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几十年来,夜里常做梦,似乎“睡觉是为了做梦”。
小时候做梦,常梦见自己饱吃了一餐红薯,梦中醒来,嘴仍在动,似有一种精神会餐的味道。
初中时做梦,常于梦中哭起来,多因交不起伙食费,被勒令停学回家。
高中时做梦,常梦见病中难熬,有时甚至梦见自己病死了,父母哭成泪人,惊醒后,余悸难消,心潮难平。
大学时做梦,有时怪怪的,时值灾害之年,醒时饥来梦时吃,几乎每梦必“吃”。一次梦见下大雪,丰收了,吃得饱饱的,醒后,还用舌头舔嘴唇。还有一次梦见毕业后被分到北京饭店端盘子,客人吃过后,把剩下的残汤剩饭风卷残云般扫荡一番,饱饱吃了一顿,醒后仍似余味未消。
在武汉当市长时,有时梦见放开蔬菜价格,被人们骂得狗血淋头,醒后抹抹眼泪。有时梦见干了些工作,老百姓说好话,心里美滋滋的……
在江西当省长时,有一次梦见下到赣南一个县,县长说希望给些钱解决困难,但省里又没有钱,我说:“你知道省长是什么意思吗?省长就是省钱的,否则叫一个出纳来就行了。”醒后,苦笑了一下。又一次,梦见农业开发总体战搞了几年,到处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胜似桃花源美景……
在山东当省委书记时,梦见过猴子爬树,也梦见过几大建设、大企业发展。还梦见过自己退休后,在英雄山漫步。醒后,感到自己已步入老年。
在中纪委工作时,做梦渐少,倒有那么一梦至今挥之不去。梦见有人议论我:“吴官正这个黑皮,不知海里的水有多深,不知人心难测。”我辩解说:“脸黑不是我的过错,虽不知水深几何,但再深也有底。虽不知人们心中想什么,但知道人民心中有杆公平秤。”
退休后,有时也做梦,但更少了,多为白天看了书或晚上看了电视剧,复现书中剧中的情节。使我难过的是前天看了中央电视台报道,有三亿人在清明悼念亲人,夜里梦见自己可怜的妈妈,当儿子的没为她做一件事,伤心地哭了,醒后还是泪眼蒙眬。真是心难安、魂难宁啊!
我年逾古稀,希望多做一些梦,但不要做噩梦,更不要做心里难受的梦。至于甜梦、美梦之类,当然越多越好,因为“我们睡眠的首要功能是做梦”1。
(2008年12月)
注:
1.英国著名生物人类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在《人类动物园》中认为,“睡眠可以使身体休息,但辗转反侧就得不到休息。如果清醒,就不能入梦。由此可见,睡眠的首要功能是做梦,而不是休息肢体。我们睡觉是为了做梦,我们晚间多半在做梦”,“我们一觉醒来时就头脑清醒,精神抖擞,准备迎接新的一天了”。
我赞成一分为二,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之一。那么,是否有时候也能“一分为三”呢?
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存在出生、成长、消亡三个阶段。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三分天下;自然科学常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工作成绩分为上、中、下。国家之间存在和平相处、屯兵对峙、战争对抗。男人和女人之间,还有阴阳人;白天和黑夜之间,也有交叉瞬间;正数和负数之间,还有0;好和坏之间,还有“中不溜”,并不是任何事物、任何情况下都“非此即彼”。有学者提出,世界上已知的重要文明发源地,只有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断,是中庸之道起了重要作用。喜欢走极端的民族更容易走向毁灭。
有人把世界分为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有人把人群分为左、中、右。一张桌子,要稳定,只需三条腿,因为三点确定一个面。聪明的兔子要挖三个窟,军队多称三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不也是三嘛!三角恋爱不好,但确实存在。斐波纳奇数列中的“3”在大自然中大量存在。蔷薇、玫瑰、月季,水芙蓉、木芙蓉、草芙蓉,不都是三嘛!中国古代儒、释、道三教,基督教讲的三位一体,但丁《神曲》想像人死后地狱、炼狱、天堂的三种境遇,牛顿三定律,开普勒三定律,不都是三嘛!天时、地利、人和,就是政通人和。
其实,也不止三,还有四呢,如物质不但有固态、液态、气态,还有等离子态;自然界已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发现黑洞有四定律,第一、二、三定律,还有一个第零定律;热力学也有四定律,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也还有个第零定律。
还有一分为七呢,例如,白光用分光镜可以分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可见光。人的眼睛能看见的光波波长为760nm-390nm,从波长较长到波长较短,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我们感觉到的白光,其实是同时看到这七种颜色,或者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毛泽东同志早在1933年填的《菩萨蛮·大柏地》中,就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名句,用形象的语言准确地指出白光是由七种颜色合成的。
看问题有时多换个角度,在策略上有利于争取多数,争取主动。当然,首先要坚持“一分为二”这个重要的方法论,特别是遇到革命、不可调和的矛盾、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等问题的时候。
(2009年1月18日)
“0”有多大?(1)
怎么说呢?可以说“0”是没有,也可以说很大,也可以说很小;比它大的太多太多,比它小的也太多太多。有多少比它大,就有多少比它小。
自然界中处处有“0”的概念。海平面为“0”,地平线为“0”。有的不说“0”,其实为“0”。如这棵树没鸟,那棵树无花;这条路上无人,那条路上无狗;这群人中没女人,那群人中无老人;这本书没人看,那本书没人买;这间房没人住,那间房没养鸡。
“0”对社会而言,很重要。如对人对事要一碗水端平。法院门楼画上天平,表示公平正义。这人水平高,那人水平低,这水平也是“0”的意思。他缺老婆,她死了丈夫,对他和她来说配偶不也是“0”嘛。
对家庭、单位来说,“0”也是不可少的。有人一言堂,另一方没地位、没尊严、没发言权、没决策权,这里的“没”不都是“0”的意思吗?有的人六亲不认,对方的父母健在,好像没有似的,这“没有”不也是“0”的意思吗?
