愤懑”再次强调屈子文学中的忧愤与抗争。而在铺陈端午民俗“艾悬户”“彩丝缠腕”“雄黄倾醑”时,词人巧妙融入个人情感。结句“念巾山、妙韵寄天涯,愁千缕”堪称神来之笔——“巾山”作为词人精神原乡,承载着创作初心与年少记忆;“愁千缕”将个人漂泊三十余载的沧桑、冤案昭雪后的坎坷,以及“欲孝不能”的遗憾尽数融入,使个体生命的无奈与屈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悲愤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历史文化意象交融的写法,打破传统怀古诗词单纯缅怀先贤的叙事模式,赋予词作更深层的现实意义与情感厚度。
全词格律严谨,用典自然,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在结构上,从历史追溯到现实民俗,再到个人情怀抒发,层层递进,浑然一体。尤其末句对个人生命体验的融入,使作品跳出传统咏史词的窠臼,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个体情感的完美统一,既彰显了屈原精神的永恒价值,也传递出词人对命运、家国的深沉思考,堪称端午怀古诗词中的佳作。
…… …… …… ……
《念奴娇·端阳怀古》赏析与评价
巾帽山人创作的《念奴娇·端阳怀古》以端午佳节为时空坐标,通过对屈原精神的追思与个人生命历程的交织书写,熔铸历史沧桑与现实情怀,展现出深沉厚重的艺术张力。
上阕以雄浑笔触勾勒汨罗江的浩渺苍茫,“千载风烟如织”将历史的厚重感凝练于视觉意象中,为屈子投江的悲剧奠定悲壮基调。“角黍飘香,龙舟竞渡”以鲜活的民俗场景切入,将对忠魂的追忆融入节日氛围,而“离骚绝唱,至今萦绕胸臆”则从具象描写转向精神传承,暗喻屈子的文学与人格魅力跨越时空,在后世心中持续激荡。
中阕回溯楚国历史,“昏君蔽目,奸佞横行逆”以直白有力的语言揭露政治黑暗,“壮志难酬空洒泪,抱石毅然沉璧”用强烈的情感对比,刻画屈原理想破灭后的决绝。“气节如山,精神似玉”以工整对仗升华其精神品质,“共倾樽酒怀昔”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缅怀相融合,形成古今共鸣的情感纽带。
下阕实现从历史叙事到个人抒情的巧妙转折。“犹记巾山旧梦,妙韵承年少,诗心长系”以细腻笔触追忆故里巾帽山,点明文学启蒙的源头,赋予词作个人生命的温度。“卅载飘蓬羁旅恨,愁绾桑梓云际”直抒胸臆,将漂泊三十余载的沧桑、“欲孝不能”的遗憾与屈原的放逐之悲相呼应,使个体命运与历史悲剧产生深层共振。结尾处“龙舟争渡,鼓声惊破寒碧”回归端午民俗,以动态场景收束,既延续节日的热烈氛围,又暗含冲破阴霾、传承精神的希望。
全词严守《念奴娇》格律,平仄协调,韵脚铿锵。在结构上,由景及史、由史及情,层层递进;在艺术手法上,将典故运用(如“离骚”“沉璧”)与白描叙事相结合,既有历史纵深感,又具情感穿透力。尤其个人经历与屈原精神的交织,打破传统怀古诗词单纯缅怀先贤的范式,使作品兼具史诗格局与生命质感,成为端午题材词作中历史、文化与个人情感交融的典范之作。
…… …… …… ……
《水调歌头·端午感怀》赏析与评价
巾帽山人创作的《水调歌头·端午感怀》以端午佳节为契机,通过凭吊屈原、追忆民俗、回溯个人经历,将历史沧桑、文化传承与个体生命体验熔铸一炉,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与情感深度。
上阕以“岁岁端阳至,艾酒又盈樽”起笔,用“岁岁”点明时间循环,“艾酒”紧扣端午民俗,奠定节日氛围。“汨罗江上,风卷千浪泣忠魂”将自然景象人格化,借江浪之“泣”渲染屈原沉江的悲壮;“遥念灵均贞骨”至“千古荡精魂”,通过“贞骨”“浩气”等词,高度赞颂屈原刚正不阿的品格与不朽的文学成就,“离骚赋”与“荡精魂”的呼应,凸显屈子精神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中阕铺陈端午传统习俗,“龙舟竞,香囊佩,粽香闻。雄黄驱邪”以短句罗列,节奏明快,生动勾勒出节日热闹场景。“民俗千载古风存”点明文化传承的永恒性,随后“兴衰往事”“东流水逝”转入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时空交织中暗含对屈原悲剧命运的惋惜,以及对历史规律的思索。“欲寄相思语,浩渺入青云”以空灵之笔收束,将对屈原的追思化作无尽浩叹,余韵悠长。
