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峰华夏六大金牌杂谈:观世与省思之2022篇
观那尔那茜事件:教育公平岂容特权侵蚀
近日,那尔那茜事件持续发酵,如一颗投入舆论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也让教育公平这一沉重命题,再次尖锐地摆在公众面前。
事件中,那尔那茜高考179分却能踏入上海戏剧学院,其哥哥数学仅10分,学琴一年也能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作曲系。更令人咋舌的是,上戏30年只招两届内蒙古定向委培生,一届是她母亲,一届便是她。这层层“巧合”,撕开了教育领域特权寻租的隐秘角落,让无数寒门学子的奋斗显得如此苍白。
教育,本应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普通人突破阶层壁垒的希望通道。多少学子深夜苦读,为的就是在高考这一相对公平的赛道上,凭努力改写命运。可当特权之手肆意干涉,把高校变成家族“自留地”,公平的天平便彻底失衡。这不仅是对千万努力者的不公,更是对教育公信力、社会公平秩序的严重破坏。
此事件也折射出教育监管与招录机制的漏洞。定向委培本是促进教育均衡、扶持特定地区人才发展的善意政策,却被异化为特权阶层的“绿色通道”。若招录过程缺乏透明监督、资格审查沦为形式,政策善意便会被恶意利用,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
当“没有考不上的学生,只有不成器的家长”这般刺耳言论出现,我们更该警醒:教育公平不容妥协,特权干预必须零容忍。唯有完善招录监督机制,让选拔全程阳光透明;强化违规惩处力度,让特权不敢越界;同时,重塑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信仰,才能守护住无数普通人的奋斗希望,让教育真正成为照亮未来的光,而非特权阶层的“后花园”。
教育公平的土壤,容不得特权的杂草。这场舆论风暴,应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加固公平防线的契机,让每个逐梦的身影,都能在公平的阳光下奋力奔跑。
卞文峰老师简介:
教育名家、收藏大家、优秀作家、著名诗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
•学术历程:从事中学教育20年(33岁破格中高)后到教育智库(中央教科所民办教育中心任职)和南洋教育集团、教育科学出版社系统任职,深耕教育四十五载。
• 学术建树:著书18部,发文3800篇,推广和践行幸福教育体系,被誉为"最接地气教育家"。
• 文化担当:华夏珍宝馆掌门,十七类六万八千件藏品的文化守护者。
• 社会兼任:横跨教育战略、隔代教育、超常教育、幸福教育等多领域学术要职。
• 文学修为:日照市作协会员,《中华好诗词》编委、理事,词作入宗词林正韵,除教育和收藏主业外,其散文和古诗词创作有深厚功底,颇有见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