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
文/淡泊风云(安徽)
一声鸟鸣,划破皖南的天空
跌落皖北都市的喧嚣
在霓虹灯下穿梭
疲惫,在夕阳滑落的林立高楼间御下
鸟和我都在等故乡的风
久了,甚至倦厌汽车的喇叭声
熙攘的人群里捞不着丁点乡音
六月,企盼家乡的雨带来音讯
涨水的河
澎湃着一遍遍乡音
秧苗在喊我已锈迹斑斑的乳名
多年后两鬓染霜的我
和鸟一样,振翅归乡
把乡音洒满田野山岗
洒满古城横沟弦的集市
一片葱茏,花开芬芳
乡音:一首游子的心灵牧歌
《乡音》以细腻而富有张力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游子思乡、归乡的情感长卷。全诗围绕“乡音”这一核心意象,将空间的跨度、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情愫巧妙交织,营造出浓郁的抒情氛围,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诗歌开篇,“一声鸟鸣,划破皖南的天空 / 跌落皖北都市的喧嚣”,诗人以极具画面感的笔触,将皖南的宁静与皖北都市的喧嚣并置,形成鲜明对比。“鸟鸣”这一意象宛如来自故乡的信使,打破了城市的沉闷,却又瞬间被都市的喧嚣所淹没,形象地暗示了游子身处异乡时,故乡记忆与现实环境的冲突与碰撞。“在霓虹灯下穿梭 / 疲惫,在夕阳滑落的林立高楼间御下”,通过“霓虹灯”“林立高楼”等典型的都市元素,生动描绘出异乡生活的忙碌与疲惫,而“御下”一词更是将游子在城市中强撑的疲惫感刻画得入木三分。
诗中“鸟和我都在等故乡的风”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与自己相同的情感诉求,使鸟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与象征。“久了,甚至倦厌汽车的喇叭声 / 熙攘的人群里捞不着丁点乡音”,以直白而质朴的语言,倾诉出异乡生活的乏味与孤独。对乡音的渴望,实则是对故乡那份熟悉、温暖与归属感的眷恋。“六月,企盼家乡的雨带来音讯 / 涨水的河 / 澎湃着一遍遍乡音 / 秧苗在喊我已锈迹斑斑的乳名”,诗人将对乡音的期盼融入到自然景象之中。“雨”“河”“秧苗”等充满乡土气息的意象,与“乡音”“乳名”紧密相连,仿佛故乡的一切都在呼唤着游子,极具感染力,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诗歌结尾,“多年后两鬓染霜的我 / 和鸟一样,振翅归乡”,时间的跨度让归乡之情更显厚重。“两鬓染霜”不仅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也暗含了游子在外漂泊的沧桑。“把乡音洒满田野山岗 / 洒满古城横沟弦的集市 / 一片葱茏,花开芬芳”,归乡后的情景描绘充满诗意与生机,“洒满”一词强化了乡音的弥漫与回归的喜悦,“葱茏”“花开芬芳”的美好景象,象征着游子与故乡重逢后内心的丰盈与满足,给全诗画上了一个温暖而充满希望的句号。
在语言运用上,诗人巧妙地将口语化表达与诗意的语言相结合,质朴中见真情,简洁中含深意。意象的选择与组合自然而贴切,从“鸟鸣”“风”“雨”到“田野山岗”“集市”,层层递进,逐步深化主题。整体节奏舒缓而富有韵律,情感真挚而浓烈,使《乡音》成为一首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思乡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