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旅途
在豫西村落,我也算小有名气。自幼痴迷文字创作,常将生活点滴化作带着乡土气息的诗句,未曾想这些“文字絮语”,竟能为老师们解些工作之困。上次返乡,偶然在《卢氏报》角落瞥见自己的简讯,惊喜未消,一转头,却见老宅中母亲的遗像蒙着厚厚灰尘。指尖抚过镜框,酸涩如潮水般漫上心头。我多想将父母的遗像摆放在干净的地方,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不再感到迷茫,可大哥始终沉默,这份心愿,成了心底难以愈合的伤。
记忆如泛黄书页被风翻开,那首诗中“儿子不孝,没有满足您的夙愿”的字句,至今仍似针尖,时时扎着心。老父亲躺在县城医院病榻时,虚弱得连说话都气若游丝,用近乎乞求的声音说:“儿啊,你能不能去买几根油条回来?”大哥慌乱解释说“出门匆忙忘带钱。”两三块钱的小事,却成了永远的遗憾。看着父亲眼中的光,像被风熄灭的烛火般黯淡,这份刺痛宛若那骨质增生让我多年来不得安宁,注定要用一生无法偿还。大哥的处境,让我既心疼又无奈,那些未能圆满的过往,如岁月里散落的碎片。
送二哥“回家”那日,我默默给大哥转去一千元:“二哥是您的兄弟,也是我的二哥,这份礼我应该上。”转账秒被领取,后来大哥转给我村里补贴的一百二十元,我始终未拆。指尖摩挲着手机屏幕上未拆封的红包,一边是我不假思索送出的礼金,一边是悬在对话框里的亲情,这般反差,似无形丝线,勒得人心生钝痛。血脉相连的情谊重若千钧,可当大哥让我去东莞市司法局办理财产放弃书时,望着手机满心皆是怅然。“二哥如今只剩下那栋已变形的老房子了…………”。
我的诗歌旅途,宛如山间蜿蜒溪流,有澄澈也有暗礁。从《星星》诗刊的墨香,到《诗词中国》的雅韵;从《诗音》平台的共鸣,到《读文斋》的文字家园,再辗转于《中国诗歌网》《一滴墨水》。在《一本日记》与《美篇》留下思绪,在《腾讯新闻》《大象新闻》书写情怀,于《抖音极速版》《快手极速版》寻觅知音,亮相《顶端新闻》《都市头条》。这条路上,我尝尽酸甜苦辣。曾被今日头条永久封号,与《读文斋》断了联系,数百首心血之作石沉大海,满心失落不甘。所幸,《小红书》成了新港湾,让我能以诗为舟,继续在文字江湖漂泊。
南阳老教师曾说:“你的经历,将来能写成一部书。”可我只愿用诗歌丈量人生。有一天村里老中医对我说:“一个文人应懂得琴棋书画。”而我对此一窍不通,只是执着地用文字勾勒生活。如今漫步网络平台,恍然觉得这方天地如无垠草原,任我策马奔腾,茶余饭后的我静下心来将亲情眷恋、人生的悲欢都化作不朽的诗行,最后融入那岁月的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