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小说作品—《玉戒》
玉戒
◎ 郑能新 中国作协会员
黄冈市作协主席
一
南方的梅雨时节,那湿气仿若糯米糊般黏稠,缠缠绵绵地萦绕着。周义平抬手推开老宅那扇古旧的木门,入目便见祖父周秉儒端坐在堂前,仿若一尊肃穆的雕像。祖父的手中,正摩挲着一枚青玉扳指,那扳指温润剔透,在昏暗的堂屋内隐隐泛着幽光。凑近一瞧,扳指内壁刻着八个篆字 ——“守正如玉,力行克己”,一笔一划,仿若刻进了人心底。
“义平啊,听说你调任开发区主任的文件下来了?” 祖父眼皮都未曾抬一下,可那声音,却似戒尺重重敲在青石板上,“啪” 地一下,震得人心头发颤。
周义平解领带的动作猛地一顿,好似被定住了一般,片刻后才应道:“是,下个月便要到任。”
“啪!” 祖父动作突兀,猛地将那枚珍贵的玉扳指按在案几上,力道之大,案几都跟着晃了晃。“你父亲当年,就是栽在了这个位子上!” 祖父抬起枯瘦如柴的手指,指向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男人身着中山装,神色冷峻。祖父喉头滚动,声音微微发涩,“就因为收了两根金条,被判了十年!你母亲带着你改嫁那天,他在这院子里整整跪了一夜,膝盖都磨出血了……”
细密的雨丝斜斜地扫进门槛,周义平只觉后背一阵发凉,冷汗瞬间渗了出来。恰在此时,妻子林慧芬端着茶盘袅袅走来,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意,试图打圆场:“爷爷,义平在纪委工作这八年,年年都评优呢,工作上从不含糊……”
“那是在纪委,天天有无数眼睛盯着!” 祖父嘴角扯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仿若寒冬霜雪,透着彻骨寒意。他伸出铁爪一般的手指,直直戳向窗外,“看见院子里那棵老枣树没?你爸小时候贪嘴,偷偷去摘枣子,我罚他举着《论语》在树下站着,一直站到月上中天。唉,如今枣树还在,人却没了,这教训太大了啊!”
二
新官上任,那宴席的氛围,比这恼人的梅雨还要沉闷压抑。酒过三巡,建筑商王林满脸堆笑,像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锦盒,那模样,活脱脱像个献宝的小厮。”听说周主任喜好收藏印章?我这儿偶然得了个稀罕物件,您瞧瞧。“ 说着,便打开锦盒,盒中躺着一枚田黄石印章,温润如脂,散发着柔和光泽,可印章边款上某知名拍卖行的编号却异常刺眼,好似一根尖锐的刺。
“王总,这印章要是放在廉政展厅,那可真是能警醒后人啊。”周义平神色平静,不着痕迹地推回锦盒。不经意间,瞥见王林西装袖口绣着的金线,上头绣着 “崇礼建设” 四个小字,他心里 “咯噔” 一下,猛地想起昨天在招标文件里见过这家公司的名字。
深夜,周义平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儿子小远正趴在茶几上,一笔一划认真写作业。瞧见爸爸回来,小远眼睛一亮,兴奋喊道:“爸,王叔叔下午送来个大箱子!” 边说边指着玄关处的红木礼盒,那礼盒雕龙画凤,看着就价值不菲。林慧芬从厨房探出头来,解释道:“说是补我们乔迁,要一件有意义的摆件!”
周义平打开礼盒,一尊沉香木雕的孔子像静静躺在里头,孔子眉眼含笑,仿若在谆谆教诲。可当他轻轻转动底座,夹层里竟露出金灿灿的边角,那一瞬间,周义平只觉头皮发麻,手指僵在半空,动弹不得。耳边好似炸响一声惊雷,祖父那怒喝声仿若穿越时空,在耳边回荡:“当年你爸收的金条,也是裹在《孟子》书匣里,贪心一起,便踏上了不归路啊!”
三
周末的家庭聚餐,本应是温馨和睦的场景,可这周,却好似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你清高!你廉洁!可小远马上要中考了,实验中学的赞助费要十几万呐!” 林慧芬“啪” 地一声摔了汤勺,满脸怒容,声音里带着几分委屈与不甘,“我教书都二十年了,辛辛苦苦,工资还没人家送你的一块石头值钱,这日子还怎么过?”
