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近期,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珠山樵夫连续发表了多篇六汪题材的系列赋体作品,主要有《六汪镇赋》《胶河赋》《铁橛山赋》《六汪文联赋》等,其文行云流水,既蕴藏着古典辞赋的韵律之美,又饱含对六汪镇的一往情深,这在六汪镇乃至青岛西海岸引起关注和热议。有网友问:“珠山樵夫何许人也?”带着网友的一些问题,2025年6月2日上午,本栏编者专程来到滨海街道瓦屋村,拜访了珠山樵夫。】

傅延法(右一)
采访人:您好!我是“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专栏的编者,受“乡村记忆”网友的委托,专程过来拜访您。请您先做个自我介绍好吗?
珠山樵夫:好的。谢谢“乡村记忆”专栏的广大读者朋友的关心和关注。我叫傅延法,笔名珠山樵夫。我1965年9月出生在现在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瓦屋村,大专学历,北京社会科学院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函授大专文凭。我初中毕业后,就参加了乡镇企业的工作,先后干过木工、车工等工种,担任过车间主任、质检科长、政工科长等,1990年起,到企业的科室主要从事文秘工作,并参与中外合资企业的洽谈立项审批等。1994年到胶南市物资局下属的一个公司担任副经理。1998年开始又经营其它经济实体。现在年龄大了,基本处于休闲状态。
采访人:看来您的职业经历还是挺丰富的。网友除关心您的人生经历之外,还对您的文学造诣产生兴趣。您对诗词歌赋的创作能力是怎么来的呢?
珠山樵夫:从小培养起来的。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本村上的。当时的几门功课,我对数学不太感兴趣,语文成绩最好,并且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诵读。接触到的一些古文作品,我倒背如流,尤其是古典的诗词歌赋,更是不时地脱口而出。在我的意识中,这些句子和段落简直是美妙至极,无与伦比!这应验了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采访人:刚才您说的,是小时候的兴趣对您潜移默化地熏陶。参加工作后还有什么经历对您的文学之路有影响吗?
珠山樵夫:其实,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我的内心都在追逐一个文学梦,即使在经营经济业务时,文学也如影随形。但重要的几个节点,还是更有其进一步的意义。比如,我在搞企业文秘工作时,如鱼得水,把我平时积累的文学素养发挥到极致,在企业文化宣传中,使宣传效果最大化。2016年,我加入了青岛子衿诗社,这可以看作是我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入社不久,我就参加了青岛诗词学会举办的格律诗培训班,这对我影响比较大。它使我在创作中更加注意平仄、押韵、对仗等格律诗的要求,并且掌握规律,追求作品的音乐美和结构美。2018年,我又在双珠诗社担任了副秘书长,具体负责双珠诗社在“都市头条”上的专栏,这个专栏,从2020年至今已编辑发布作品专辑130多期,每期有作品若干首。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工作实践,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
采访人:您有什么创作经验吗?
珠水樵夫:没有什么经验。如果说我在诗词歌赋创作中有一点表现,这是长期磨练出来的。在创作题材方面,写人物比写景物难把握一些。写人物要洞悉人的千变万化的内心世界,这是有些难度的。

采访人:您作品的题材主要是什么?
珠山樵夫:题材丰富,我不刻意限定题材。但我的作品还是农村题材的比较多,近年来,一些诗词歌赋作品多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我有感而发,抒发我对乡土的眷恋与歌颂。
采访人:您的作品中,我见到的以赋居多。您赋体作品的特色是什么?
珠山樵夫:赋体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兼具诗歌与散文的特点,注重文采、韵律和铺陈叙事。我的赋体作品,主要是继承传统的赋体特色,“律散结合”,从内容到形式,尽最大努力体现出文采与韵味。
采访人:您平时读些什么书?
珠山樵夫:还是诗词歌赋方面的书多些。比如诗律学家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楚辞韵读》《诗经韵读》等,都是我的案头书,我会经常读、反复揣摩,体会其中的要义。
采访人:多年来,您创作作品无数,统计过有多少首吗?您的代表作是什么?
珠山樵夫:作品的数量没有具体统计过,但大体估计有1000多首吧。我的赋的作品占有一定数量,有100多首,除您提到的六汪题材的外,还有《青岛赋》《青岛西海岸赋》《大珠山赋》等。代表作,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最近写的六汪题材的系列赋体作品《六汪镇赋》等,可以说成是代表作吧。

采访人:这又说到了六汪。您不是六汪人,但作品中有不尽的六汪情怀。有什么缘由吗?
珠山樵夫:正如六汪文联主席张存民先生说我的,“不是六汪人,却有六汪心!”。其实,我与六汪还真是有缘。过去,我的妻子就在六汪的企业工作,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她被抽调参与人口普查,对六汪的村情民意有了许多的了解,“朴实、热情、智慧”是她对六汪人的基本评价。我以前也是经常到六汪镇去。最近几年,六汪镇经济实现腾飞、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更是引发了我许多的感慨。更值得一提的是,六汪文联作为山东省首家乡镇级文联,在张存民主席的带领下,聚八方英才,文联万家,成为六汪乡村振兴的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参与其中,为六汪击鼓,我倍感荣耀!
采访人:谢谢您!


(本栏目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