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亚·古丝绸之路驿站
土耳其是伟大的丝绸之路的终点,丝绸之路西段就在这里,千百年来在这里默默地付出。
在12-13世纪塞尔柱王朝统治时期,过往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为使商队及时得到补给和休整,沿途每20公里就修建一个驿站,最多时驿站的数量有上百个,至今仍保留的还有近40个,这些驿站不仅成了丝绸之路重要的历史见证,也已经成了难得的观光景点!在这现存的40来个驿站中,最大也最负盛名的就是座落于距阿克萨赖40公里的“苏丹罕驿站”。
据历史记载,建于塞尔柱王朝全盛时期(1229年)的苏丹罕商旅驿站,1278年曾毁于大火,不久重建,建筑师是来自大马士革的阿梅莱·默罕默德·本,重建后成为土耳其境内最大的商旅驿站。苏丹罕商旅驿站在塞尔柱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果到土耳其只看一座驿站,那么非它莫属。驿站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由两部分组成,开放式的庭院用于平时,室内大厅用于冬季。驿站本身就是建筑艺术精品,结构坚固、配套齐全,过境商队不分民族和性别,均可获得最多3天的免费服务。在这里,破损的鞋会修补好,过于残旧的会获发新鞋;有病的可得到药物和治疗;随队的牲畜会喂饱,磨损的马蹄也会掌上新的。驿站内有专职的医生、教士、管理员、兽医、信使和厨师,他们的报酬由朝廷负责,除了这些,商队在境内遭遇盗匪财产蒙受损失的,核实后会获得赔偿,费用由国库支出。驿站的建造和维护费用主要来自王室、权贵和商人的捐赠。
苏丹罕驿站正面围墙长50米,侧面长100米,是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过境商队带给当地丰富的物资和大量税收,同时也面对一定风险,沿途盗匪经常出没,危及商队生命财产安全。精明的塞尔柱苏丹看到古道潜在的商机,一方面积极鼓励过境贸易,对过往商队征收一定税收;另一方面为商队提供补给和休息场所,确保通道安全和畅通。
苏丹罕驿站给人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华丽与大气。门框设计是非对称的,左侧为传统的直角结构,右侧则为圆弧形。门的上部装饰是内凹式尖拱、平面圆拱加矩形门拱的组合,土黄夹杂赭色的门拱高13米,厚1.5米,用卡帕多奇亚的火山岩垒砌而成。
尖拱造型如同放大了的壁龛,由精细的花瓣和复杂的几何图形构成,赛尔柱文字雕带点缀其中门拱两侧的石墙上也布满了深雕的纹路线条,看似凌乱但却很容易找出其中的规则,两位赛尔柱苏丹的名字,镌刻于大门两侧。门票价格为5TL,我们大多趁不注意就溜进去了。
院子中间的清真寺,供来往的商旅客人做礼拜所用。这个建筑挺有特色,由底下的4个大圆拱支撑起整个建筑。据说这里虽被称作清真寺,但实际并非伊斯兰信徒专用,赛尔柱王朝对异教采取宽容的态度,商客中有不同信仰的,驿站同样为他们提供方便,允许合用这个场所。这里是典型的双拱廊的结构,拱廊的用途为货仓、马厩和栓骆驼的地方。
历史沧桑,都表现在这古老的建筑里。安纳托利亚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山脉海拔3,000多米,冬季异常寒冷,人畜不宜在户外。大厅中间是一条中心走廊,走廊上方9拱相连,气势一点不亚于一些有名的大教堂。中央走廊两边各有两条稍窄的走廊,它们与中央走廊一起构建起了大厅庞大的面积。这里在展出各个时期的毛毯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