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编】扈建新 王秀芳 李志疆 李丽
【主编】李永玲
【出题】王秀芳
【推送】诗艺天空 都市头条

2025年6月16日
出句:清风入户翻诗卷(惜缘)
对句:
1. 夏雨归田赋美篇(心海)
2. 浩月窥窗引旅愁(仰望星空)
3. 细雨敲窗探墨香(杨兰英)
4. 小月投怀抚客心(惜缘)
5. 皓月临窗照素琴(讷言敏行)
6. 淡月临窗慕梦乡(高海峰 )
7. 暖日临轩熨绮纨(喀秋莎 )
8. 旅客登峰观日升(陈湘勇 )
9. 明月穿帘润画屏(听雨 )
10. 娇杏登墙惹画兴(户向发)
11. 好句生香溢竹扉(竹风)
12. 细雨穿林润雅篇(沐浴)
13. 孤月临窗冷酒樽(周婉茹 )
14. 喜鹊登梅报岁安(佳音 )
15. 细雨敲窗和乐章(文心 )
16. 墨色飘香涤俗尘(刘景兴)
17. 明月临窗润墨痕(燕子)
18. 细雨敲窗惹客愁(沉默羔羊 )
19. 明月当轩落砚池(倚澜凭风)
20. 流水绕阶鸣玉琴(倚澜凭风)
21. 汉女归乡叹未来(心海)
22. 细雨飞空奏乐声(忆往昔 )
23. 芳草传香浸赋文(忆往昔 )
24. 静夜穿林奏笛声(磊硌)
25. 静夜依窗念故乡(优雅芳菲)
2025年6月17日
钟题:“闲·静”鹤顶格
1.周婉茹
闲步危山心境远;
静居僻室耳根清。
2.仰望星空
闲时种菜尝甘苦;
静处吟诗诵古今。
3.喀秋莎
闲云漫卷千山翠;
静水轻流万壑胧。
4.杨兰英
闲看春风描丽景;
静听夏雨响雷声。
5.惜缘
闲听鸟啭堤边柳;
静看鱼嬉水面荷。
6.惜缘
闲看竹林呈古意;
静听泉水涤尘心。
7,马秀艳
闲适涟漪摇碧落;
静修菡萏远红尘。
8.高海峰
闲愁退却襟怀广;
静念犹存眼界宽。
9. 优雅芳菲
闲听雅乐添情趣;
静饮清茶养素心。
10.听雨
闲书尽说前尘事;
静水长流晚照情。
11.竹风
闲烹浊酒怜香味;
静写新诗咏性情。
12.户向发
闲观翠羽琴心适;
静卧茅庐俭腹清。
13. 文心
闲云出岫迷樵路;
静月临池映客舟。
14.沉默羔羊
闲行陌上观春色;
静坐花前忆故人。
15心海
闲听雨打芭蕉响;
静嗅风吹月季香。
16.陈湘勇
闲交良友诗书画;
静悟贤师菊竹梅。
17.沐浴
闲庭信步花香醉;
静榭吟诗柳翠柔。
18.刘景兴
闲行水畔观鱼跃;
静坐花前赏蝶飞。
19.刘景兴
闲提墨笔书豪气;
静卧禅房悟道心。
20.呼军
闲庭信步凌霄殿;
静室诗心紫府宫。
21.磊硌
闲望寒山心境远;
静思古寺道场宽。
22.呼军
闲观野史逍遥客;
静品琼浆自在侠。
(通韵)
23.倚澜凭风
闲坐幽庭听雅韵;
静凭曲槛品清欢。
24.倚澜凭风
闲踏春溪香绕履;
静聆夏野韵萦心。
25.忆往昔
闲居作画凭心境;
静坐题诗展韵风。
26.讷言敏行
闲云野鹤悠然处:
静月清风自在时。
27.李丽
闲情雅致馨怀悟;
静默诗书动感赢。
28.靳贵法
闲游且伴山溪水;
静坐常随洞月仙。
2025年6月18-20日
我们每个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筷子的。筷子作为中国传统餐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请诗友们以筷子为题材写一首诗。题目自拟,不限韵部。绝句,律诗均可。每位诗友限投一到两首。
1.五律•筷子
文/惜缘
取材多竹木,亦可用银装。
凭借双根协,方能百味尝。
酸甜从不厌,冷热又何妨。
名利未曾记,微身入殿堂。
2.七绝•筷子
文/仰望星空
远古文明不记年,成双入对意相连。
酸甜苦辣都尝遍,七寸身高舞大千。
3.七绝•筷子说
文/听雨
长短齐头共比肩,弟兄携手越辛酸。
遍投百味同尝尽,双木成林雨雪担。
4.七律•箸韵寄情
文/讷言敏行
众手同持调五味,双枝并举焕风华。
玉盘翻挑藏时态,香案频移映醉霞。
常助宾朋幽兴畅,每随烟火逸情赊。
张良借箸千秋颂,圆梦乾坤岁月嘉。
5.七绝•竹筷
文/杨兰英
竹筷阴阳一体平,天圆地阔宇澄清。
接传古国文明史,双对和谐七寸盈。
6.五律•筷子
文/高海峰
华夏礼仪扬,文明本自强。
民餐天大事,食具箸多当。
竹木双银用,其情六欲藏。
诸人围桌坐,美味最先香。
7·七绝•咏筷
文/马秀艳
修竹疏花穷富门,方圆并济转乾坤。
千般况味皆尝尽,犹守孪生一世恩。
8.七律•咏箸
文/磊 硌
琅玕半寸箸生光,指掌轻旋岁月长。
协契阴阳调百膳,融谐水火润脂肠。
割牲霜刃留羹魄,列鼎寒光凝九香。
伊尹谁言调劲手,鸿门不及动千方!
