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头条讯:刘麦根/报道 商怡安/文稿
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颂英烈献丹心 ——写在建党104周年暨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
的曰子里
今年是建党104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一百多年来,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已任,铸就了百年辉煌!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祖国处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跨越发展,安定团结一片祥和的政治局面尤为可喜可贺。我以一个普通党员身份,在这庆祝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倍加感概,欣然命笔,写我近年来组织编辑出版《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老兵名录丛书的亲历经过。如果说这也算是我们为党工作、为讴歌英雄,传承红色文化作出的一点奉献。那么,我谨以此来回报党组织对我四十余年教育培养,向党表达我的一片丹心,用实际行动作为礼物向我国抗战胜利8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献礼。

我一九七八年底从大别山湖北麻城市应征入伍,入伍两个多月后的一九七九年二月便参加了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在火线上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九八一年我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历一九八五年部队精简退役和二零零三年企业转制下岗的革命需要与人生考验。下岗后我在武汉打工多年,做过酒店保安、当过大学生宿舍管理员、应聘过记者、编辑,为书报摊送过报刊杂志。二零一二年有幸招聘入湖北省文联《今古传奇》杂志社,分配在广告部做文案策划编辑。因在部队从事过写作,有些基础,在做文案策划期间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还将过去曾创作出版过的个人文学作品集《回眸》(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一书主动捐出上传到社里承办的文学网上,获得较高点击率。同时,在此期间夜以继日拚命工作,还编著了一本养生书籍,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才逐步在这文人汇萃的阵营站稳脚跟。



原朱德总司令的红管家,115岁高龄的老红军袁存建为丛书题字
二零一五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纪念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末来。铿锵之声响彻世界!我在聘入杂志社之初就曾策划过编辑出版《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幸存老兵名录丛书选题,没想到这时侯正遇上天赐良机。杂志社在这一年里报省文联及上级宣传主管部门备案批准,正式决定编辑出版这套大型红色丛书。并成立了专门办公室,因我是烈士后代,参战老兵又在杂志社里工作,便任命我为主编,牵头在全国各地组建网络,寻访搜集自中国抗日战争以来,包括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中越等自卫还击战在内,国家认可公布的十四次战争参与幸存的老兵,要将他们参战经历载入书中,留给历史,留给后人。与当时中央电视台播放寻找抗战老兵栏目的宣传遥相呼应,形成电台、纸媒南北两大传播红色文化窗口。可是持续不长,两年后刚出完丛书第二卷,就因订购发行有限等因素出版丛书陷入了困境,杂志社领导告诉我不打算再办下去,让我回原岗位上班,所聘人员解散,不再计发工资。在这种情况下,我作为一名参战退役军人,我家三代为国参战,父亲抗美援朝、祖父一九二七年参加黄麻起义,后由农民自卫军转入红四军,一九四八年解放战争中在河南省光山县英勇牺牲,时任旅长,年仅四十几岁。(现麻城市革命烈士陵园英烈墓墙上商氏烈士中第一位商耀华烈士就是我祖父的名字)。出自家国情怀,我找到杂志社领导,及广告部里负责人多次交谈,动之以情,要求网开一面,不公开发文停刊,我坚决要求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把丛书出版下去。最终取得社领导同意。自此我决定辞职,放弃较高的固定月薪待遇,自负盈亏,自办发行,继续出版。还主动向省文联相关部门申报了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书号。