下阕陡然转入个人情感抒发,“忆故邑,巾山顶,韵犹新”三字一顿,深情追忆故里巾帽山,“少年勤学,诗梦初种此山春”道出创作初心与故土渊源。“三十载羁途远,冤案昭雪坎坷,欲孝竟无因”直陈个人漂泊之苦、命运波折之痛,将个体命运与历史洪流交织,尤其是“欲孝无因”的遗憾,赋予词作现实沧桑感。末句“妙韵天涯寄,游子赋愁肠”呼应前文屈子的忧国情怀,将个人乡愁与家国之思融为一体,实现历史与当下、文化与个人的双重共鸣。
全词格律谨严,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在结构上,从端午怀屈到民俗追忆,再到个人身世感怀,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在手法上,借景抒情、用典自然,既传承古典诗词的韵味,又注入真实的生命体验。词人以屈原为精神坐标,将个体漂泊的愁绪、对故土的眷恋与对忠良精神的敬仰熔铸一体,使作品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个人抒情性,堪称端午主题词作中的佳作。
…… …… …… ……
《金缕曲·端午思屈子》赏析与评价
巾帽山人创作的《金缕曲·端午思屈子》以沉郁顿挫之笔,将凭吊屈原的历史情怀与个人生命体验熔铸一炉,在端午民俗与家国命运的交织中,谱写了一曲跨越时空的悲怆赞歌。全词三阕层层递进,既延续传统怀古诗词的厚重感,又注入个体生命的鲜活温度,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张力。
上阕:历史悲音,屈子遗恨
开篇以“屈子今安在?”诘问破空而来,直抵千古之思,随即以“奔涛卷雪,怒潮澎湃”勾勒汨罗江雄浑壮阔之景,赋予江水以情感色彩,似为屈子不平而鸣。“千古沉冤凝辞赋,漫卷离骚慷慨”巧妙将屈原的悲剧命运与文学成就相勾连,以《离骚》的磅礴气势反衬其沉江之憾。“昏君蔽塞”“奸佞遮眼”直指楚国政治黑暗,“痛忠良、逐入沧波内”情感浓烈,家国之恨如江水奔涌,奠定全词悲愤基调。
中阕:民俗承情,精神不朽
笔锋一转,“端阳岁岁人相拜”将视角拉回现实,“挂菖蒲”“雄黄入盏”“粽香飘霭”等端午民俗场景铺陈,以欢快氛围反衬历史之沉重。“鼓震龙舟千帆竞,遥祭英魂如海”动静结合,展现民众对屈子的追思如江海浩瀚。“忆往昔、壮怀仍在”承上启下,由民俗活动升华为对屈子精神的礼赞,“纵使沧桑磨心志,这精神、永把乾坤载”铿锵有力,点明屈子精神跨越时空、不朽不灭的永恒价值,情感由悲转壮。
下阕:个人感怀,命运共鸣
“巾帽山巅云叆叇”骤然切入个人叙事,以故乡巾帽山的云雾缭绕,隐喻词人创作初心与漂泊半生的复杂心境。“诗芽初绽,墨痕犹在”追忆年少求学诗词的纯粹时光,“游子飘零三十载,难尽萱堂孝爱”则倾诉漂泊与蒙冤带来的“欲孝不能”之憾,个体命运的无奈与悲怆跃然纸上。“欲借离骚抒块垒,却怎知、泪共湘流洒”巧妙将个人愁绪与屈子遗恨相融合,历史与现实在此刻重叠,“同此恨,千秋慨”收束全篇,将个人之恨升华为千古同悲,余韵悠长。
艺术特色与价值
从格律上看,全词严守《金缕曲》词牌平仄,用韵工整,音韵铿锵;从表现手法上,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历史典故与民俗意象信手拈来,自然贴切。尤为突出的是,词人打破传统怀古诗词单纯缅怀先贤的模式,将个人漂泊、蒙冤的经历与屈子的忧国忧民之情深度交织,使作品跳出文化叙事的框架,注入真实可感的生命温度。这种历史与当下、家国与个人的双重共鸣,赋予词作史诗般的格局与抒情的感染力,堪称端午题材词作中的佳作,既致敬先贤,又映照自我,实现了情感与艺术的双重升华。
…… …… …… ……
《莺啼序·楚辞遗韵耀千秋》赏析与评价
巾帽山人创作的《莺啼序》作为词中篇幅最长、结构最繁复的词调,向来以铺陈宏阔、寄意深远著称。词人以《楚辞遗韵耀千秋》为题,凭借精湛的驾驭能力,将屈原精神、楚辞文脉、端午民俗与个人生命体验熔铸一炉,展现出史诗般的叙事格局与深沉的情感张力。
