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洼的血色记忆》情景剧文字版
旖旎
第一幕:寒夜惊变(1945年2月10日凌晨)
大雪纷飞的腊月二十八凌晨,柏树洼村笼罩在寂静中,几户窑洞透出蒸馍的微光。村东仡唠院里,八路军干部们低声开完会准备休息,却不知村西大路上,日军正摸黑包围村庄。窑坝上站岗的哨兵因疲劳睡着,被日军悄然俘虏,一场灾难即将降临。
第二幕:暴行肆虐(同日凌晨)
日军踹开村民家门,将男女老少用绳子捆成串,驱赶进羊圈。王某某父子反抗时被砍头;村武委会主任王保兰带民兵跳深沟突围,母亲遭毒打,六个月大的妹妹被日军用刺刀挑起杀害。羊圈内,婶婶和另一妇女惊吓中分娩,刚出生的女婴一个被日军活活撕开,另一个被奶奶裹在怀里才侥幸存活——这就是后来的凤英大姐,她的生日成了全村难忘的痛。
第三幕:疯狂劫掠(同日上午)
日军抢走村民所有粮食后,烧毁门窗柜橱,劈开门板当柴,烤食抢来的羊,还把羊头安在村民尸体上恐吓众人。随后,他们强行带走叔叔,将其双手反绑、光脚拴在马后,在雪地拖行七十多里到县城炮楼做苦力。叔叔半年后趁哨兵换岗,在伙夫帮助下翻墙逃亡,一路乞讨才回到家,此时劫后出生的女儿已会坐,全家抱头痛哭。
第四幕:劫后余生(同日下午至半年后)
日军撤离后,柏树洼断壁残垣,七位烈士和四位村民的尸体冻硬在雪地,因冰冻无法掩埋,被抬进废窑暂存。半夜狼群啃食尸体,乡亲们无奈凿塌废窑保护。春天解冻后,村里将烈士遗骸迁到废弃窑洞标记;解放后,烈士家属在民政部门帮助下,将遗骨迁往烈士陵园安葬。
第五幕:铭记历史(解放后至现代)
柏树洼村民经历过至少三四次日军扫荡,1945年腊月二十八是最后一次,此后村民在党的领导下加强联防,保障了公粮转运。如今,每年腊月二十八,村民都会到烈士陵园祭奠,凤英大姐的故事成为后辈铭记历史的警示,提醒人们不忘当年的苦难与抗争。
《柏树洼的血色记忆》情景剧剧本
第一幕:寒夜惊变
时间:1945年2月10日凌晨(阴历腊月二十八)
地点:柏树洼村
场景:大雪纷飞,北风呼啸,村庄笼罩在一片黑暗与寂静中。几户人家的窑洞透出微弱灯光,隐约传来蒸馍的香气。村东仡唠院里,八路军干部们压低声音开会,油灯在寒风中摇曳。村西大路上,日军的黑影悄悄逼近。
角色:八路军干部、日军士兵、哨兵、村民
|镜头|时长|画面内容|台词|音效|
|---|---|---|---|---|
|1|0:00-0:30|镜头缓缓扫过被大雪覆盖的村庄,雪花纷纷扬扬落下。镜头切换到村东仡唠院,八路军干部围坐在一起小声讨论,神情严肃|八路军干部A:“同志们,这次任务关系重大,一定要保护好公粮和乡亲们的安全。”八路军干部B:“天快亮了,大家抓紧休息,明天继续转移工作。”|北风呼啸声,轻微的说话声,柴火噼啪声|
|2|0:30-1:00|镜头转到村西大路,日军士兵们猫着腰,端着枪,蹑手蹑脚地向村子摸进。画面切到窑坝上,哨兵靠在墙边,困得直打哈欠,渐渐闭上了眼睛|无|脚步声,寒风呼啸声,哨兵的哈欠声、呼噜声|
|3|1:00-1:30|日军悄悄靠近哨兵,猛地捂住他的嘴,将他制服。日军指挥官挥了挥手,士兵们迅速散开,包围村子|日军指挥官(低声):“行动!一个都不许放过!”|轻微的挣扎声,脚步声|
第二幕:暴行肆虐
时间:同日凌晨
地点:柏树洼村各户人家、羊圈
场景:日军挨家挨户砸门,将村民从睡梦中拖出,用绳子捆绑。反抗的村民遭到毒打、杀害。村武委会主任王保兰和几个民兵跳下深沟逃跑,身后枪声不断。羊圈内,村民们挤在一起,惊恐万分,刚出生的婴儿遭遇残忍对待。
|镜头|时长|画面内容|台词|音效|
|---|---|---|---|---|