陈运火少将题字

海南省走访慰问琼崖红色娘子军六连岭连幸存老兵余庆花合影留念

在南京、浙江、贵州等地寻访参战老兵
十年来,我组建了各省地市县参战老兵团队,走进校园为大、中、小学生义务上爱国主义教育课千余场次。对全国上万名参战幸存老兵进行了家访,采写他们当年出生入死,英勇作战,舍身报国精神热情。并将他们所经历的战火岁月写入书中,留给历史,留给后人。我们还走访了数百名为国捐驱的革命烈士家庭,尽可能为他们反应生活现状,协调当地政府帮助有实际困难老兵解决生活中的困顿。清明时节组织为全国多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花蓝,为烈士家属祭祀扫墓提供方便支持。海南省琼崖地区原红色娘子军连唯一幸存女兵余庆花老前辈,得知编辑部派人从北京赶到海南和当地老兵一起专程采访看望她,老人家格外激动、兴奋。她虽年近百岁高龄,仍能清楚地讲述她一九四二年参加冯白驹将军领导的琼崖革命队伍,一直在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她经历了抗日战争、配合四野解放海南等战役。听说要把她的事迹写入丛书留给子孙,送给当地政府博物馆收藏时,她特别高兴,特意拿出国家发给的纪念章荣誊证和大家合影留念,要求一起编入书中。
在麻城革命老区,一百零六岁老红军来显合,生前当地老兵组织几次对他进行采访慰问,为他编写参战历史,为他桃选最好的,他最满意的照片留在丛书中作永久纪念。丛书出版后他如获至宝,临终前一天还没忘记那本书,一遍又一遍抚摸着心爱的丛书封面,他心里清楚这本书上永远永远地记载着他曾经光辉战斗的历史。更值得一提的是:已写入丛书第一卷中的湖北省随县洪山镇朱集村老村干部、一九七九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退役军人杨克全,在二零一七年三月三十一曰,带病带领村民扑灭突发山林大火,旧病复发住院抢救时,妻子埋怨他说:克全啊,你知道自己身体有病,怎么还那么傻?一直要坚持到最后...... 杨克全回答说,我是一名参战退役军人,村里老党员,国家没有忘记我,共和国书中记录着我,当国家财产受到威协,我不能忘记我的国家,更不能忘记我的职责和一个老兵的义务。由于身患疾病已久,太过劳累肝脏严重损伤抢救无效,灭火两天后身故。他的去世,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在全体退役军人中引起强大反响,当地政府号召全体党员干部,退役军人向他学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离开杂志社后,《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老兵名录丛书仍保持每年一卷坚持继续出版发行。资金困难,全体采编人员不计个人分文报酬,自发自愿组稿投稿毫无怨言。我们几乎跑遍了全国各省、市、州、县、乡镇走访拍摄了近千座烈士陵园照片,走访慰问了多个参战退役贫困老兵。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名录丛书现已出到第十一卷,其中组织自筹资金出版了九卷。可喜的是该书一经出版便受到各方面关注,很快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后来又陆续被中央党校图书馆、国防大学、各省市县级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部分县级高中阅览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退役军人事务局,旅游景点等五百余处单位收藏和展示,已有一万五千多名参战人员写入丛书。先后有原中央军委委员杨德清上将,北京军区政治部陈运火少将等多位首长和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主任,著名书画艺术家陈谷清,朱德总司令的红管家,一百多岁的老红军袁存建等将军、红军、社会知名人士为丛书题字签名鼓励。在北京罗援将军还亲切与我合影留念。原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湖北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武汉高炮预备役师副政委毕志伦老领导欣然担任丛书总顾问。作为一名烈士后代,三代参战退役军人,我无不感到荣幸和欣慰!《共和国不会忘记》丛书的出版发行,是一份厚重的国家记忆,将连续出版若干卷。为国家争取独立、自强的历次参战幸存老兵树碑立传,积极宣传弘扬参战将士报效祖国,忠于革命的赤诚之心,为当下一代年轻人树立鲜活的榜样并永存后世,这既是给我们参战幸存老兵精神鼓舞和政治荣誉,更是为我们所面临的时代变幻,面临新的桃战,新的战争的需要。将是激励更多的后人为国尊严而战的动力。一旦再有战争,我相信一代新的英雄将会脱颖而出,定能发杨前辈革命精神,更加勇敢地冲锋在前,英勇杀敌,报效国家,光耀门庭,再铸中华民族之魂!我认为:编辑出版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幸存老兵名录丛书,这是一件前人没有做过具有伟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业,将会载入史册。
我认为,共和国不会忘记名录丛书,会为每一位为国参战的幸存老兵收藏一份珍贵的纪念,让他们在未来岁月回忆起往事时感到欣慰。让他们为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子孙,为当年舍身报国之英勇而自豪。这还是一件做在当下,利在千秋的鸿篇巨著,是留给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为党旗添彩,为军旗增辉。这是我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参战退役军人应该努力去践行的工作。捍卫英烈,学习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更是我一个共产党员心中不灭的追求。
我会不懈努力、乐此不彼、奉献余生。
(寻访历次参战幸存老兵咨询热线:027——87525579.手机微信:18771024379.联系人:商怡安。特别启示:《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幸存老兵名录丛书,自第十一卷起,向社会各届精英、企业家、爱心人士发起赞助支持,赞助款项及单位、个人名单将一同列入同卷书中,载入史册,留与后人,善泽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