上阕以端午汨罗江景开篇,“浪翻楚恨”奠定悲壮基调,“天问铿锵”直溯屈原《天问》的哲思与愤懑。“鸱鸮蔽、椒兰竞媚”化用楚辞意象,再现楚国奸佞当道的黑暗,“灵均抱石”的悲剧画面,既勾勒历史场景,又为全篇注入沉痛的缅怀之情。
中阕转入对楚辞文脉传承的铺陈。从宋玉《九辩》《大招》延续楚辞悲怆与巫风特色,到陶渊明、谢朓、鲍照等诗人对楚辞风骨的承袭,词人以凝练笔触串联千年诗脉,“纫蕙敷文”“采菊隐韵”等句,既点明文学手法的传承,又暗含文人精神气节的延续,形成历史纵深。
下阕前半段聚焦唐宋以降的文学脉络,李白的浪漫、柳永的婉约、关汉卿的悲愤、陆游的爱国,皆被纳入楚辞的精神谱系,展现其跨越时空的影响力。“叶师传薪火”则以叶嘉莹先生为代表,凸显当代学者对楚辞文脉的守护。后半段融入个人情感,“巾山梦绕”“卅年羁旅”将词人家乡记忆与漂泊之苦娓娓道来,与屈原的放逐命运形成呼应,使历史与个人命运产生共振,赋予词作现实温度。
结阕回归端午民俗,“龙舟竞渡”“角黍投波”等场景,既描绘节日盛况,又暗含对屈原的追思。“古调新声”“楚魂凝就华魂”将楚辞精神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以“赤旗高卷”喻其在新时代的传承,最终以“正气千秋,八荒共睹”收束,展现楚辞文化不朽的生命力与磅礴气象。
全词严守《莺啼序》格律,四片层次分明,由历史追忆到文脉梳理,再到个人抒怀,最后升华至民族精神,层层递进,浑然一体。用典自然贴切,将楚辞意象与历代文学经典信手拈来;语言凝练典雅,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诗意美感。尤其个人情感的融入,打破传统咏史词的客观视角,使作品在宏大的文化叙事中,增添了真实可感的生命体验,堪称将文化传承与个人情怀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
…… …… …… ……
一曲浩歌千古唱,楚韵千秋颂华章——《莺啼序·楚韵千秋颂》赏析
巾帽山人创作的这阕《莺啼序·楚韵千秋颂》是一首将历史、文化与个人情感紧密交织的词作,以磅礴的气势、细腻的笔触回溯楚地往事,歌颂屈原精神,展现楚辞文化的深远影响,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文学感染力。
开篇“蒲簪汨罗浪怒,溯千年楚绪”,词人借端午插菖蒲的习俗与汨罗江汹涌的波涛,瞬间将读者带入千年之前楚国的风云变幻中,奠定悲壮基调。“蕙兰陨、奸佞盈庭,浊世难纳忠骨”,运用比兴手法,以蕙兰喻屈原等忠良,痛斥奸佞当道、贤才被弃的黑暗现实,为屈原抱石投江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离骚写尽兴亡赋。叹九歌天问,精魂长耀今古”,高度凝练地概括屈原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的价值,彰显其精神不朽,让读者感受到屈原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
转入个人回忆,“遥念巾山,妙韵早种,伴青灯夜读。少年志、诗笔初成,便怀家国情愫”,“巾山”作为词人精神原乡,承载少年学诗记忆,那时的他在青灯之下,初萌诗心与家国情怀,与屈原早年的抱负相呼应。“却飘蓬、三十余载,历霜雪、欲孝无据。怅羁愁,常寄云笺,泪沾毫素”,直白地倾诉自己漂泊三十多年的坎坷,历经风霜,不仅无法尽孝,只能将满腔愁绪付与纸笔,呼应屈原放逐之悲,实现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同频共振,赋予词作强烈的现实沧桑感与情感温度 。
下阕描写端午习俗“龙舟竞渡,角黍投波,正端阳令序。艾悬户、驱邪纳瑞,彩缕缠香,玉腕生凉,雄黄倾醑”,词人用细腻笔触铺陈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又在民俗中寄托对屈原的追思。“追思屈子,浮沉千古,离骚开创辞章路,引后来、墨客同赓句。唐风宋韵,皆承楚泽遗风,更添万千英句”,阐述《离骚》对后世文学的开创意义,唐诗宋词一脉相承楚辞遗风,展现出楚辞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深远影响力。