9.七律•筷子
文/竹风
曾闻上古手抓食,可见时人取饭愁。
一箸生来随素影,千家酷喜夹珍羞。
深含智慧昔贤颂,巧贮功能吟笔讴。
自觉其身堪绝妙,真怜此物伴春秋。
10.七绝•筷子吟
文/户向发
身世先前在野林,古来骚客少歌吟。
咸甜苦辣皆尝过,不受油盐半点侵。
11.七绝•竹筷
文/忆往昔
竹箸双双自古来,前人智慧后人抬。
轻松快捷真方便,世界通行第一材。
12.七绝•咏筷子
文/惜缘
相伴今生入草堂,甘甜苦辣我先尝。
贫穷富贵身边过,携手同行共暖凉。
13. 五绝•咏筷子
文/陈湘勇
玉箸三餐伴,佳肴次第来。
谦谦君子德,饱暖众人开。
14..七绝•咏筷子
文/陈湘勇
闲时插篓似长枪,每到三餐引箸忙。
撷取山珍湖海味,世间酸苦一同尝。
15.五绝•筷子
文/周婉茹
齐肩兄弟俩,餐事不离它。
进退凭分寸,同尝百味多。
16 五绝•咏筷子
文/文心
本是山中木,相随逸趣长。
屈伸调五味,箸下尽羹香。
17.五律•筷子
文/沉默羔羊
情如亲姐妹,形影不相离。
进退三餐里,悲欢五味时。
短长皆自信,老少也无欺。
携手行天下,欣然慰苦饥。
18.五绝•咏筷
文/李丽
身高七寸邦,竹木自成双。
百味尤尝尽,方圆天地杠。
19.五律•筷乐人生
文/李丽
竹木玉身环,方圆天地间。
佳肴凭客取,美味任君攀。
不羡杯盘醉,只求唇齿潸。
凡尘情欲晓,箸许尽欢颜。
20.七律•咏箸
文/海韵
方圆七寸掌中轻,鼎鼐调和百味生。
玉指分时参动静,金齑落处是阴晴。
千年礼乐箸间载,万象风云席上呈。
莫道寻常双木瘦,擎天拄地亦纵横。
21.七绝•双箸协力
文/喀秋莎
玉立成双意自深,屈伸相济共浮沉。
若非默契通方寸,哪得羹肴入客心。
22.咏筷
文/倚澜凭风
生来本是竹枝身,巧手修为桌上珍。
成对并肩迎日月,同甘共苦伴冬春。
佳肴美馔凭君送,淡饭粗茶任客嗔。
笑看人间烟火事,无声默默守情真。
23. 七绝•筷子
文/优雅芳菲
方圆七寸不寻常,天地三才智慧藏。
远古文明留绝技,现今世界尽弘彰。
24.七律:筷子歌
文/广阔天地
秀木竹林云岭上,伐材大用箸园方。
千年问世同甘苦,四季劳辛共暧凉。
酱醋油盐调五味,酸甜苦辣此双尝。
安能使得人康健,瘦骨清贫未可觞。
25.七绝•咏筷子
文/刘景兴
乾坤在掌握阴阳,苦辣酸甜入肚肠。
互助和谐才顺遂,中华风采万年长。
26.七绝•咏筷子(通韵)
文/刘景兴
远至江湖近庙堂,谁人不晓箸成双。
和谐方可吃天下,龃龉徒然羡菜香。
27.七绝•筷子
文/心海
同气双生比翼来,酸甜苦辣每肴陪。
有朝一日单方陨,摒弃红尘不独呆。
出句:清风入户翻诗卷(惜缘)
对句:好句生香溢竹扉 (竹风)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的对联,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点评赏析:
意象选取与意境营造:出句“清风入户翻诗卷”以“清风”为核心意象,赋予其灵动的“翻”的动作,将无形的风与静态的诗卷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闲适、清幽且富有诗意的氛围。清风悄然入户翻动诗卷,仿佛是自然在与文人雅士一同赏读,充满了浪漫的文人气息,给人以悠然自得、宁静致远之感。
对句“好句生香溢竹扉”承接出句的诗意氛围,以“好句”对应“诗卷”,“生香”则进一步将抽象的文学美感具象化为可感知的香气,生动地表现出好诗句的美妙感染力。“溢竹扉”描绘出这种香气从室内弥漫至室外(竹扉之外)的画面,拓宽了意境空间,让整个场景更加鲜活,给人以余韵悠长、芬芳满溢的感觉。两句共同勾勒出一个充满书香、清幽雅致的文人生活场景。
字词对仗:“清风”对“好句”,一为自然景物,一为文学创作,属不同类别但在对联语境中形成巧妙呼应;“入户”对“生香”,动宾结构相对,“入”和“生”皆为动词,“户”和“香”为宾语,展现出不同的动态过程;“翻诗卷”对“溢竹扉”,同样是动宾结构,“翻”与“溢”生动地描绘出动作的方向与状态,“诗卷”与“竹扉”分别是室内文房之物与室外建筑元素,对仗工整且富有画面感。
