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牵挂
徐念奎
我1949年5月,15周岁在镇江中学读书时参军,那时上海尚未解放。后来到华东军大、炮兵学校学习,再分配到炮七师21团6连,一直未回家。
出国前曾给母亲家书,告知参加抗美援朝,因战场形势多变,军邮难通,不能及时写信,不必记挂。即使为国捐躯,也。伟大光荣,不要过于悲伤。
在朝作战已半年,军邮已通,上级告知可以向家中写信,于是,我给母亲写了第一封家书,报告平安与胜利战况,把约半年的津贴费100元(开始副排长,每月21元,半年后升任正排长,每月25元)寄回家。
大约两个月,接到母亲来信,知我平安,十分欣喜。告诉我半年多不知我音信,焦急万分,几乎每个月都要到真如镇政府民政科朱同志那儿去打听我的消息。其实政府民政部门哪里知道部队去向,我的安危呢?即使牺牲了,地方政府也不会很快知道。朱同志只能好言相慰:我在前方杀敌立功,一切安好,不必挂念。
现在母亲接到我的家信,很快又到民政科,给朱同志看。母亲还告诉我,入朝不久,镇政府就敲锣打鼓地送了一块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松木匾额,紫红底上书烫金字“光荣人家”,挂在门上方。逢年过节,都送些慰问品,说明党与政府非常关心军属。
此后,为了不让亲人挂念,总在两个月左右写封平安家信,5个月左右积到100元钱寄回家中。
作者简介:
徐念奎,男,193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离休干部,江苏涟水人。原上海市重点中学曹杨二中高级语文教师,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炮七师21团指挥排长,立三等功2次,负伤1次,1994年10月离休后,多次获市、区先进。2001年3月出版抗美援朝回忆录《难忘的日日夜夜》,作家魏巍题写书名,2005年出版诗文集《枫叶集》,2007年出版摄影作品选《枫叶留影》,2008年2月出版《临毛泽东手书真迹》,2012年出版诗集《枫叶吟》,2013年出版散文集《枫叶丹心》,2022年2月自费出书《春华秋韵颂初心——枫叶三章》(三章,即部队生涯,教师生涯,离休生涯,从15岁到今年90岁。普陀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晚晴诗社社长,书法组、摄影组、影评组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