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七日,天色如灰幕,沉甸甸的雨直泼下来,仿佛天也倾颓了,将水一股脑儿倒向人间。远远望去,城市轮廓模糊不清,像被水洇湿的墨迹;唯校门口悬着一幅湿淋淋的横幅,红底白字赫然写着“2025年高考”字样,在风中如湿透的旗帜般抖动,沉重而鲜明。
校门前,伞的海洋汹涌攒动。五颜六色的伞底之下,簇拥着密密匝匝的家长,仿佛生出无数流动的蘑菇云。有人踮着脚尖,伸长脖子朝考场的方向凝望,目光穿过雨帘,似要穿透那扇紧闭的门;有人俯下身,为孩子整理雨衣的褶皱,动作轻柔而急促;更有紧紧攥住孩子的手,絮絮叨叨,千言万语尽在温热的掌心传递。考生们裹在雨衣里,背着书包,有的脸色绷紧,有的强作镇定,脚步匆匆,宛如一群在激流中奋力游向彼岸的鱼。
雨声哗哗,密密匝匝地砸在伞上,砸在地上,砸在心上。
我的目光掠过人群,瞥见一位父亲,自己半个身子暴露在雨幕之中,肩膀湿透,雨珠滚落。伞却全然倾向女儿,仿佛撑起一方无雨的小天地。旁边一位母亲正蹲着,低头为儿子擦拭鞋上溅起的水痕,专注如擦拭稀世珍宝。角落里,一位白发爷爷颤巍巍地拄着伞,从怀中掏出保温杯递给孙子,杯口氤氲的热气在冷雨中袅袅升腾,像一道微弱的暖烟。地上一汪积水中,飘浮着几张被风吹落的准考证复印件,一个陌生路人弯腰捡拾,湿纸在雨中显得尤其单薄脆弱。保安立于校门旁,反光条在雨色里闪着刺目的光,他大声维持秩序,吼声穿透雨幕。
雨声、人声、喇叭声交织一片,像浑浊的潮水翻涌。然而伞底之下,那一握一牵、一瞥一望之间,却自有一股无声的暖流在汹涌。此刻,伞与伞之间浮浮沉沉,撑起的是心与心之间不言的屏障与桥。爱意如伞,遮蔽了风雨,却遮蔽不了心跳。原来最重的担子,不是压在自己肩上的雨,而是悬在别人身上的心。
校门终于敞开,考生们鱼贯而入。家长们目送着背影消失,依旧伫立原地,雨水沿着伞骨流淌成线。校门如一道闸门,隔开了两重世界——门内是命运初启的战场,门外是目光筑成的堤岸。雨势依然不减,雨滴敲打伞面的声音,竟仿佛千万颗心在无声叩问。横幅上的“2025”在雨水中洇开,模糊又清晰,这雨水淋漓的瞬间,被郑重地拓印在光阴之上。
送行的脚步终归要散入各自的风雨,然而有些目光,却注定长驻于某扇门外——在雨幕深处,在时光之流中,在每一个被等待浸润的寂静里。
雨未停,心亦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