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有所长
——高考前寄语考生家长们
吴熙禄
“望子成龙”,是世人对子女的普遍期盼。我当年作为一名教师,曾对子女寄予厚望。自打孩子先后入校,就高度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尽己所能,辅导孩子的功课,希望他们考上名牌大学——“成龙”!
然而子女的高考成绩都不理想,专科毕业后在本厂就职。虽说都有了自己的饭碗,但毕竟离“成龙”的期望相去甚远。那时节,耳闻目睹好多人家的孩子录取高等学府,“考研”“读博”,很是羡慕!回想起自己早年家贫辍学的经历,没少感叹自家老少“学运”不济,当然更埋怨孩子学习不给力。
按当时的心情,估计得为此纠结一辈子,没想到后来有了反转!
当孩子一次次端着、提着冒着热气的饭菜敲门,或一个电话召之即来时,我与老伴的观念悄悄改变!心想,如果“魁星老爷”帮忙,孩子学习又用功,非“龙”即“凤”,当下正忙着“四海翻腾”呢,哪有闲空伺候我们!“寸有所长”,还真是这么回事!这也让本家儿媳、女婿好生羡慕!
反观一些“龙”“凤”的父母们,居家成了空巢,由于没人照顾,生活艰难,逢年过节,连人间起码的天伦之乐都享受不到,特别是眼下西方世界疫情失控,孤寂之外又添牵挂。这些留守家长开始后悔自己的儿女太有出息了!“面子”是有了,“里子”没了!这才想起“养儿防老”的古训!其实后果在子女“金榜题名”时就埋下了,你想啊,家里岂是“龙”“凤”呆的地方!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子女有所作为,是本能,也是人类进步的亲情动力。问题在于我们很多人的价值观念落后,心目中的职业还是三六九等,骨子里瞧不起包括自己在内的体力劳动者!因此都希望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分配个“体面”且收入高的职业。然象牙塔里容量有限,独木桥很难挤,于是乎,家长伴随着孩子的考试成绩变换着“表情包”,天天为自家孩子能不能“成龙”而焦虑。付出,实在是太多太多!
在人口出生率锐减的情况下,我们这些平凡子女的父母们,能为社会生养一个劳动力就是极大贡献,没有必要为子女的平凡而纠结。相反,家庭往往因为平凡而踏实。回过神来的“龙父风母”们,正羡慕我们这些平凡人家呢!珍惜自己的拥有吧!
孩子成“龙”,造福人民,做父母的自然骄傲;作为子女,实现“志在四方”的宏愿,成为国家的栋梁、行业的翘楚、单位的骨干,自然为人乐道,令人仰慕也是很自然的事!然顾了大家,难顾小家,“龙”“凤”的父母们肯定会失去一些天伦之乐和随时的照顾。如果我们这些平凡子女的父母能想到这一点,面对孩子高考,心情会平静一些:我们不能选择孩子的未来,但可以调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人的价值是多棱形的。宝剑锋利,但不能用来挠痒痒。
文凭重要,还是生命重要?这本来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也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模糊了。时闻一些父母“恨铁不成钢”,逼得孩子自杀!明明社会有“三百六十行”的出路,有的家长却痴迷于“成龙”“成凤”,强迫孩子在“不成功则成仁”中二选一!残酷不?别说孩子没了,就是没了健康,休说“成龙”,连“成虫”也是奢望了!
供孩子上学,是培养各行各业合格的劳动者,不是家庭的“面子工程”。简单的问题,极易把人打回原形!忽然发现,我们太在意一些中看不中用而且伤害自己的虚名了!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无论文凭高低,“成龙”与否,都是祖国的宝贝,家庭的依托,更是老年人的精神支柱!“劳动光荣”,是包括所有正当职业的劳动,不只是某一行业,某一岗位的龙飞凤舞!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备战的日子里,我这个平凡孩子的父亲,作为过来人,对备战高考的“后勤部长”们说点掏心窝子的话,希望能在精神上为大家减负,并调整聚焦点,把高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移到关心孩子身心健康上来!
2021年3月22日于金鼎花园

作者简介:吴熙禄,网名“棋山风景”。1947年12月生。籍贯济南市钢城区里辛镇(原棋山管委)圈里村。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职教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政治教师。论文《论自学》获1986年度省电大“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违背客观规律质疑》收入1990年度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改革与建设的哲学》。1990年获“山东省职工教育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10月退休后,从事家族、地方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2020年被聘为《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顾问。现为《中国企业档案》杂志审读。之间曾在报刊、网络平台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内部读物《汶水流情》《雁过留声》《玉壶冰心》《荣河纪行》《门槛记》《荣河遗爱》等。正式出版历史小说《大明清官吴来朝》《古槐幽梦》和散文集《天光云影》。其中大部分作品分别被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方志馆、南京市图书馆、济南市档案馆、莱芜区档案馆、钢城区档案馆、钢城区图书馆、莱钢档案馆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