|1|0:00-0:30|日军踹开村民家门,屋内的村民被惊醒,惊慌失措。日军粗暴地将村民拖出屋子,用绳子捆绑起来,村民们哭喊求饶|村民(哭喊):“饶了我们吧!我们什么都没做!”日军(凶狠):“闭嘴!老实点!”|砸门声,哭喊声,叫骂声,拖拽声|
|2|0:30-1:00|王某某父子试图反抗,日军挥刀砍下他们的头颅,鲜血溅在雪地上。王保兰看到这一幕,目眦欲裂,带着几个民兵跳下村边深沟,日军举枪射击|王某某(大喊):“跟你们拼了!”王保兰(喊道):“快跑!”日军(咆哮):“别让他们跑了!开枪!”|惨叫声,枪声,跳下深沟的声音,奔跑声|
|3|1:00-1:30|羊圈内,村民们挤成一团,婶婶和另一位妇女在惊吓中分娩。日军抢走一个女婴,残忍地将其撕开,另一个女婴被奶奶紧紧裹在怀里|婶婶(凄厉哭喊):“我的孩子!你们这群畜生!”奶奶(颤抖着,低声):“别怕,孩子,奶奶在……”|婴儿的哭声,凄惨的喊叫声,日军的狞笑|
第三幕:疯狂劫掠
时间:同日上午
地点:柏树洼村各户人家
场景:日军在村里大肆抢劫粮食,烧毁门窗、家具,破坏水缸、粮柜。他们将抢来的羊宰杀烧烤,还将羊头放在村民尸体上。随后,强行带走叔叔,拖着他在雪地中离开。
|镜头|时长|画面内容|台词|音效|
|---|---|---|---|---|
|1|0:00-0:30|日军闯进村民家中,翻箱倒柜,将粮食搜刮一空。他们把门窗、柜橱等家具堆在一起,点燃大火,火焰冲天而起|日军(叫嚷):“把能拿的都拿走!烧!烧光!”村民(绝望哭喊):“那是我们的粮食!我们怎么活啊!”|砸东西声,火焰燃烧声,哭喊声|
|2|0:30-1:00|日军将村民家的羊赶到一起,宰杀后架起篝火烧烤。他们把砍下的羊头放在死去村民的尸体上,发出阵阵狂笑|日军(狞笑):“让这些支那人好好看看!”|羊的惨叫声,切割声,烧烤的滋滋声,日军的笑声|
|3|1:00-1:30|日军抓住叔叔,将他双手反绑,光着脚拴在马后。叔叔在雪地上踉跄被拖着走,留下长长的血迹和脚印|叔叔(痛苦呼喊):“放开我!放开!”日军(呵斥):“快走!”|马蹄声,拖拽声,痛苦的呼喊声|
第四幕:劫后余生
时间:同日下午 - 半年后
地点:柏树洼村、县城炮楼
场景:劫后的柏树洼一片狼藉,尸体横陈。乡亲们将烈士和遇害村民的尸体暂时存放在废窑中,却遭野狼啃食。半年后,叔叔在伙夫帮助下逃出炮楼,历经艰辛回到家,与家人团聚。
|镜头|时长|画面内容|台词|音效|
|---|---|---|---|---|
|1|0:00-0:30|镜头缓缓扫过被烧毁的村庄,断壁残垣,地上散落着尸体和杂物。乡亲们含着泪,将七位烈士和四个遇害村民的尸体抬进废窑,尸体已被冻硬|村民A(哽咽):“先委屈你们在这儿,等开春了,一定好好安葬你们……”|寒风声,哭泣声,抬尸体的脚步声|
|2|0:30-1:00|半夜,狼群闻到血腥味,嚎叫着扑向废窑。乡亲们拿着农具,奋力驱赶狼群,最后无奈将废窑凿塌|村民B(大喊):“不能让狼糟蹋了他们!快!”|狼群的嚎叫声,村民的呼喊声,凿窑的声音|
|3|1:00-1:30|半年后,在县城炮楼里,伙夫趁着日军哨兵换岗,帮助叔叔翻墙逃出。叔叔光着脚,衣衫褴褛,一路乞讨、躲避追赶,终于回到柏树洼。一家人紧紧相拥,痛哭流涕|叔叔(泣不成声):“我回来了……回来了……”家人(哭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脚步声,哭泣声|
第五幕:铭记历史
时间:解放后 - 现代
地点:柏树洼村、烈士陵园
场景:解放后,在县民政部门帮助下,村干部带领挖掘烈士遗骨,迁往烈士陵园。现代,柏树洼村的村民们在每年腊月二十八这天,来到烈士陵园祭奠,讲述这段历史。
