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 按】 这是我2016年写的作品,昨晚在《书画兴中会群》见杜海先生发出的系列焦墨画作品《蚂蚁》,很受震撼,因为蚂蚁,是地球上很早就诞生的无脊椎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全球有11700余种,我国有600多种,蚂蚁虽小,力大无穷,可以搬动或举起自己体重400倍的东西,如果是拖运则可以搬动超过自己体重1700倍的食物。蚂蚁的群体有等级与细致的分工,它们可以通过触角与腹部的刮器震动传递信息。
对蚂蚁这么小的动物运用国画表现,与我当年写《蚂蚁》的散文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年得到山西著名诗人及艺评家,文学博士瀚海君的点评,一并发出。
文章发出后,又得江南大学刘观庆教授发来三幅蚂蚁为主题的扇面,看来,关注蚂蚁小动物的画家还很多,故今天特意增补、制作,发出,以博各位朋友一粲!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及关注《蚂蚁》的朋友,留言点评!
……………………………………………………
蚂蚁
文/余一
这是个神秘而无声的世界
道路以目,触角哑语
分工确细,等级森森
与我们的处境有得一拼
蚁族,倾巢的团结于是有了力量
记得小时候也玩抓虫儿喂它
江南的游戏,从鲁迅那儿读来
我虽渺小,但个个大力神勇
发现了益味腥食,兴奋地
急行军似的,聚赶那第一现场
全力搬运,大象也可吞噬
秋风萧瑟,无需冬眠
珍品上供于肥胖的王,美食来装饰宫殿
借我一片叶儿,就能一苇渡江
給点阳光,个个抖擞如虎
飞行队,迷彩军,白的、红的、黑的、褐的、紫的……
有色的种族,处境相同
遥想亿万年前,我们家族一定会说话的
有喜怒哀乐、也会哭泣表达
可不知怎得?世道如此逼迫进化
体味,身份贵贱的光圈
肢体起伏,也算是情感的交流
从此,温驯的再也没有反抗
我们的世界,你懂的
也许我们早已习惯于这样的被压抑
也许我们跳不出进化的方程
难道预言的昆虫家早已死光
他们听不到,蚂蚁也会尖叫
怒火燃烧了索多玛城
总有一天会被激活的
看,那铁蹄般的黑脚
在疯涌、在堆积
*****
************************【山西文学博士 瀚海君 点评】
余一先生的《蚂蚁》是一部大气回肠的作品,看似脱口而出,让人感觉是千锤百炼的力量,他的主题是一部时代的声音——你在为谁做工,他的使命是庞大的进行曲,一个是“为谁做工”的哲思,表现出群体的力量,一个是领导者的能力;
在审视品尝《蚂蚁》的过程里,首先亮明我的观点,一个没有思想和智慧,没有操守和灵气的作家,就像腐儒和瘪三,即使哗众取宠也终将被后世淡忘,被历史淘汰!
一个好的作家必备高度、崇高的为国、为民的理想!就像鲁迅弃医从文,你以笔代刀,声声呐喊,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他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就像谭嗣同,这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的英雄,以青春的挥洒,倔强地挺起民族的脊梁。死何所惧?就在刀锋接近头颅的那一刹那,他已将生命置换成永恒。
一种精神执着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灿若星辰。——就像司马迁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史记》,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
就像……
天生我才必有用,难道不是每一个作家的唱响?!
《蚂蚁》这个群体,团结的力量是集体的力量,有员工的敬业,有奴才的忠诚,有创业的激情,有团队的精神,有甘愿奉献的道德操守,就像为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事业,……就像陈天华,黄兴,宋教仁……一如杨家将的精忠报国。
再品《蚂蚁》,我们的世界却与上次的感觉截然不同,不同的是统治者触目惊心的层层盘剥,灵魂的泯灭处,利欲熏心,蚂蚁背负的是重重重山,整首诗文,回旋的是一首《国际歌》的旋律,蚂蚁蹒跚的脚步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金字塔前,无数衣裳褴褛的奴隶、是用精血与躯体融冶在青铜器鼎上的一个个纹理;诗人饱蘸笔墨,对假、恶、丑无情的鞭挞,形象的以笔代刀解剖了各个阶层的跳梁小丑。
含蓄蕴藉的情感,深刻丰富的思想,新颖独特的构思,广阔深邃的艺术空间,来至于生活于水深火热的社会低层现实;
《蚂蚁》一诗思想的张力,达到艺术的顶峰;是诗人不停留在现实的表层,而是逐层挖掘,以此来衬托奴役者的懦弱,对受欺凌的一类人,寄予美好的未来,也是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另类憧憬,就在最后一章的结尾处;没有激烈的愤懑,也没有白眼世界的乞求,就是那一句含而不露的点睛之笔,神化、立体了全诗的骨骼,她挺然矗立在大多数的人们心里。
品读《蚂蚁》的过程中,我有一股从前未有的震撼力,这股穿透力点燃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感,这种呼吁和呐喊在靡靡、奢华之音像的渲染下,几乎挂零;因为,我们习以为常、因为我们逆来顺受的惯性,泯灭了进取。
《蚂蚁》是诗人清醒的忧患意识使然,和余一君的近作《我愿站成一棵树》浑然一体,这两幅作品的焦点:
为大众指明了生存走向的定位,折射出深远的精神意义。更富有启发性,暗示性,唤起人性的亮点,诗人内心的强大,怀揣理想的火种,渴望用着火种燃烧起照亮为奴者的黑暗,站成的一棵树堪媲美于西方诗人雪莱的《给云雀》,假以时日,也可为是艺术造诣的千古绝唱。
