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克洛阳
洛阳红色坐标系列之七
作者 陈昌华 诵读 绕梁
音乐设计合成 绕梁 制作 一方文化
一身普通士兵的灰布军装,
一点不像兵团司令的模样。
被俘的邱行湘难以相信,
战胜自己的对手这副形象。
这就是蒋介石的那个救命恩人?
这就是黄埔一期的那位学长?
这就是刀砍日军旅长的好汉?
这就是攻下洛阳的那员猛将?

面对着大名鼎鼎的陈赓,
邱行湘象泄气的皮球一样。
黄埔五期的青年军王牌,
终于明白为啥打了败仗。
清一色的美械装备,
固若金汤的铁壁铜墙,
激战之初,气焰嚣张,
困兽犹斗,殊死抵抗。

中央日报的吹嘘墨迹未干,
蒋家父子紧接着来电嘉奖。
邱行湘刚刚高兴了两天,
就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
东西南北城门相继陷落,
只得退守洛阳中学的最后屏障。
一万多发炮弹倾泻而下,
王牌之师被彻底埋葬。

在攻克洛阳的第二天上午,
在打扫完战场的一间民房。
陈赓召询了邱行湘,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司令员询问了师长的老家,
邱行湘回答江苏溧阳,
陈赓说那是新四军的老根据地,
邱行湘说我家贫农住过陈毅军长。

陈赓一听爽朗大笑,
和邱行湘继续拉着家常:
“你的家庭成分倒还不错,
只可惜不知道为谁打仗!”
不可一世的邱行湘早低下了头
他领教了共产党为什么厉害。
面对谈笑风生的陈赓司令员,
他明白了国民党为什么灭亡。
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战场下,
邱行湘都承认自己是手下败将。
洛阳战役已结束了六十八年,
但那历史的一幕还永远难忘。
2016年7月27日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陈昌华:生于安徽,长于洛阳,现居深圳。一个老三届、新三届。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宝安风》杂志社社长。现任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湾区诗歌》社长、深圳一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作品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飞天》等,获各级文艺创作奖十几项。出版诗文集《印象与烙印》(上下卷)《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企业常青藤》等五部。主编《诗路花语——洛阳70年诗歌选》《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中国企业报刊大全》《平乐正骨史话》等诗文集六部。电视剧《贴廊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白居易》制片。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朗诵者简介】常国超,河南汝阳教育工作者,“直而不莽,谦而不虚”是其恪守不变的座右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