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数“头伏”
荣玉奇
昨天——7月20日,开始进入“伏”期,今年伏期30天。
所谓“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冬天的“九”,是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的。有人以为“伏”,也是从“夏至”那一天开始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按照历法的规定,“夏至三庚数头伏”,也就是说伏天的开始,和夏至有关,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
所谓“庚”日,是我国古代记载年、月、日的一种办法。这种办法就是用“天干”10个字和“地支”12个字,组合排列,比如“甲子”、“乙丑”、“丙寅”等。“庚”日每十天会出现一次,所以从夏至开始,出现第三个庚日后的第一个十天,被称为是头伏;第二个十天,被称为是中伏;到了“立秋”,人们从立秋开始数第一个庚日后的十天,被称为末伏。
每年的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而中伏则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年份是20天,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出现时,为初伏第一天,第4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比如,去天的中伏就是20天,而今年的中伏是10天。
由于庚日的日期是十天为一个周期,每年有365天,并不是10的倍数,因此每年某一天的庚日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的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今年6月21日是夏至,这一天的干支纪年、纪月、纪日是:乙巳年、壬午月、辛酉日,所以从夏至这天开始往后查,第一个庚日是6月30日(庚午),第二个庚日是7月10日(庚辰),第三个庚日是7月20日(庚寅),所以这一天就是入伏的头一天。
伏天到来了,一年最热的时候开始了,我不禁有七律一首:
暑气初蒸昼变长,
蝉鸣高柳觅阴凉。
荷风暗度三分润,
雷阵频催半夏黄。
数伏茶煎消燥意,
中宵扇扑忆萤光。
人间苦热难逃却,
且向瓜田觅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