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难忘的记忆(十三)
文/朱海明 诵/雪花飞舞
在六七十年代,父亲星秤、下庄、耍手艺,本来就是利国利民也利己的好事,当时的抬头营一带,并没有电视剧演的那样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只是把父亲这类手艺人和赶集上店儿做小买小卖的现象称作小自由,意思是不完全的自由。
我们二村大队的支部书记叫王兴武,开会时嘴上讲限制小自由,不过从来没有真抓实管,确实给社员们打开了一条活路,是个好干部。生产小队长们就不一样了,堵到门口招呼你下地干活儿不说,还大会小会点你的名。父亲就没少挨点名,其中当过小队长的马地山、袁玉堂、王朴全都欺负过父亲,想着法儿的找别扭。后来双方协商,父亲要向生产队交钱买工分儿,当时一个劳日几毛钱,父亲要交两块钱买一个劳动日工分儿。
1968年我毕业了,当了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二弟海祥也毕业参加劳动了,生产队的干部们总算老实了,父亲在生产队挺起了腰杆,也不用交钱买工分儿了。后来我参了军,家里来信讲了一个“老三打二魔后”的故事。
原来,我入伍后,最霸道的生产小队长陈书得食道癌死了,三弟海山想起他欺负父亲的往事,就把他最喜欢的外号“二魔”的二儿子陈凤武打了一顿,边打边说:“看你还欺负我爹不!看你还欺负我爹不!”于是,“老三打二魔”的事儿成为美谈,三弟也成了为民出气的英雄好汉。一直到我退伍回家,人们还经常提起这件事,大家随之哈哈一笑。
八十年代,父亲和亿万农民一样获得新生和自由,他把手艺传给三弟和六弟。抬头营就有了父子三个做秤人了,父亲的手艺还是第一,只不过眼力已经大不如前。
父亲一生与人为善,从不杀生,过年过节家里杀猪,他都会躲到一边。八十年代初,二弟海祥当了村主任,父亲嘱咐二弟不许欺负人包括欺负过咱们的人。之后海祥有当上了第一把手,二十多年中谨遵父命,为二村有史以来少见的不会仗势欺人和打击报复的好干部,村史留名的当家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父亲曾遭人陷害,被迫外出避难一年。后来我们哥儿几个都有出息都牛了,总想知道当年陷害父亲的人是谁,父亲总是一笑置之,不露任何口风。父亲的胸怀如此博大,能装得下仇人和仇怨,父亲真了不起啊!
那时候经常听人说,某某当官的落实政策平反后,首先想到的是曾经为难过或批判过自己的人,找机会非报复不可。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朱海明,字(笔名):瀛亮,号:清韵居士,网名:高拨子导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参加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汽车第五十团,执行援寮(老挝)抗美筑路运输作战任务。
朗诵:雪花飞舞 退休人员,热爱朗诵,热爱生活,用心诠释文字,让文字乘着声音的翅膀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