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十年》
词:李元庆
曾以为十年漫长得没有尽头,
蓦然回首,
青春已在岁月里悄然远走。
曾经的温柔被时光无声窃走,
如今的你我,
成了泛黄书页里褪色的春秋。
青丝渐染霜白,似飞雪酿就沉香,
寒来署往间,
雪色悄然爬上鬓角的枝桠,
几度春秋的沉寂与守望,
终在夏蝉声里热烈绽放。
那如昙花一现的绚烂,
盛满我日夜不熄的念想。
我沉溺于回忆里温柔的波光,
只因每一寸温柔,
都刻着岁月写下的诗行——
是深宵泪湿枕畔,却在晨光中微笑的倔强;
是烟火熏染满身,仍不染尘埃的明亮;
是柔情似水,暗藏坚韧如钢的锋芒;
是历经沧桑,依旧澄澈如初的目光。
是掌心纹路里蜿蜒的星河,
始终朝着初见时的方向流淌。
不过是在无人处默默生长,
终有一日,馥郁自扬。
咽下千山暮雪的寒凉,
亦能化作天边云影流光。
当微风轻拂裙裾飞扬,
半生漂泊后驻足回望——
暮色漫过来时的街巷,
而、你青春的容颜,
依然在记忆深处明亮如霜。
作者李元庆
生于1963年1月1日,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经济管理学院,曾在武汉市祥龙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担任企业电视台台长,书记等;现已退休在家。
岁月织就的诗行——评《走过十年》
《走过十年》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诗歌,诗人李元庆以细腻的笔触,将十年时光中的岁月变迁、情感沉淀娓娓道来,带领读者在文字间穿梭,感受时光的力量与生命的坚韧。
在主题表达上,诗歌围绕“十年”这一时间跨度,深刻展现了岁月流逝带来的改变与不变。“曾以为十年漫长得没有尽头,蓦然回首,青春已在岁月里悄然远走”,开篇便以一种时光飞逝的慨叹奠定了情感基调,让读者瞬间产生对时光匆匆的共鸣。青春的远去、温柔的消逝,使曾经的美好化作“泛黄书页里褪色的春秋”,这种意象生动地描绘出记忆的陈旧与情感的流逝。然而,诗歌并未止步于对逝去的感伤,而是进一步挖掘出岁月沉淀下的珍贵品质。“青丝渐染霜白,似飞雪酿就沉香”,诗人将白发比作沉香,赋予衰老以诗意与价值,展现出岁月带来的不仅是容颜的改变,更是内在的沉淀与升华。
诗歌的情感表达丰富而真挚。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与眷恋,如“我沉溺于回忆里温柔的波光”,将回忆比作温柔的波光,形象地传达出回忆的美好与令人沉醉;又有对生活坚韧态度的赞颂,“是深宵泪湿枕畔,却在晨光中微笑的倔强;是烟火熏染满身,仍不染尘埃的明亮”,通过一系列排比句,展现出生活中的苦难与坚守,使情感表达更加饱满且富有层次感。而结尾“暮色漫过来时的街巷,而、你青春的容颜,依然在记忆深处明亮如霜”,在历经岁月沧桑后,青春容颜依旧明亮,这种对美好记忆的坚守,让整首诗在感伤中又透露出一丝温暖与希望。
在艺术手法上,诗歌运用了大量优美且新颖的意象。“掌心纹路里蜿蜒的星河,始终朝着初见时的方向流淌”,将掌心纹路比作星河,赋予其流动的方向感,既浪漫又富有想象力,巧妙地将岁月与情感相连。同时,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气势,如“是深宵泪湿枕畔……是历经沧桑,依旧澄澈如初的目光”,从多个角度展现人物的性格与品质,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语言优美凝练,“咽下千山暮雪的寒凉,亦能化作天边云影流光”,用词典雅,意境优美,将生活的苦难与美好转化表达得含蓄而深刻。
整体而言,《走过十年》以其独特的主题、真挚的情感和精妙的艺术手法,成为一首令人回味悠长的诗歌。它不仅是对十年岁月的回顾,更是对生命、情感和时光的深刻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岁月的重量与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