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十年的生命接力
一场特殊的战友
重逢
作者:姚波
半个月前的战友聚会虽已落幕,但那段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故事,却始终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如今,我终于提起笔,想将这个充满热血与温情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故事要从2025年5月的原陆军31师师医院战友聚会说起。聚会现场,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瞬间打破了原有的平静。他,93团一营二连二排五班谢荣春。当熟悉的名字响起,战友们纷纷围拢过来,关切地询问着他的近况。而他的出现,也如同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40年前那场生死救援的往事,清晰地浮现在众人眼前。
时光回溯到1984年,在收复者阴山的战役中,93团尖刀排排长助理谢荣春在战场上奋勇作战。不幸的是,他先是被敌军布下的竹刺扎伤,就在侧身拔刺的瞬间,一颗子弹击中了他。身负重伤的他被紧急抬下阵地,因失血过多陷入昏迷。混乱中,抬担架的民工误以为他已经牺牲,便将他当作阵亡战士放置一旁。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想轻易带走这位英勇的战士。当谢荣春从昏迷中苏醒,他用微弱却坚定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战友秦国春的名字。这一声声呼唤,成为了他求生的希望,也拉开了这场生命救援的序幕。
当时,在门诊分诊的卫生员孙春萍隐约听到有人呼喊“秦国春”。她四处寻找,却不见人影。心急如焚的她立刻跑到药房,找到卫生员秦国春,急促地说道:“我听到有人在叫你名字,快去找他!”秦国春没有丝毫犹豫,直觉告诉他,能准确叫出自己名字的,一定是并肩入伍的战友,一定是此刻急需他帮助的人。他迅速冲向担架场,那里整齐排列着几十副担架。秦国春屏息凝神,侧耳倾听,一圈下来,既没听到熟悉的呼唤,也没看到熟悉的面孔。但他没有放弃,再次折返,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用手抹去一位又一位战友脸上的血迹和泥水。终于,他看到了奄奄一息的谢荣春——那个和他一同踏入军营的伙伴,此时已失去意识,呼吸微弱。秦国春当即将谢荣春背起,一路狂奔冲进手术室。
恰巧,刚下手术台的郑江医生就在现场。秦国春大声呼救:“快救救他!”郑江医生顾不上连续手术的疲惫,果断下令:“抬上来!”护士张思佳神情紧张地报告:“血压量不起来!”化验员陈宏禄也传来噩耗:“血色素检测仅有三克!”郑江医生迅速对谢荣春进行初步检查,发现他背部中弹,子弹从腹腔三处穿出,肠子破裂,腹腔内满是鲜血和粪便,腿部还有穿透伤,情况万分危急。郑医生立即向秦国春喊道:“拿血来,输血!”秦国春飞奔至血库,面对杜护士递来的四袋血,他坚定地说:“不够,要六袋!”取到血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手术室,双手加压为谢荣春输血。与此同时,郑江医生开始争分夺秒地对创面进行消毒止血,截去受损严重的肠子,仔细清理腹腔,并留下肠瘘管。随着血液缓缓注入谢荣春的身体,创面清理完毕,医护人员们都紧张地等待着他的血压回升并趋于平稳。直到确认他脱离生命危险,才通过直升飞机将他送往后方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抢救治疗。
谢荣春被送到昆明军区总医院后,医护人员检查发现,他的盆骨上还有一处弹孔。经X光检查,子弹穿过盆骨、腹腔,最终停留在大腿肌肉内。无奈之下,谢荣春再次被推进手术室,进行取弹手术。至此,真相大白:谢荣春一共中弹四发,三发从腰椎旁穿过腹腔,还有一发贯穿盆骨直至大腿根部。在经历了三次大手术,长达一年的住院治疗后,生命的奇迹在谢荣春身上绽放。而我,此时正在昆明军区总医院肠瘘室实习期间,有幸参与了对他的护理工作。在那段日子里,我见证了他的坚强与乐观,即便被病痛折磨,他也始终积极配合治疗,从未放弃生的希望。
作者姚波,女,参战转业军人,金融系统高级经济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