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
文/义博云天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书名,字面意为"早晨的花傍晚拾起",比喻对往事的追忆与旧事重提。该词既包含时间流转中对美好记忆的珍视,也特指鲁迅通过这部作品记录早年生活经历与社会观察。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比喻晚年间对童年、青少年时期经历的回忆性整理,既有对亲友的追思,也包含对封建礼教和社会弊病的批判。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艺术作品。
“朝花夕拾”作为“回忆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当今的我们,怎么看鲁迅的“朝花夕拾”?首先,我们读《朝花夕拾》,要摆脱语文教学模式的思维束缚。其实,“朝花夕拾”能让我们看到的,是鲁迅作为“战士”的另一面,看到鲁迅除了批判性、叛逆性之外,还有质朴、真诚的挚爱之心,甚至还留有童心。所以,我们阅读《朝花夕拾》最好先放弃所谓的“意义”追索,而有更多的兴趣与感情的投入,就当作是与鲁迅先生的闲散对话、聊天。这样就更能读出作品的原味,体验那种人间味,那种特别的散文诗的艺术之美。
我们阅读时要注意感受那种大气。鲁迅的文章毫不拘谨,放得开,收得拢,这是大气度。鲁迅在叙说以往生活经历时,时而沉湎回忆,时而感慨迸发,时而勾勒一幅景致,时而揣摩某种心理,时而考核故实,时而旁敲侧击……真正做到了作者所主张的“任意而说”“无所顾忌”。然而细细琢磨,一篇仍有一篇的中心,各篇还都不脱离全书的基本线索。他与藤野先生的交流热仿佛就是闲聊,漫不经心,从容自然。这就是大气,是大雍容。不像有些散文过分讲究结构篇章,反而显得拘谨、做作。
阅读“朝花夕拾”总是让我们体会到鲁迅的幽默。我们现在在网上见到的幽默,相声段子里幽默层次都值得怀疑,唯独鲁迅的幽默是很“高级”的。阅读《朝花夕拾》中有很多顺手而来的讽刺,这种讽刺往往不是单刀直入,而是用多少有点开玩笑的方式去回敬论敌,他的这一笑就像鞭子,给论敌以苦辣的抽打,叫论敌挨了打却有苦难言,这正显现了幽默的力量。
《朝花夕拾》中也有许多议论,写得很幽默。比如《父亲的病》中揭露庸医行骗,开的方子用奇特的药引,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鲁迅插入议论:“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这很可笑,会让人联想到封建礼教。讽刺的意味就在幽默之中加强了。
《琐记》中记叙在南京的留学生活,有这么一大段:“初进去当然只能做三班生,卧室里是一桌一凳一床,床板只有两块。头二班学生就不同了,二桌二凳或三凳一床,床板多至三块。不但上讲堂时挟着一堆厚而且大的洋书,气昂昂地走着,决非只有一本“泼赖妈”和四本《左传》的三班生所敢正视;便是空着手,也一定将肘弯撑开,像一只螃蟹,低一班的在后面总不能走出他之前。这一种螃蟹式的名公巨卿,现在都阔别得很久了,前四五年,竟在教育部的破脚躺椅上,发见了这姿势,然而这位老爷却并非雷电学堂出身的,可见螃蟹态度,在中国也颇普遍。是不是特别可笑?这就是幽默的力量。
鲁迅的幽默是有力的,自信的,是一种智慧,一种语言的风格,更是一种气质的表现。
还有就是“朝花夕拾”乃至鲁迅所有的文章,文字运用的吝啬到了极致,有一种简单精炼之美。有道是说《朝花夕拾》的风格,非常洗练、明晰,文字不多,给人的印象却很深。鲁迅的这些文章似乎在说“闲话”,也称“漫笔”,是一种比较随意的写法,要细细品味,才更能体会到那种特别的情趣。每一篇中勾勒一两个人或一两件事,就把社会的真实呈现给了读者。这是《朝花夕拾》“简单味”风格的常用手法。这样的文章,耐读,就像线条清晰简练而富于表现力的素描,着墨不多,余韵无穷,我们不能不佩服这种洗练的功力。
我小的时候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根本看不懂文章的真实含义,是当小说读的,这里十篇散文让我读成了十个故事,甚至认为不就是短篇小说嘛?后来大了,文学从爱好到甄别力的提高,再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时才看出每篇文章里都有思想性,从幽默中闪现,人性情怀在回忆中荡溢,对时弊和社会的批判在犀利的笔触中傲骨锋芒毕露。所以,这才是把“朝花夕拾“归纳为散文集而不是短篇小说集的缘由。
当今文学爱好者也好,作家也罢,怎么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其实最要紧的是学习鲁迅先生敢于面对社会,面对人性的劣根性和对百姓的真挚情感和对如藤野先生有恩之人的报恩之情写进我们自己的文章里,愉悦百姓读者,推动社会纠正时弊不断迈向文明进步的道路,而不是看小说看故事的态度阅读“朝花夕拾”。
今天,对“朝花夕拾”的成语典故大都不记得了,“朝花夕拾”已然成为鲁迅散文代名词了。
作者简介
殷博义 1950年出生上海。北大荒知青,大学文化,中共党员。荣获“祖国边陲优秀儿女奖,百度可查作者介绍。
作者系中国现代作家协会理事、浦东分会主席,浦东作协会员、浦东杂文学会会员,澳大利亚双语出版社副主编,江西作家网高级签约作家,《英国文学》微刊“签约作家”,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著作《云天文集》九卷一百多部,诗文著作越千万字。创作理念:
褒奖人间真善美 谴责世上假丑恶
用文字激励人生 笔下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