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玛吐的风雪坐标(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文/陈福元
20年以前我还是个学徒工在架玛吐
摩托零件在冷风中泛着青光
我攥着冰凉的扳手 在陌生的引擎轰鸣里
像粒找不到齿轮的锈钉 摇晃着学徒的晨昏
工资卡在油污里沉睡 胃袋空荡得能听见回响
当急用钱的焦灼啃噬夜晚
窗外的雪突然下得汹涌 像命运撕开的棉絮
邢传刚 电话那头你的声音撞来
带着摩托尾气般滚烫的气息 等我
不久后 风雪中响起熟悉的引擎嘶吼
你裹着一身霜花冲进来 睫毛结满冰棱
那信封在你怀里焐了一路 比车间的炉火更灼人
是你为我奔波的温度 是少年情谊的重量
望着你转身消失在雪幕里
车轮碾出的辙痕很快被新雪覆盖
但那些蜿蜒的印记 却永远刻进记忆的齿轮
在异乡漂泊的岁月里
每当寒夜漫长 总能想起你
跨着摩托穿越风雪的模样
那是青春最滚烫的注脚 是情义永不生锈的勋章
而你的名字 邢传刚
早已成为我生命里 最温暖的风雪坐标……
陈福元简历:陈福元,男,网名“勇者胜”,中共党员,内蒙诗词协会会员,科左中旗诗词协会会员,兼职当地残疾人专员,工作突出,2016和2018年度被当地授予“残疾人专职委员”荣誉证书。是一位古韵诗词,现代诗歌及散文爱好者。虽然自幼残疾,但自食其力,心态阳光,热爱生活,“以身残志坚勇者胜”的微信名字,活跃在“达尔罕诗词微群”用火热的热情、激情及多彩的文字创造美好的生活。有作品在《达尔罕诗词》,《诗词月刊》等刊物上发表。
以风雪为笺,书就情义长歌——评陈福元《架玛吐的风雪坐标》
陈福元的《架玛吐的风雪坐标》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锈锁,将读者带入二十年前那个飘雪的架玛吐。诗歌以质朴而真挚的笔触,勾勒出异乡学徒困境中,朋友雪中送炭的温暖情谊,在冷峻与炽热的碰撞间,展现出人性光辉与岁月沉淀的动人力量。
诗歌开篇,作者以“学徒工”身份切入,“摩托零件在冷风中泛着青光”“攥着冰凉的扳手”,通过冷色调的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生动描绘出异乡漂泊的迷茫与艰辛。“像粒找不到齿轮的锈钉”这一精妙比喻,将个体的渺小与无所适从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瞬间共情。
紧接着,“工资卡在油污里沉睡 胃袋空荡得能听见回响”进一步强化生存困境,而“急用钱的焦灼”与“窗外汹涌的雪”相互映衬,命运的压迫感扑面而来。就在这困境至暗时刻,邢传刚的出现成为转折。“电话那头你的声音撞来,带着摩托尾气般滚烫的气息”,声音与气息的描写极具感染力,未出场便先声夺人,凸显朋友的热情与可靠。随后,“裹着一身霜花冲进来,睫毛结满冰棱”的细节刻画,让风雪中的身影跃然纸上,“焐了一路”的信封,更是将这份情义的温度具象化,传递出跨越风雪的深厚情谊。
诗歌结尾,“车轮碾出的辙痕很快被新雪覆盖,但那些蜿蜒的印记,却永远刻进记忆的齿轮”,用自然现象与抽象记忆的对比,深化情感的永恒性。邢传刚的名字成为“最温暖的风雪坐标”,这一升华使个体经历升华为生命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印记,让友情的力量穿透时空,在读者心中引发强烈共鸣。
从创作手法上看,诗歌巧妙运用环境烘托与细节描写,将风雪与情义紧密交织。冷与暖、困境与援手的强烈对比,使情感表达更加饱满有力。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没有华丽辞藻堆砌,却以真诚的情感流动,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沉淀下的纯粹与珍贵。
结合陈福元自身经历,他虽自幼残疾却始终保持阳光心态、笔耕不辍。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看到朋友间的珍贵情谊,更能感受到诗人面对生活苦难时的坚韧与对人性美好的执着追求。这种将个人生命体验融入创作的方式,赋予诗歌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让读者在品味文字之美时,亦能汲取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