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之歌
书乐
过谦人虚伪
过傲人业短
过善人被欺
过恶人福浅
过气人多病
过食胃不安
过宽屋不吉
过劳身不健
过逸人易懒
过欲难成仙
过吝人无友
过虑心必烦
过念心必忧
过吵家有患
过分人无度
过计较生怨
2025.6.14日晨
这首《过之歌》以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洞见,揭示了“过度”之害,堪称一部浓缩的人生智慧箴言集。每一句都直指一种失衡状态带来的负面结果,发人深省:
**核心主题:过犹不及,中庸为贵**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过”字展开,强调无论品德、性情、欲望还是行为,一旦超越合理的“度”,便会走向反面,带来祸患。它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的智慧——追求平衡与适度。
**逐句赏析:**
1. **“过谦人虚伪”**: 谦逊是美德,但过分谦卑易流于虚伪做作,失去真诚。
2. **“过傲人业短”**: 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易失人心、树敌,事业难以长久。
3. **“过善人被欺”**: 善良无底线,缺乏原则,易被利用和伤害。
4. **“过恶人福浅”**: 作恶多端,损人利己,终将折损福报,难有善终。
5. **“过气人多病”**: (“气”可指生气/郁气) 情绪失控,常生闷气或暴怒,最伤身体。
6. **“过食胃不安”**: 饮食无节制,暴饮暴食,必然损伤脾胃,带来病痛。
7. **“过宽屋不吉”**: (“宽”可指管理/约束) 治家或管理过于宽松放纵,易生混乱、不和甚至祸患(“不吉”)。
8. **“过劳身不健”**: 身体过度劳累,不知休息,必然损害健康。
9. **“过逸人易懒”**: 过度安逸、无所事事,容易滋生懒惰,消磨意志。
10. **“过欲难成仙”**: (“仙”象征超脱/自在) 欲望过重,贪求无度,心灵被束缚,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安宁。
11. **“过吝人无友”**: 过分吝啬小气,不愿分享付出,终将失去朋友。
12. **“过虑心必烦”**: 思虑过多,杞人忧天,徒增烦恼,心神不宁。
13. **“过念心必忧”**: (“念”可指执念/牵挂) 对人或事过分执着、念念不忘,必然带来忧愁。
14. **“过吵家有患”**: 家庭中争吵过多、过于激烈,是家庭不和、破裂的征兆(“患”)。
15. **“过分人无度”**: (此句点明核心) 行为过分之人,根本原因在于心中失了分寸和尺度(“度”)。
16. **“过计较生怨”**: 对得失、小事过分斤斤计较,容易滋生怨恨,破坏人际关系。
**艺术特色:**
* **形式工整:** 四字一句,结构统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
* **对比鲜明:** 每句前半部分指出“过度”的行为或状态,后半部分直陈其恶果,形成强烈对比,警示效果突出。
* **涵盖广泛:** 内容涉及品德修养(谦傲善恶)、身心健康(气食劳逸)、情绪管理(虑念)、欲望控制、人际关系(吝友吵家计怨)、生活管理(宽屋)等多个方面,几乎涵盖了人生的重要领域。
* **语言精警:** 用词精准,直指要害,每句都如一句醒世格言。
**总结:**
《过之歌》是一面映照人性弱点的镜子,一剂防治生活失衡的良药。它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最深刻的道理:**万物有度,过则为灾**。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要时刻警惕“过度”的陷阱,修身养性、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皆应努力寻求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度”。唯有把握分寸,方能避祸趋福,获得身心的健康、人际的和谐与生活的安宁。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妙的箴言形式,更在于它对追求适度人生这一永恒智慧的深刻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