|镜头|时长|画面内容|台词|音效|
|---|---|---|---|---|
|1|0:00-0:30|解放后,村干部和烈士家属们在废窑前,小心翼翼地挖掘烈士遗骨,将其妥善安置,运往烈士陵园|村干部:“烈士们,我们带你们回家,安息吧……”|挖掘声,脚步声|
|2|0:30-1:00|现代,腊月二十八,柏树洼村的村民们带着鲜花、祭品来到烈士陵园。一位老人向孩子们讲述当年的惨案|老人:“孩子们,腊月二十八,这个日子我们永远不能忘。当年日军在咱们村犯下的罪行……”|轻柔的风声,讲述声|
|3|1:00-1:30|孩子们认真聆听,表情凝重。镜头拉远,烈士陵园在阳光照耀下庄严肃穆|无|风声,轻微的抽泣声|
《柏树洼的血色记忆》旁白词
(灯光渐暗,北风呼啸声起,雪花飘落音效萦绕剧场)
第一幕旁白:
1945年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本应是家家户户蒸馍备年的团圆时刻。寒风裹挟着暴雪席卷柏树洼,这个仅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却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迎来了日军最残忍的暴行。当八路军干部在村东小院秘密商讨军机,当哨兵因连日疲惫昏睡在岗位,一支日军中队正踩着积雪,悄然完成对村庄的合围。没有人知道,这个寒夜将成为村民们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灯光转为血色,枪声、哭喊声骤然响起)
第二幕旁白:
暴力撕开了夜的寂静!日军踹开木门的巨响,刺破了山村的安宁。他们用刺刀挑开襁褓,用军刀砍下反抗者的头颅,将妇孺像牲口般驱赶进羊圈。村武委会主任王保兰拼死跳下深沟逃生,却亲眼目睹母亲被毒打,六个月大的妹妹惨死在寒光凛凛的刺刀之下。羊圈里,新生命的啼哭与母亲的哀嚎交织,一个女婴被生生撕裂,另一个在缠足奶奶颤抖的怀抱里,奇迹般留下了血脉。
(舞台上火光冲天,家具碎裂声、烤炙声刺耳)
第三幕旁白:
强盗的贪婪没有尽头!日军抢走最后一粒粮食,点燃每一扇门窗,劈开橱柜当柴火烧,将羊头残忍地摆放在尸体上。他们拖着赤足的叔叔,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地跋涉七十里,麻绳在他脚踝勒出深可见骨的伤口。这个年轻的父亲,即将在炮楼的暗无天日里,错过女儿人生最初的半岁时光。
(舞台灯光转为冷白,风声呜咽)
第四幕旁白:
当硝烟散尽,柏树洼只剩断壁残垣。七位八路军烈士的遗体蜷缩在窑洞角落,四具村民的尸身冻硬在雪地里。狼群循着血腥味而来,撕咬声穿透夜幕。乡亲们含着泪凿塌废窑,只为给逝者最后的尊严。半年后,叔叔拖着残躯逃回,劫后新生的女儿已能坐起,这场跨越生死的重逢,在泪水中诉说着无尽的悲怆。
(灯光渐暖,烈士陵园场景浮现)
第五幕旁白:
解放的曙光终将来临。在政府的帮助下,烈士遗骨迁往陵园,接受后人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八,凤英大姐都会站在这片她重获新生的土地上,向年轻一代讲述那段浸透血泪的历史。如今的柏树洼,早已不见战火硝烟,但这份记忆如同永不褪色的烙印,时刻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吾辈当永记国殇!
(灯光渐亮,音乐转为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