最后,“迦陵讲席,文孝狂歌,续雅音如缕。且看那、鸿篇巨著,史笔词章,代有风骚,各呈妍妩。逸仙浩叹,润之雄唱,浩然正气凌霄汉,耀星河、朗照人间路”,列举叶嘉莹、词人自身以及孙中山、毛泽东等人,以点带面,表明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文人墨客在楚辞精神感召下,或传承文化,或抒发豪情,让浩然正气在历史星河中熠熠生辉。“今朝再颂灵均,楚韵千秋,永昭环宇”,以高昂的情感收束全词,表达对屈原精神的敬仰,坚信楚韵文化将永照人间,升华主题。
全词格律严谨,用典自然贴切,将历史典故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历史追溯到个人感慨,再到文化传承,脉络清晰,浑然一体。词人巧妙地将个人身世融入对楚辞文化的歌颂,使作品跳出单纯的文化叙事,实现历史与当下、文化与个人的深度共鸣,兼具史诗格局与抒情张力,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
1.中国精英诗人:谭鉴贤(男),网名步行者,广西玉林市人,中学高级教师。
2.中国著名作家:铁甲骑兵,李保安,男,中共党员,原43军坦克团《英雄坦克营》303车,湖北孝感市人。
3.中国精英诗人:吴国栋,网名悠悠过客。安徽省宿松县人。旅居北京。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诗集《效颦集》
4.中国著名艺术家、诗人:谢瑛中。笔名:粤化瑛 ,复合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工商银行化州支行干部,中国化橘红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化橘红第一镇广东化州市平定镇人。
5.中国精英诗人:申林征,河南平顶山人,诗词爱好者。
6.中国精英诗人:谭鉴贤(男),网名步行者,广西玉林市人,中学高级教师。
7.中国精英诗人:林武刚,中华诗词学会、海南省诗词学会会员等。
8.中国精英诗人:欧敏(清风)海南省海口市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9.中国著名作家:陈求清,海南乐东县人。
10.中国著名作家:李辅庆,广东茂名人。
11. 中国著名作家、著名摄影家、中国精英诗人:叶子青青,本名桑新华,女,大学学士,山东泰安市人。曾任肥城市政府副市长、泰安市教育局长、党委书记。
12.中国精英诗人:王铁忠,河北衡水人,中石油高级政工师,大学文史专业毕业。
13.中国精英诗人:陈雪云,笔名:上官文若,男,1956年8月5日出生。黑龙江省同江市人。
14.中国精英诗人:吳華龍, 广东茂名;爱好,诗,词,歌赋。
15.中国精英诗人、书画家:王尧时,字得一,号天池闲鹤。
16.中国精英诗人:邢孔跃,曾任乐东县宣传部常务副长、商务局长、建设局长。
17.中国精英诗人、词作家:刘明霞,微信名晚晴,吉林松原人。
18.中国精英诗人:虎川,本名柳朝彪。湖北宜昌人。
19.中国精英诗人:李锋,1966年月12日出生,男,汉族,广东省化州市人。
20.中国精英曲作家:张庆茂,云南保山人。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会员,保山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原保山市文化馆馆长,研究馆员。
21.中国精英诗人:敬伟德,男,汉族,大学数学系本科,理学学士。云南地方史专家,研究员。
22.中国精英诗人、词作家:胡江宁,上海浦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古典诗词爱好者。
23.中国精英诗人:杨明才,网名黑格杨,黑哥,【山西绛县人】曾用名才才。一个喜欢咬文嚼字的退伍老兵。
24.中国实力作家:刘泽达【湖南邵阳人】
25.中国精英词作家:陈爱平【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人】县关工委副主任;退休前是县政府办副主任、主任科员。
