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忙不休
作者:范世林
九十二岁的母亲从运城回到万荣老家,步履虽已蹒跚,骨子里的那股子劲儿却丝毫不减。两个月前摔折的胸骨还未完全康复,可她那双闲不住的手,那颗总在操持的心,又开始在老屋里忙活起来。
走进家门,总能瞧见母亲忙碌的身影。地上有一丝灰尘,她便颤巍巍地拿起扫帚,一下一下扫得仔细;物件摆放稍有凌乱,她就弯腰驼背地去规整。最让人揪心的是,连茅坑满了这样的脏活累活,她都要上前插手帮忙。儿女们在旁急得直劝,她却总是挥挥手,笑着说:“我还能动弹,这点小活干得了!”
最让我感慨的,是母亲对旧物的珍视。家里两个漏水的旧脸盆,我们本打算扔掉,母亲却如获至宝。她戴上老花镜,找来破旧塑料袋,将其塞进脸盆漏水处,用打火机慢慢灼烧边缘。火苗跃动间,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在完成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在母亲眼里,万物皆有可用之处,一丝一毫都不该浪费。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节俭,是岁月沉淀的智慧,更是老一辈人对生活的敬畏。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仍在用行动诠释着艰苦奋斗的真谛。她常说:“日子是细水长流,能省则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她靠着这份坚韧,把我们兄弟姐妹七个拉扯长大。如今生活富足了,她却依旧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一粒米,不闲置一件物。
她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家中的每一个人。每当看到母亲佝偻着背,认真修补物件、收拾家务的样子,我心中既心疼又敬佩。心疼她年事已高,却不肯停歇;敬佩她一生坚守的品德,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作为儿女,我们最大的心愿,不过是母亲能安享晚年,好好休养身体。可母亲总说:“我活动活动,心里踏实。”她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家,传承着勤俭持家的家风。
愿时光慢些走,让母亲能多些安康,少些操劳。也愿母亲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精神,在我们家族代代相传,成为最珍贵的传家宝。