总体而言,此联是一副对仗严谨、意境优美、富有诗意的对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仗,营造出了令人向往的文人雅趣氛围,尽管在思想深度和意象创新上存在一定局限,但仍不失为一副佳作。
赏评:武瑞娥,网名,文心。
钟题:“闲·静”鹤顶格
这周的嵌字“闲”“静”多描写的是一种心绪,一种悠闲与宁静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
喀秋莎
闲云漫卷千山翠;
静水轻流万壑胧。
喀秋莎老师的这副联,上下结构工整,用字精妙,闲云对静水,一远一近,用实物描写了自己的观感。漫卷对轻流用动态的笔触,激发和延伸了闲云与静水的意境。而千山与万壑更是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云与水的灵动与悠长。作为句脚的翠与胧更是赋予色彩与虚实相结合。很不错的一副联。学习了。
高海峰
闲愁退却襟怀广;
静念犹存眼界宽。
这副联也很不错,高海峰的联描写了心绪平和,看淡浮生。虽是闲愁转折抒发襟怀广,静念更是眼界宽。退却对犹存,用词恰当。整联描写了作者的豁达与深远。
赏评:李丽,网名,佳音。

🌟
七律·箸韵寄情
文/讷言敏行
众手同持调五味,双枝并举焕风华。
玉盘翻挑藏时态,香案频移映醉霞。
常助宾朋幽兴畅,每随烟火逸情赊。
张良借箸千秋颂,圆梦乾坤岁月嘉。
这首《七律•箸韵寄情》以筷子为吟咏对象,从实用功能到文化意蕴,层层递进,展现出筷子承载的深厚内涵。
“众手同持调五味,双枝并举焕风华”,开篇便点明筷子的核心功能与特质。“众手同持”写出筷子使用的普遍性,无论男女老少,都借由它调和酸甜苦辣咸五味;“双枝并举”既描绘筷子成双成对的形态,又暗喻协作共生才能绽放光彩。
“玉盘翻挑藏时态,香案频移映醉霞”,颔联将视角聚焦于用餐场景。筷子在玉盘间翻挑食物,这一动作仿佛藏着人间百态;随着人们在香案前用餐、举杯,筷子的移动与桌上酒食的光泽相互辉映,宛如醉人的云霞,细腻地勾勒出温馨热闹的用餐画面。
“常助宾朋幽兴畅,每随烟火逸情赊”,颈联进一步升华,突出筷子在社交与生活中的作用。它常助力宾朋相聚时兴致盎然,伴随人间烟火,承载着无尽的闲情逸致,使筷子成为情感交流与生活情趣的寄托。
尾联“张良借箸千秋颂,圆梦乾坤岁月嘉”,巧妙引用典故。张良在楚汉相争时,借筷子为刘邦筹划,此典故赋予筷子历史文化厚重感。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人们凭借智慧与协作,实现理想、创造美好岁月的愿景,将筷子的意义提升到家国梦想的高度,韵味悠长,余响不绝。
整首诗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将筷子的形、用、情、韵巧妙融合,令人回味。
赏评:郝清文,网名,龙文。
🌟
七绝·咏筷
文/马秀艳
修竹疏花穷富门,方圆并济转乾坤。
千般况味皆尝尽,犹守孪生一世恩。
惜缘赏评:
马秀艳老师的这首七绝格律用韵无误。小诗以竹筷为意象,起承转合构架合理,层次清晰,诗句圆融顺畅。在有限的文字中完成了从具象到哲理的升华。
首联以修竹疏花的雅致起笔,巧妙的勾勒出竹制筷子在贫穷的柴扉或者豪华的朱门中见证的世俗百态。承句通过“方圆并济”既写筷子的外形,又以方圆暗喻处世的智慧,“转乾坤”三字更是呈现出举重若轻的气度。
尾联以“千般况味”与“孪生一世”形成强烈对照,升华了诗作的主旨。将人们日常餐饮使用的平凡餐具筷子由双根协作共同完成夹取食物的功能,转化为不离不弃的生命伴侣意象。
全诗既有“柴米油盐皆是道”的生活禅意,又饱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双关语的运用尤为精妙,既保持咏物诗的形神兼备,又赋予筷子人格化的情感温度,堪称咏物诗中以小见大的典范之作。欣赏学习了。
赏评:王秀芳,网名,惜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