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想念我的功勋父亲
文/铁魂
父亲节的钟声敲响,思念如潮水般漫上心头,我又翻开那本承载着父亲王景继热血岁月的立功证书。泛黄的纸张、斑驳的字迹,像是时光的拼图,一片片拼凑出他平凡又伟大的一生,也拼凑出我对他无尽的想念。
证书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命令” 的字样格外厚重。这是中南军政委员会为清理全军立功、给立功者颁发的凭证,见证着父亲在伟大人民解放战争中的贡献。在解放中南的战斗里,父亲所在的四野兼中南军区武装部队,完成了伟大光荣的战争任务,涌现出无数功臣,父亲就是其中之一。即便战争结束、中南全境解放,这份功绩也被郑重梳理,立功证明成为他为国家战斗的珍贵印记 。
那些带着历史温度的文字,诉说着父亲的英勇。“在通信工作中,不怕累,从不发牢骚,东西南北来回跑,抢着去,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 ,1948年10月的立功记录,让我看到战火纷飞中,父亲如无畏的信使,穿梭在危险之间。他把通信的重任扛在肩头,用双脚丈量着使命,哪怕艰难险阻,也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用行动诠释着 “铁魂” 的担当,为信息传递筑牢一道道保障,让使命在烽火里闪光。
还有那 “在西海岸修工事当中,自己积极起带头作用,消灭畏难情绪,积极节省防史资材(推测为‘资材’ ),完成任务” 的记载,1953年8月3日的三等功,是父亲在建设岁月里拼搏的见证。他总是冲在前面,用自己的拼劲带动身边人,把节省和高效融入每一项工作,让青春热血在岗位上肆意挥洒,那些文字,是他奉献的注脚,更是岁月无法磨灭的勋章。
籍贯“吉林省蛟河县第八区鲁林村”的父亲,1955年复员后到蛟河煤四大件工作,岗位变换,奉献却从未改变。1977年开发大西北的号角吹响,他奔赴内蒙古霍林河煤矿,先在创业井拼搏,后调至机电修配厂做钳工 。在矿区,不管哪个岗位,他都延续着立功时的拼劲,为能源建设默默耕耘。直到退休后,病魔还是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生命,可奋斗的身影,永远刻在岁月的长卷里。
父亲节这天,捧着立功证书,父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证书上司令员、政治委员等的署名,见证着那段峥嵘岁月的庄重。父亲用一生书写忠诚与坚守,从战火通信到矿山建设,每一步都踩出奉献的脚印。他的精神如勋章般闪耀,照亮我前行的路,也让那段由战火洗礼、建设热忱交织的岁月,在记忆里熠熠生辉。
想念您,我的功勋父亲。愿清风能捎去我的思念,愿您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您的 “铁魂” 精神,我会永远传承,带着这份力量,在人生路上勇敢前行,就像您当年奔赴使命那样坚定,不负这份跨越时代的光荣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