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军垦乡土苑
话说芒种
文/田绿洲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6月5日至7日之间。“芒种”标志着仲夏时节的开始,气候湿热,农事繁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节点。
民谚说“芒种芒种,碰见亲家不说话”便以诙谐的笔触,描写了芒种时节非常忙碌的场景,亲家碰面了都没时间寒暄。
在民间有“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的说法。
“芒”指有芒的谷物(如稻、麦),而“种”则指播种。此时既有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收割,又有稻谷等作物的抢种,故称“芒种”。民间也有“忙种”的谐音,形容此时农事的繁忙,芒种告诉我们真正的夏季来到了。
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升高,降水增多,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易出现闷热、暴雨等天气。
此时是农事关键期,也是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时节,需“抢天时,赶地力”,确保作物及时播种和生长。
农事活动
水稻种植区(南方)开始插秧,民间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谚语,强调播种时效性。
而黄河流域正值小麦成熟收割期,需抓紧时间“虎口夺粮”,避免阴雨导致霉变。
春播作物(如玉米、大豆)进入生长期,需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
芒种不仅反映自然节律,也蕴含顺应天时、勤劳耕作的智慧。陆游曾写道:“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描绘了农忙景象。现代人则通过节气感知传统与自然的联系,提倡珍惜粮食、敬畏自然。
芒种是自然与人文的交汇点,既承载着农耕文明的厚重,也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不忘与土地共生的本真。今年的芒种在端午后,预示着又是一个好年景。

总 编:王立春
副总编:魏赋光
主 编:戴恭义
图 片:网络如侵即删
编 审: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