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党水情意长
一一为天津支边青年情系敦煌70周年而歌
*景峰
岁月如歌七十年歌声不落
往事如烟七十载不可忘却
我们从海河之滨而来
我们从天津各地而约
来到党河两岸
来到敦煌佛国
党河作证啊飞天传情
我们早已成为敦煌人
与这片热土融为一体
人生无悔啊不负此生
虽然我们已霜染双鬓
虽然有人已仙逝先行
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大爱
天上人间永世难分
那年那月那天
我们积极响应党的召唤
千里迢迢来到敦煌
被分配到各条战线
不分你我服从安排
敬业爱岗情系阳关
尽管有人调动离开
敦煌的情节啊梦绕魂牵
党河映照着我们的英姿
佛光照耀着我们的华年
我们知足我们欢悦
我们与敦煌不可分割
我们的青春
已献给这片火热的生活
我们的生命
已汇入敦煌发展的长河
我们的儿女
或远行或守望
传承我们的荣光
高扬我们的信仰
七十年风雨
七十度沧桑
花开花落春秋序
河海党水情意长
龙舟竞渡健儿弄潮
昨天的太阳多灿烂
明天的日出更辉煌
作者简介:李茂锦,笔名景峰、敦君,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敦煌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名誉主席,作品散见人民日报、中华词赋、诗刋、星星、飞天、散文诗等报刋,荣获全国及省级文学奖项10余次,出版《敦煌旅伴》《敦煌诗情》《花雨神州》《敦煌故事》《铁血敦煌》等诗歌、散文、小说集及长篇小说多部,作品朴实厚重,雅俗共赏。
岁月长歌中的赤子情怀——评《海河党水情意长》
《海河党水情意长》以天津支边青年情系敦煌70周年为创作背景,通过饱含深情的笔触、绵密真挚的情感,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生动展现了支边青年与敦煌这片土地血脉相融的动人故事,是一曲致敬奉献与坚守的时代赞歌。
一、时空交织的叙事脉络,厚重历史感的诗意铺陈
诗歌开篇以“岁月如歌七十年歌声不落/往事如烟七十载不可忘却”形成强烈的时间纵深感,将七十年的漫长岁月凝练于对仗句式中,“歌”与“烟”的意象对比,既凸显时光流逝的沧桑,又暗含记忆历久弥新的永恒。随后,诗人以“海河之滨”“天津各地”到“党河两岸”“敦煌佛国”的空间转换,清晰勾勒出支边青年奔赴敦煌的历程,时空交织的叙事逻辑,赋予诗歌厚重的历史质感,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这场跨越地域的奉献之旅。
二、情感浓烈的意象群,镌刻赤子丹心
诗歌中“党河”与“飞天”作为核心意象反复出现,“党河作证啊飞天传情”“党河映照着我们的英姿”,党河是支边青年奋斗的见证者,承载着岁月的记忆;飞天则象征敦煌的文化底蕴,赋予诗歌浪漫的艺术色彩。二者共同构建起情感表达的载体,将支边青年与敦煌的情感联结具象化。“霜染双鬓”“仙逝先行”等意象,描绘出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消逝,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大爱/天上人间永世难分”的情感宣言,又以强烈的反差,凸显出情感的坚韧与纯粹,让赤子丹心跃然纸上。
三、个体与时代的交响,彰显精神传承
诗歌不仅聚焦于支边青年个体的奉献,更将其置于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中。“积极响应党的召唤”点明支边行动的时代意义,“敬业爱岗情系阳关”“青春已献给这片火热的生活”展现个体与时代的同频共振。结尾处“我们的儿女/或远行或守望/传承我们的荣光/高扬我们的信仰”,将情感的维度从一代人延伸至代际传承,暗示奉献精神如同长河奔涌不息,升华了诗歌主题,使个体的奋斗史升华为时代精神的赞歌。
四、语言风格与结构特色
诗歌语言质朴自然,多用直白的表述直抒胸臆,如“我们知足我们欢悦/我们与敦煌不可分割”,虽缺乏含蓄委婉之美,但胜在情感真挚浓烈,极易引发共鸣。在结构上,全诗以时间为经、情感为纬,层层递进,从回忆过往、抒发当下感怀,到展望未来传承,逻辑清晰,情感脉络流畅。
整体而言,《海河党水情意长》以真挚的情感、独特的意象和宏大的叙事,生动诠释了天津支边青年与敦煌之间深厚的情谊,是一首兼具历史价值与文学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在致敬支边精神的同时,也唤起人们对那段特殊岁月的集体记忆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