在交朋友中,有的人没朋友。在用人方面,武大郎开店,比他高的不要,这里“没有”、“不要”也是“0”的意思。还有许多,如某人是文盲,某人是美盲,某人是科盲,这个盲就是“0”嘛。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导致许多植物、动物灭绝,这“灭绝”也是“0”了。
骂人也少不了“0”的概念,如骂别人断子绝孙,这里“断”、“绝”也是“0”呗。还有斩草除根、斩尽杀绝、一个不留,都是“0”的意思。
说人家好,如这个人没有毛病,看不出他有缺点;他很漂亮,用放大镜在脸上找不到一颗麻子;说人家不好,如他很绝情,无情、无义、无耻、无信,这里的“没”、“看不出”、“找不到”、“绝”、“无”,都是非常清楚的“0”的概念。还有许许多多,如胸无点墨等。
我不是教授,也没什么学问。如果哪位研究生做一篇题目为“‘0’的辩证法”的论文,在答辩时愿意通知我,我会去凑热闹。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个“无”等于“0”!
(2008年3月)
夹缝与“二月天”(1)
孔夫子把自己比作夹缝中的人。他在去世前说:“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而丘也殷人也。”意思是:殷人殡于两楹之间的夹缝,而我是殷人,也处在夹缝之中。
这条夹缝有多长,他没有说,也许说的是人生旅途的整个过程,也许说的是人生的感悟吧。
人生的旅程像自然界的长河,从空中鸟瞰似宽窄不一的夹缝,曲折蜿蜒,奔流不息;既有宽阔的坦途,亦有深渊峡谷,暗礁险滩。
世人谁又不是处在夹缝中呢?这夹缝好像既有形又无形,既具体又抽象。夹缝的坚壁有道德的规范,有法纪的约束,有思想的局限,有心理的障碍,等等。
人生的夹缝有刚有柔,有带刺的玫瑰,有凸出的尖锋,有流出的蜜汁,也有喷出的毒液。
人在夹缝中有时感到自由舒展、温馨惬意、踌躇满志,享受探索的快乐;有时感到束手束脚、左右掣肘、风刀霜剑、心灰意冷,经历挫折的痛苦。
夹缝中的人,总的趋势是往前挤。有的积累出经验,摸索出规律,朝着更宽阔处前行;有的削尖脑袋往上钻,慌不择路往前窜,结果不是在原地打转,就是碰得头破血流,甚至走上不归之路。
夹缝中的人,有的相互提醒,相互照顾,相互体谅,携手前行;有的相互挤兑,相互排斥,相互争斗,你死我活……
人在夹缝中免不了左右为难,进退失据,得失难断,世事难料。要么积极适应,逼着自己开动脑筋,左思右想,前瞻后顾,作出选择;要么接受指点和帮助,吸取经验和教训,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要么经受磨难,愈挫愈奋,砥砺意志,奋然前行;要么畏难发愁,不思进取,消沉堕落,一蹶不振;要么一意孤行,鲁莽蛮干,独断专行,肆意妄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人生的夹缝也像自然界的“二月天”。蚕要温暖麦要寒,种田的盼下雨,养蚕的怕阴天,实在令人为难。然而,“二月天”又孕育着生机,充满着希望。二月春风似剪刀,能裁出如眉细叶。绿柳才黄半未匀,桃红又是一年春。经过了二月天,等到“满园春色”时,会有“出门俱是看花人”的兴奋,更有“今年花胜去年红”的感慨。
就人的一生而言,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遇到挫折、磨难,甚至痛苦,那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只要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千锤百炼,经风雨,见世面,勤恳努力,克己自律,开拓创新,就能生存、发展、创造、奉献……
(2009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