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治业,笔名治野,治冶,洛畔耕夫。1947年2月生,河南省宜阳县三乡镇人。河南大学毕业,中学语文教师。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推荐》、《路》、《人生驿站》、《故乡明月夜》、《割肉》,戏曲剧本《奔腾的渠水》,电影剧本《红丝线》,神话小说《洛志神》,长篇小说《银河湾》等。另有散文、论文散见于报刊杂志。
(六十五) 端午随想
端五节到了,我想起了四十年前过端午。
端午节那天,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起早在日出前到河滩割一把带露的艾草,拔一撮带根的大麦,挖一小篮车前子菜,回来后把它们挂在上房门前,屋檐下,凉在窗台上。备一年驱邪治病保安康。那清香的艾味,丰满鲜黄的麦穗,翠绿的车前子叶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了。 第二件事是上街买粽子。中午饭时,全家每人一个粽子。解开线绳,剥开笋叶,将雪白的糯米团放到碗里,撒上白糖,用竹筷子捣匀,夹一块放到嘴里,凉甜可口,那滋味真是美极了。 第三件事是孩子们聚在一起,在他们的脖子上戴上母亲前两就给他们缝好了的带着五颜六色长穗的彩色香草布袋(香囊)。手脖,脚脖上系上五色线绳。在额上,耳孔,鼻孔处摸上雄黄酒。看着孩子们不断用鼻子嗅香囊的憨态,大人们心里也乐开了花。
生活是清贫的,过节是筒单的,气氛是温馨的,合家是欢乐的。我们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再苦再累也高兴。

今年端午在城里过。儿女们在酒家摆了十分丰盛的一大桌。远在外地谋生的小儿子一家和大孙女楠也来了视频祝端午安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交谈中,我知道他们的生活已从温饱型转入了营养型。科技进步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提高了。我也隐约感到了他们内心的压抑。买了车和房的,在为还车贷房贷拼搏。没买车和房的在为买车买房奋斗。求职就业的艰难,失业的危机,发不下来工资的窘迫使他感到前途迷茫和困惑。
穷光景有穷光景的欢乐。富日子有富日子的烦恼。只有不怕艰难困苦,自强不息,才能前行。


我想到了屈原的家国情怀,悲壮人生。他的精神几千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愿屈原这样的人多起来,郑袖那样的人少一点。
2025年端午于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