附:《我要站成一棵树》
文/余一
我宁愿站成一棵树
顶天立地、餐风饮露
根系可以无限向暗黑的地底蔓延
汲取大地母亲的一切营养
枝头爆出的所有枝丫
就是迎接太阳与光明的手掌
濡沫云水一黄一绿,就是我季节的彩妆
内心的丰富,抵挡不住我独特的言语
春来,没有束缚的花蕾竞相绽放
无数的蜂儿蝶儿鸟儿
传播着我的芬芳
秋来,果儿脸红蒂落
孩儿们自闯天涯有着成长的造化
我是一棵天地间的无忧树
不管立在山坳还是峰巅
任天然地滋长
无须在乎自己是材还是柴
面对雾霾重重的氛围
白天,调动所有的叶儿
光合的系统,超负荷地运转
黑夜,无穷地释放新鲜的空气
惟愿这股清新澄澈着小面积的一番天地
我是一棵树,我的种子
不嫌贫瘠,不慕丰饶
立地生根,枝繁叶茂
不像某些动物,用咬嚙破坏一切,折了花
还要吞那果
而仅有一些阳光,水分,土壤就行
只管付出,不求索取
我愿做这样一棵树
静者仁寿,站成风景
观山听水,千年有待
世间变幻我尽收眼底
生生不息,永恒弥新
死固欣然,化作煤块
轻轻一擦,依然点燃汹汹的烈焰
就算太阳死了
也将浓缩成碳素
与这个星球同在,化作宇宙的一粒尘埃
我是天地间的一棵不知名的树
这棵树只要来过
至少可以擦出一道火花
附:江南大学刘观庆教授的《蚂蚁》国画
附:画家简介
刘观庆,男,1941年4月出生于江苏江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60年代在南京大学工作期间师从江苏国画院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著名画家学习中国画。1973年调至无锡轻工业学院(今江南大学)造型系任教,1988年留学日本东京造形大学,回国后担任工业设计系主任。曾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副理事长。两次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我国首次铁路大提速主力机车(东风11)造型设计。2015年被评为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推广杰出人物,2017年获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杰出贡献奖,2019年获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江苏设计贡献奖(杰出影响人物)。
国画创作主攻山水画和人物画。作品有《水墨霞客路》《宝岛游踪》《东瀛撷芳》《西欧掠影》《黉序宏开》等山水画系列,《抗疫群英谱》《奥运奖牌榜》等人物画系列。曾在东京、奈良、北京、苏州、无锡等地举办画展。2019年12月在北京山水美术馆举办《传承与经典系列展—刘观庆山水画作品展》,2020年12月参加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的《新时代、新气象、新表达》全国新文艺群体美术作品展,2021年4月在无锡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举办《英雄辈出、山河日新》刘观庆山水人物画展,在业界获得好评。
现为国家高级美术师,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名家讲堂》签约艺术家,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艺术专业委员会艺术研究员,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科技传播首席专家,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特邀顾问,香港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徐霞客研究会顾问。
2.画家杜海简介
(原名海军) 字天成,号燚斋。
1969年3月出生于广东紫金好义镇。
师从岭南黄文宽、欧广勇先生。曾任河源市叶绿野美术馆专职副馆长、河源市美协秘书长,现为河源市源城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民革党员,源城区政协委员,中国书画研究门户网站《华夏书画》创始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源市文联委员,河源市作家协会会员。
【诗人余一简介】
余一,
原名金繁荣,一道诗兿社总策划、总社长;1972年12月2日生于江西余江,字简瀛、斋号:索盦;本人自幼酷爱书画篆刻、受外公金有堂公的民间书法启蒙,又受教于福建著名书法家范宗栋、鹰潭姬佐秋、古文专家徐进诸先生,业事大进。现为中华华夏诗词协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书法篆刻大赛获奖,诗作入选多种报刊、杂志、诗集并开专栏;著有《现代长生经1200首》《避险避难诗300首》、《鹤斋钝吟99版》、《余一小语叄辑》、《知向何方》、《余一启示录四册》、长篇小说《虹蚀》及《情感系列中篇小说·爱的绝版·散文集》等数种,诗作达5500余首,出版文字达四十万左右;近五年来,通过微刊平台,为海内外380多位(人次)诗词家、小说、散文家、各类艺术家进行艺术评论,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编辑网文、博文达800万字,有书法作品被省部、市区、乃至国家领导人、英国、日本、韩国、美、德、荷兰、澳洲、北欧等国际友人收购、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