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诗人刘希涛》一书《后记》有感:诵读:李亚辉
《诗人刘希涛》,书中的文章、诗歌、题词和照片、是从《钢铁诗人刘希涛》《友人笔下的刘希涛》等众多名家和友人撰写的稿件中选出来的。这一本文学评论、理论并带有史料价值的书。由于时间久了,剪报又多(老的剪报又无电子版),挑出来的仅是其中一部分,还望未能入编的友人多多见谅。
我是个普通业余的作者,14岁有志于文学,尤其酷爱诗歌,坚信创作离不开生活,怀着当诗人的梦想走进了军营,又走进了钢厂(曾放弃干部编制当了10年工人),有“战士诗人”和“钢铁人”的称号。这些“从生活深处飞来的诗”(吳欢章语),这些“流暢明澈犹如一股清泉”(辛笛语)、“明白哓畅而又真实可感”(罗洛语)、“细心观察生话,精改描摹细节,传达出优美诗意风格"(陈思和语)的诗,这些“由于质朴平淡,情发心底,言出肺腑,不能不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龚心瀚语)的文章,曾得到过不少名家和友人的赞赏。如今,当我重新捧读他们的这些文章、诗歌、题词和照片时,眼前依然展现着他们高大的身影,耳畔依然,回想着他们爽朗的笑声(其中辛迪、罗洛、臧克家,忆明珠、贺绿汀、陈从周,丁锡满、杜宣、程十发、梅葆玖诸位前辈已离开了我们)。我想,他们这些有真知灼见的文章,如能让当下的诗歌创作更接地气,
启发和帮助时下众多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创作出更多的雅俗共赏,人民喜闻乐见的诗,那么我将不胜欣慰。
这不正是我选编这本书的初衷吗?
感谢朋友们对出板此书的支持和关爱,感谢诗坛名家吴欢章,冯亦同先生赐序,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甘晓培主任的封面设计,感谢老乡王慧骐的大力支持,感谢胡永明,曹爱红,李冠琛,朱国维,叶子青,曹秀芳和我夫人张泉英的帮助。感谢前辈和友人们的谆谆教悔和慷嘅溃赠。胸中有把火,我依然渴望燃烧!
刘希涛
2018年国庆“涛声斋”2019年5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