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
北方的夏,渐行渐深。
芒种前一天午后,熟人电话相约,说去和政松鸣岩游玩。松鸣岩这个景点,虽不遥远,但一直无缘接近。我知道松鸣岩,还是从当地的报纸上,读到过本市作家一篇写松鸣岩的散文后,才知晓的。
说走就走,芒种日,天刚放亮,我们一行三人,便踏上去松鸣岩的旅途。都是同年出生的同龄人,开车前往,一路有说有笑,三小时车程,一晃而过,于不知不觉中,车就进了景区停车场。我们买了门票,乘游览车进入景区。远远望去,松鸣岩如一位禅修尊者,正在漫山绿松中,静静打坐。峭壁上,露出少许黛褐色山岩肌肤。
我们急不可耐,跨过筑于碧波清流之上的三孔桥,松鸣岩便矗立眼前。上山的路搭在山岩上,用木条铺就,盘桓往复。拾级而上,高大的松树,立于路旁,披垂密密的枝条,遮天蔽日。行不到一步,就能遇到一棵松树,树干粗壮,树高直刺云天。路遇一棵松树,树干上挂着一个期刊般大小的铁牌,写着这棵松的树龄900年。松鸣岩,像这样的松树,更是不计其数。
上山途中,我们还遇到,有一棵松树已经干枯,脱去了青绿色枝叶,高大的躯干立于绝壁之上,枯而不倒,铁骨铮铮。它的周围,有松千棵万棵,蓊郁苍翠。
在松鸣岩,我于行走中发现,那些巨岩上的土层并不深厚,靠在一处的巨松,根系相互交织,即使露出地面,仍会牢牢抓住仅有的泥土,让主干立得端站得直。苍松岭的一处林荫道,露出地面的松根,铺满了整整一条小道,这是我见过的最多的露在地面的树根。
松鸣岩不光是自然区,还建有不少道观佛寺,香火很盛。在女娲娘娘庙宇前,我见到看守庙宇的一位老者,问询松鸣岩的松树,大约有多少棵,老者摇头以示不知。
松鸣岩的松树,是会发出鸣声的。每当山风劲吹,松涛声如战鼓擂擂,这也是得名“松鸣”的缘由。
松鸣岩海拔2736米,建于明成化年间。松鸣岩,每逢农历4月26至28,当地群众和外地游人便前来游览山水,漫唱"花儿",据说这几天,游客最多时,可达十万之众。
这次去松鸣岩时,山风不起,没有听到声似战鼓的松鸣,但上山下山,如行画中,况一路鸟语声声,有留恋而绝无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