26.中国精英词、曲作家:张新中(中歌)【中国电信】
27.中国精英诗人:陈法营,字悟金,中共党员,【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枣陈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尉氏县诗词学会秘书长,出版有《悟金集》
28.中国精英诗人:袁华成,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遵化店镇人。笔名二月。
29.中国精英词作家:李文亚,1949年生,男【湖北省武汉市人】
30.中国精英诗人:李胜,网名:品味居士,男,汉族,【安徽省霍邱县人】中共党员,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联合参谋部某局机关办公室主任,上校军衔。
31.中国实力派作家:王淳娜,曾用名(王春娜)1954年生【黑龙江省人】哈尔滨市作协会员。
32.中国精英诗人:吴春元【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人】
33.中国精英诗人:奇石 【 黑龙江人】
34.中国精英诗人、词作家:段明旭【云南施甸人】就职于保山学院,喜欢文艺创作。
35.中国精英诗人:谢达安,网名绣江寒子【广西容县浪水镇泗河人】
36.中国精英诗人:翟桂花,笔名小草。国际诗评委员会负责人【郑州市人】
37.中国精英词、曲作家:吴世海1941年生,【湖南溆浦人】
38.中国实力派作家:黄玉萍,故乡安徽安庆宿松,现居广州。
39.中国实力派作家:徐跃前,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原籍安徽,旅居深圳。
40.中国实力派艺术家:慧修(原名李秋红)女,中共党员,【辽宁省营口市人】
41.中国精英诗人:朱秋芳,网名:爱家南人,军旅生涯数十载,现居山东,中共党员。爱好文学书法,酷爱诗歌。
42.中国精英诗人:陈红花,字,晨虹,笔名,伊人。【山东省龙口市人】。
43.中国精英诗人:李梅,网名:踏雪寻梅【重庆市渝中人】爱好散文,诗词写作。
44.中国精英诗人:博览:名宋振太,【山东青岛即墨人】,退伍军人,共产党员。
45.中国精英词作家:刘晓平,网名:云台山水。北京东方星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河南孟州市大定办人】
46.中国精英诗人:辛淑英,网名:一米阳光【黑龙江】。
47.中国精英诗人:施性山,字得清,网名渠阁居士。【1952年生,福建石狮人。】
48.中国精英诗人:海韵,本名王海运。【祖籍河北省巨鹿县,现居住内蒙古包头市。】
49.中国精英诗人:罗再平(卖油翁)【浙江绍兴】⑥
50.中国精英诗人、书法家:胡广勤【宝鸡】
51.中国精英诗人:尹学仁【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锦城村】
52.中国实力作家:邹玉成(六月来风)【湖北赤壁市】
53.中国精英诗人:冯强升【山东】
54.中国精英诗人:郑建安(漂泊汉)【湖北黄冈现居深圳】
55.中国精英诗人:陈思胜(金噶龙小子)【安徽小河】
56.中国精英诗人:王兴财【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义堂村】
57.中国精英诗人:严景新(风景这边独好)【江西】
58.中国精英诗人:杜梅(山菊)【河南省正阳县】
59,中国精英诗人,邓小阳,[湖南,衡阳市,珠晖区]中共党员,参战老兵,7O岁,爱好散文,诗词写作,荣获全国作品展示优秀奖及奖杯荣誉证书!
60.中国精英诗人:苏涛【河南省范县柳园村】
61.中国精英诗人:叶胜华【贵州省盘州市丹霞镇】
特别声明:除作者提供的图片、音乐外,所有图片、音乐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即可删除)
投稿请添加微信:YH20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