周义平沉默不语,死死盯着汤碗里晃动的倒影,思绪飘远。上周去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展柜里那双银手铐,在灯光下散发着冰冷寒光,那一幕,让他彻夜难眠。他心里清楚,当年父亲戴的,就是同款手铐,一步错,步步错,贪念一旦生根,便会毁掉整个家庭。
正僵持着,祖父拄着拐杖,“笃笃”地走进来。他神色肃穆,径直走到饭桌前,将那枚象征着周家传承的玉扳指 “啪” 地拍在桌上,声音虽苍老,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周家祖祠翻修时,工头在梁柱里偷偷塞了金砖,你们猜猜我是怎么做的?”说着,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精光四射,仿若暗夜中亮起的火把,“我叫人把金砖熔了,铸成戒尺,现在还高悬在祠堂门口呢!这戒尺,戒的是贪心,守的是正道,咱周家子孙,可不能忘了祖宗的教诲!”
这时,小远突然高高举起手,像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一般:“今天我们学了《杨震暮夜却金》,老师说要带四知亭的拓片,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做人就得光明磊落!” 孩子稚嫩的声音,仿若一道清泉,流淌在这剑拔弩张的氛围里。
四
暴雨如注的夜晚,狂风裹挟着雨水,肆意拍打着门窗。王林再次登门,他浑身湿透,狼狈不堪,活像一只落汤鸡。
“周主任,开发区那块地……” 王林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话还没说完,手中的公文包不慎滑落,一张实验中学的赞助费收据从里面飘了出来,在风雨中晃晃悠悠,好似一片飘零的落叶。
周义平只觉浑身血液瞬间凝固,手脚冰凉。恰在此时,手机 “嗡嗡”震动,是纪委的老同事发来消息:“帮你打听清楚了,崇礼建设要慎重,三年前在邻市的一栋建筑项目因质量问题坍塌,五条人命呐,还有不少其他问题!”
窗外,祠堂的铜钟在风雨声中沉闷地轰鸣,仿若一声声沉重的叹息。周义平猛地回过神,冲进书房,一把抱起那尊藏着秘密的孔子像,头也不回地直奔纪委。路过院子里的老枣树时,狂风中,枝桠疯狂舞动,那姿态,极像父亲入狱那晚,在院子里绝望徘徊的身影……
五
三个月后,周义平调任党校当教员。实验中学门口,林慧芬手里紧紧攥着那张赞助费收据,眼中含泪,却满是释然。“小远凭自己的实力考进这学校了。”说着,她将收据撕成碎片,任由碎片在风中飘散……
祖父在祠堂主持 “四知讲堂”,台下座无虚席。他满脸慈爱,将那枚承载着周家数代记忆的玉扳指套进小远手指。月光如水,洒在戒面刻字上,小远眨了眨眼睛,脆生生地背诵起来:“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那声音,清脆悦耳,仿若黄莺出谷,在祠堂里悠悠回荡。
六
梅雨季结束那日,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周家老宅。工人在院子里施工时,挖出一个铁盒,盒身锈迹斑斑,透着岁月的沧桑。打开铁盒,一本泛黄的日记本映入眼帘,里面夹着父亲的临终信:“儿啊,当年我跪着擦净祠堂每一块砖,膝盖磨破,鲜血染红了地面,那一刻,我才真正懂了,守正二字,不是嘴上说说,是要用膝盖去磨,用一生去践行……”
周家祠堂在晨光下熠熠生辉。周义平站伸手轻轻抚摸着新挂上的 “守正力行”匾额,指尖摩挲着那古朴的字迹,心中满是感慨。祠堂玻璃柜内,那尊熔金铸成的戒尺闪闪发亮,戒尺上的铭文让每一位参观者肃然起敬……
周义平郑重地将铁盒放进周家祠堂。玻璃展柜里,青玉扳指、熔金戒尺与泛黄信纸静静陈列,它们仿若沉默的卫士,守望着廉洁的底线。警戒红线外,参观者的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那影子,仿若历代先贤穿越时光的凝视,时刻提醒着后人:唯有守正,方能行远!
作者简介:
郑能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黄冈市作家协会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散文专委会副主任。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200余万字;有40多篇入选《小说选刊》《读者》《新华文摘》《短篇小说选刊》等国家级选刊、选本;有多篇作品被选入大、中学生课本、课辅以及学生考试、公务员考试题例。曾获“西班牙华语小说奖”、“孙犁文学奖”、“曹雪芹短篇小说奖”以及中国小说学会、中国散文学会等文学奖项70多次。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