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艳女士《浪淘沙.端午节有思》赏析
王楼(内蒙古)
浪淘沙•端午节有思
曹艳
又是粽飘香,当祭沅湘。离骚读罢倍神伤。最痛徘徊孤瘦影,恸我柔肠。 漫漫路修长,不必彷徨。忠魂灵魄在前方。常饮木兰之坠露,何惧严霜。
端午节来临之际,悼念、缅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诗词曲作数不胜数,但堪称佳作者寥寥。曹艳女士这首仅五十四个字的词却脱颖而出,醒人耳目,发人深思。我反复研读,获益颇丰。
下面把我的粗浅理解分享给诸诗友。
上阕,抒情。一二句“又是粽飘香,当祭沅湘”,入题。“粽飘香”是端午的象征,此句用“粽飘香”借指端午,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又”表频率的副词,与下句“当”呼应,表示又到了应当在沅水、湘江一带抛粽祭奠屈原的日子了。第三句“离骚读罢倍神伤”,开始抒情。“神伤”是对屈原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而“倍”这个修饰语则表示神伤达到了极度。四五句“最痛徘徊孤瘦影,恸我柔肠”,直抒胸臆。前句说最令人痛心的是屈原的身影,而身影前加了三个定语,即“徘徊”、“孤”、“瘦”,这三个定语内涵丰富,“徘徊”表现屈原内心的痈苦煎熬,“孤”表现屈原孤单无助的痛苦,“瘦”则是由煎熬、痛苦所致。这三个定语融入了作者对屈原的无限同情。而“恸我柔肠”则用夸张手法強调屈原的不幸使我痛心到了极点。总之,上阕重在抒发痛悼之情。
下阕,自勉。一二句“漫漫路修长,不必徬徨”,这两句告诫自己,也告诫读者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要像屈原一样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前句化用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第三句“忠魂灵魄在前方”与上句构成因果关系,说因为有屈大夫的榜样在前方。句中“忠魂灵魄”借指屈原的伟大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四五句“常饮木兰之坠露,何惧严霜”,这两句说常汲取屈原的精神营养,还怕什么艰难险阻?前一句用了比喻、借代两种修辞手法。“木兰”本是香花,句中借指屈原,而“坠露”比喻屈原的精神品质。“何惧严霜”是个反问句,意在強调要无所畏惧,与上文的“不必徬徨”相呼应。“严霜”用比喻辞格,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沟沟坎坎。
下阕意在告诫自己和读者要化屈原的精神为力量,勇敢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荆棘、沟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作者选材、构思之精妙,用语之贴切,语言意蕴之深厚,难有人堪比!而此词立意之高远也可谓出类拔萃。较之一般人只停留在对屈原事迹和精神的追忆上,堪称技高一筹。
提示,末句是反问句,句末当用问号或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